蘇 云,郭 華
(1.滁州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安徽滁州,239000;2.滁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安徽滁州,239000)
第一,部分考生未能進入理想院校和專業,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心理落差,為彌補這種心理落差從而選擇退學后繼續復讀參加來年的高考。在當今社會很多學生的認知中,理想中的學校就是要有一個好專業,畢業后找一份穩定、收入高、福利待遇好的工作。一些學生一旦沒有考上好專業,甚至只能進入冷門專業,在心理上就會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從而喪失學習熱情。還有一些學生因為在填報專業志愿時,沒有經過慎重考慮,盲目地聽從了家長、親戚朋友的推薦選擇了不太感興趣的專業,而進入大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他們逐漸認識到自身對該專業沒有學習興趣,學習起來比較吃力,最后不得不主動申請退學參加復讀,爭取考入自己理想的學校和專業。
第二,學生在校期間因違反校紀校規,受到學校相關處分后不得不退學。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被灌輸了“只要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的思想,因此,這部分學生認為考上了大學,就沒有教師的嘮叨,也沒有家長的監督,而且課余時間也非常充裕,于是逐漸養成懶散的惡習,出現上課時經常逃課、做兼職賺取生活費、沉迷網絡游戲等現象[1],最后,在期末考試時擔心考試會掛科或補考[2],利用各種手段作弊,其中不乏個別學習較好的學生礙于同學情面,幫助其他同學一起作弊,最終,這些學生因此被受到相關紀律處分,心理遭受打擊,導致其對學習失去信心而不得不退學。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大學期間,因為貪圖虛榮而做出違法違紀的事,最終觸犯法律而被學校開除。還有一些學生因為在校期間與他人發生矛盾,出現打架斗毆現象,導致被學校處分,甚至開除學籍。
第三,學生因一些身體和心理疾病而退學。[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學生因為心理問題而退學的比例在不斷上升。[4]大學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他們的心理和生理慢慢趨于成熟,他們的思想在這一階段也會有很大的波動,且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他們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心理比較敏感,一旦處理不好,容易產生心理問題。[5]首先,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5后”,他們當中有較多一部分學生來自于獨生子女家庭,也有少數一部分學生來自單親家庭。由于他們從小生活條件較為優越,沒有吃過多大的苦,在中小學階段逐漸形成怕吃苦、任性、具有強烈的自我意思、心理脆弱、難與他人溝通合作等不良性格。如此一來,有的學生會因彼此一句不經意話而產生心理隔閡,長時間得不到和解,有的學生會因為性格原因難以融入班級團體的學習生活中,甚至對他人的學習生活造成一定影響。第二,學生進入大學以后,由高中階段教師和家長全天候、不間斷地監督到大學階段的由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轉變,讓很多缺乏自制力的學生開始放任自我,出現沉迷網絡游戲、沉溺于戀愛等現象。這些心理原因都有可能導致大學生走上退學之路。有的大學生在上學期間,因為不當行為造成身體受到傷害而被迫退學,比如,有大學生因酗酒過量造成深度昏迷甚至身亡[6]、有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戀愛時因不理智的行為造成懷孕生子等現象。
按照社會以往經驗,大學生退學不是正常現象,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大學生退學現象出現了增長趨勢。在當今社會,高校、教師、學生和家長都要轉變對大學生退學的認識。
首先,經濟在發展,社會也在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有的學生認為進入社會比上大學會有更好的發展,從而放棄學業過早進入社會。這是現階段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
其次,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從精英教育逐漸走向大眾教育,現階段在社會上大學生數量激增,大學生不再是人們眼中的天之驕子,畢業后不會都能找到一份令人滿意的工作。
最后,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世界各國相互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大學生走出國門尋找更好的發展已越來越普遍。同時,線上教育、網絡教育也在飛速發展,“必須上大學”的觀念也因為高等教育的普及而逐漸發生轉變。
總而言之,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的依存度越來越高,無一不體現了人類的思想在進一步得到解放。因此,人們要正確看待大學生退學現象,用積極的、正確的心態去看待學生退學。
在正確看待學生退學現象的同時,高校也不能對學生退學放任不管、不聞不問。退學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次重大的人生抉擇點,尤其是對于普通學生家庭來說,是一件關系學生前途命運的大事,對高校來說,也是一種人才的損失。因此,高校要針對不同情況,分析退學原因,結合學生個人、家庭和學校三個方面的因素,認真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大學生活學習,努力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學生退學現象不可避免,但是有的學生并不是真正有了更好的發展而選擇退學,而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退學,這就需要高校和各級教師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那些被迫退學的學生,讓他們安心接受大學教育。
學生在高中教育階段,就要形成自己的規劃。對此,高中班主任要積極引導學生規劃好人生,初步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進入大學前初步規劃好自己的人生,選擇好自己的專業和學校。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班主任、輔導員要積極進入學生班級、宿舍和食堂等日常生活場所,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及生理和心理情況,引導他們正確了解和認識自己,發現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幫助他們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尋找適合他們發展特長的學習方式和方法,確定合適自己的目標。在教育學生的同時,班主任、輔導員要定期進行督導檢查,了解學生階段性目標的達成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
首先,班主任、輔導員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新生剛入校時就要進行校規校紀、考風考紀教育,可通過筆試、考察、組織召開辯論賽等方式核查學生校規校紀學習情況,讓大學生將校規校紀時刻牢記于心,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遵守校規校紀的意識。同時,高校要積極開展法律知識競賽、辯論賽等活動,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同時,積極邀請專業人士為大學生講授法律知識,積極組織學生觀看相關法律案例視頻、實地參觀走訪當地法院等部門,讓學生們能更深切地增強法律意識,讓學生要知法懂法守法敬法,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其次,高校要加強學風建設,形成在學習上你追我趕的局面。[7]具體來說:高校可以積極組織開展各級各類學風建設活動,如開展課堂學習筆記檢查比賽、課堂上課互動積分比賽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活動,安排專業教師積極帶領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通過項目來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積極建立專業導師制度,讓大學新生在大一時就分配好自己的專業導師,由專業導師負責學生學業規劃及專業指導,同時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實驗室,對學生進入實驗室做實驗進行有效指導。
首先,高校要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工作。高校要定期召開防溺水、防詐騙、防火防盜等主題班會,通過播放相關案例視頻、講述身邊相關的人物事跡及傳達學校相關文件精神等形式,教育學生做好各項安全工作;加強對學生各種安全工作的培訓,如應急搶救培訓、防火防災應急演練、組織開展安全教育知識競賽等活動,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建立安全工作信息員制度,可以以寢室為單位,每個寢室設立一名信息員,在寢室同學出現異常情況下能及時報告給班主任。
其次,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要在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鼓勵輔導員報考心理咨詢師,通過建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工作室、心理熱線等渠道,開展各式各類的心理活動,并在幫助大學生做好心理輔導工作的同時,建立一支可靠的學生心理健康隊伍;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寢室長的作用,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要求他們第一時間報告給班主任、輔導員,并協助相關教師進行心理疏導;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如鼓勵學生參加學校各級各類社團活動,幫助學生充實和豐富課余生活,同時,讓學生認識一些本班以外的其他同學,促進學校各專業各年級學生的交流融合,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升學生做人處事能力,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最后,班主任、輔導員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大學階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大學生心理、生理都逐漸趨于成熟。作為班主任、輔導員,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幫助他們分清大學階段的主次內容,即以學習為主,并引導學生樹立責任意識,積極處理好戀愛和學習的關系,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以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班主任、輔導員要經常深入班級、食堂和宿舍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和個人情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例如,班主任、輔導員可以定期組織召開班會、班級活動,讓學生能盡早融入班集體,適應大學生活,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班主任、輔導員要經常與特殊情況的學生家長保持交流溝通,及時全面了解學生情況,通過家校聯動,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此外,班主任、輔導員還可以建立學生家長群,積極與廣大學生家長保持聯系,要經常性地將班級活動圖片、新聞等內容及時傳達給學生家長,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情況,做到心里有數。同時,班主任、輔導員在學生放假期間也要盡量要求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督促學生假期合理地學習、工作和生活,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國家改革高校招生體制,給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權,讓高校能招收到符合自身發展定位和特色的大學生,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大學生退學原因也趨于多樣化,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要跟上時代步伐,既要把大學生退學看成一件正常的事件,同時,也要做好各項改進措施,制定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方針政策,積極改進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大學生退學方面的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提供合格的大學畢業生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