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渡口區馬王小學 重慶 400000)
溝通是一門藝術,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小學生處于自身發展的階段,身體和心理發育都不成熟,教師除了在課堂中,還應該在生活中對小學生進行關心與呵護,合理地溝通,促進小學生身心發展。
班級作為集體,要想向好的方向去發展需要有效的管理。而溝通就是班主任進行管理工作的一個基礎。首先,科學,合理、有效的溝通不僅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能打造班級的良好環境氛圍。若是班主任和學生以及其他教課教師之間都能建立起有效的溝通,就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動態,進而不斷優化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實現心靈和學習的成長。其次,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溝通有關系。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利用溝通可以充分激發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斷發揮自身優勢,并在實踐時全面提高自身學習水平。最后,良好的溝通還能夠調節矛盾。一個班級有很多學生,不同學生之間都有各自的差異,性格不同的學生難免會產生種種矛盾,而班主任利用有效的溝通就能很好地將他們之間的矛盾進行化解,進而不斷促進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2.1 缺少換位思考意識。小學班主任在于學生溝通時,往往忽視了換位思考,由于班主任心理發育成熟,不同于小學生,對事物的思考和理解都很強,這就導致與小學生之間的溝通會出現障礙。小學生應當理解教師的不容易,教師也應當理解學生的心理發育不成熟,所在的事情都欠考慮,教師需要對小學生給予引導,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困擾。
2.2 教師過于嚴肅。小學班主任一直都在樹立威嚴,嚴肅的形象讓小學生感到畏懼。這樣小學生才會服從教師的管理。目前的小學生非常淘氣,需要一個嚴厲的老師沒有錯。但是不少教師掌握不好尺度,過于嚴肅,導致小學生害怕教師,有什么事情不敢和教師講,教師也很難傾聽學生的心聲。教師習慣了嚴肅的形象,忽略了對學生的表揚,一味的批評教育,只會傷到小學生的幼小的心靈[2]。這種溝通方式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影響教師的教學工作很難開展。教師不妨多給小學生一個微笑,一句溫馨的鼓勵,都會讓小學生豁然開朗。
3.1 與家長溝通,施行家校共育制度。
(1)班主任定期和孩子家長聯系并匯報情況。家長在法律上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班主任應始終明確自己的管理定位,無論孩子出現任何情況都要在第一時間聯系家長并匯報相關情況。在沒有異常情況的時候也需要每隔2~3個星期給家長打一次電話,目的是為了讓家長始終繃緊教育這根弦,始終把孩子的教育掛在心上。
(2)班主任要積極動員家長和孩子成為朋友。對孩子來說,他們還不清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自己的人生中扮演著何種角色,他們更傾向于把他們當成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其實孩子的心事也不少,也會被孤獨、寂寞、無助所影響,也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疏忽和責罵(尤其是家長)給幼小的心靈蒙上了塵土。為了改善其心理狀態,班主任積極動員家長和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從而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3.2 理解問題孩子和差生,注重引導式溝通。
(1)班主任要和問題孩子平等溝通,以心換心。對于問題孩子,班主任不能以“不是我不管,而是他不聽話”的理由對他們聽之任之,而是要以高度負責的教育態度和他們平等溝通,通過以心換心的交流,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和內心感受,只有這樣做才能獲得他們的“心理認同”,更好的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2)班主任要為問題孩子和差生指明前進方向。對于問題孩子和差生,他們不是沒有學習的本領,而是打心底里不喜歡學習,所以,班主任要從心理層面剖析他們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比如不適應學校環境,和其他同學關系不好感到孤獨等等,只有把好脈、下準藥,才能為他們指明前進方向。
3.3 不戴有色眼鏡,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作為班主任老師,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以學生形象的美丑或學生家境的好壞或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判問題的依據。如班上有一個特別調皮的學生,他頭腦靈活,但總是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喜歡在課堂上搗亂,每個老師提起他都直搖頭。筆者通過認真觀察發現他對畫畫很感興趣,每本作業本上都有他的作品。于是,筆者找到他,提出班上的黑板報任務交給他完成,他爽快地答應了。接下來的一星期,他利用中午和放學時間認真地在黑板上作畫,不久,一期新穎別致的黑板報出現在我們面前,同學們都紛紛驚嘆,對他刮目相看。筆者利用這個契機,和他談心,得知他的理想是長大后當一名設計師。于是,筆者和他分析想當設計師可不是畫畫好就可以了,還需要很多的知識呢。同時,鼓勵他:“你那么聰明,只要你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到的。加油!未來的設計師。”從此,課堂上再也見不到他調皮搗亂,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神貫注聽課、認真學習的孩子。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過程中,應該使用一定的溝通技巧。運用一定的溝通技術不僅能夠推進小學班主任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還能夠及時地解決學生在生活中、在課堂上面臨的問題。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合理地運用溝通技巧,與學生開展適當的溝通交流,確保學生在學校的時光能夠有所收獲,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