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荔
(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學,福建福州,350001)
良好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是提升學生文化品格的重要手段。藍思分級閱讀體系由美國學樂集團開發,主要有三項資源,包括英語分級閱讀與管理線上平臺、英語閱讀能力在線測評工具、藍思分級閱讀紙質原版書。[1]教師運用藍思分級閱讀體系進行閱讀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英語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維度,即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學習能力。由于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限制,教師通常重視詞匯教學、語法教學、知識點講解、做題技巧講解,忽視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品格等方面的培養,尤其是對文化品格方面的忽視十分嚴重。這極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也導致學生普遍存在的英語閱讀困難、閱讀量小、閱讀方法不科學、深度理解能力偏差等問題,且得不到有效解決。為促進中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提升,英語教師需積極調整教學觀念,學習先進的閱讀教學方法。
分級閱讀是風靡全球且行之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手段,藍思分級閱讀體系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藍思分級閱讀體系中的三項資源可為學生提供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材料,能夠有效評估學生閱讀能力的成長和變化,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記錄學生的閱讀過程,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變化,獲取班級閱讀報告、學生閱讀進程等數據,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指導,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提升。
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導者和引導者,首先需要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良好的教學能力,這樣才能確保教學質量。[2]因此,為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提升,教師首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對藍思英語分級閱讀體系的應用能力。學校可鼓勵教師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學,也可組織中學教師開展交流會、校本教研和籌備、專家講座等活動,確保教師較好地掌握藍思分級閱讀體系的應用方法。教師需以立德樹人為教育核心思想,積極投身實踐工作中,將理論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充分考慮學生當前的閱讀水平,明確當前存在的問題,制訂符合實際需求的教學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反思問題、總結問題,尋找適宜的解決方法,提升藍思英語分級閱讀體系的應用效果。
在實施藍思英語分級閱讀前,學校需利用藍思英語閱讀能力測評工具評估本校中學生的實際英語閱讀水平,依據評估情況選擇可行班級進行實驗教學。該測評工具中包含近20萬道題目,涵蓋各類體裁和題材,主要考查學生信息捕捉、同義轉換、猜測詞義、推理判斷、邏輯分析、辨別比較及概括總結的能力,可有效測評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并以藍思值體現。同時,利用互聯網云數據庫,該平臺可根據受試學生的答題正誤情況自動調整試題難度,獲得比較準確的閱讀能力測評結果。后期學生利用該平臺進行自主閱讀時,也可以藍思值為依據,選擇符合自身閱讀水平的閱讀材料,提高閱讀效率。明確學生閱讀能力及實驗教學班級后,教師可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充分利用藍思分級閱讀體系,向學生、家長展示藍思閱讀線上平臺的使用方法,指導學生開展分級閱讀,依據自身藍思值確定閱讀材料的難度范圍,搜索并選擇符合自身喜好的英語閱讀材料,并做好記錄、觀察等活動。如果學生選擇閱讀材料時存在盲目性,或僅憑興趣選書,未充分考慮教師要求、建議和自身藍思值,教師就需及時予以指導和糾正,為學生提供推薦書目。
在應用藍思英語分級閱讀體系時,教師需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不可一味讓學生自行閱讀,還需落實核心素養理念,依據學生藍思值制定適宜的閱讀目標和閱讀計劃,指導學生積累詞匯、摘抄好詞好句并做好翻譯。[3]初期,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進行閱讀,當學生熱情逐漸降低時,教師再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線上閱讀活動和線下閱讀活動,加強師生交流,促進生生合作,使閱讀教學煥發出新的活力,維持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閱讀到主動閱讀,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開展閱讀活動。教師可為學生提出問題或閱讀主題,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也可鼓勵學生自行提出問題,共同進行討論和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從而降低英語閱讀的難度和枯燥感,增強閱讀趣味性。[4]
鑒于本校生情的參差不齊,教師有必要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建立藍思閱讀完成情況跟蹤電子檔案。教師可從后臺跟蹤學生的閱讀數據,及時發現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及時反思自身教學方法,尋找改善策略。如通過后臺數據,教師可發現學生的英語閱讀時間通常集中于周末,周一至周五的閱讀時間及閱讀量嚴重不足,且閱讀后的理解程度檢測常達不到70%的標準值。這說明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不規律,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達標。為此,教師需積極反思,分析學生周一至周五閱讀量不足的原因,適當予以調整,并反思自身在指導學生選擇閱讀材料時是否存在不足,及時調整,幫助學生選擇難度適宜的閱讀材料,提高學生的閱讀信心。
恰當的評價是激發學生閱讀熱情,提升其英語閱讀信心的重要措施。在實施藍思英語分級閱讀體系時,教師也需定期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評價,并予以指導和建議。[5]在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評價時,教師應遵循多元化原則,采用組內互評、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了解自身情況。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可盲目采用統一標準,應充分考慮學生基礎水平、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的情況,針對學優生、學困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主動發現學生的進步點和閃光點,積極予以支持和鼓勵。[6]為培養良好的英語閱讀氛圍,教師也可利用藍思英語分級閱讀線上系統收集學生的英語閱讀數據,每周統計一次學生的閱讀情況,依據閱讀數量、閱讀質量、閱讀時間、進步情況等指標選出閱讀之星,予以表揚和獎勵,使學生獲得成就感與榮譽感,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學自2019年5月開始在實驗班級應用藍思英語分級閱讀體系以來,實施前采用藍思英語閱讀能力測評工具對學生進行評估,藍思值最低為BR,最高為845L,平均值為390L。這意味著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整體處于中等水平,英語閱讀興趣普遍偏低,缺乏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進行閱讀練習時在文章細節方面情況良好,在文章理解方面存在明顯缺陷。應用藍思英語分級閱讀體系教學后,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有明顯提升,藍思值測試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有明顯提升,進步最大者藍思值提升量達到155L。這說明學生逐漸養成規律的英語閱讀習慣,對閱讀練習中文章理解方面的題目得分率顯著提升。
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時間、閱讀體驗顯示,周一至周五沒有時間閱讀的學生占比達70%左右,周六、周日沒有時間閱讀的學生占比為2%左右。在閱讀時間方面,周一至周五能夠每天花10分鐘進行英語閱讀的學生約占25%,花20分鐘以上進行閱讀的學生約占5%。周末能夠花30分鐘進行閱讀的學生達到70%,周末花1小時以上進行閱讀的學生達到15%。可見,大部分學生認為周一至周五閱讀時間不足,周末時間則較為充沛,其原因主要在于各科作業較多,學生壓力大。為此,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周一至周五和周末的閱讀量要求,或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閱讀時間。在閱讀體驗方面,學生普遍認為藍思分級閱讀更為有效和有趣。調查顯示,學生對英語原文閱讀的喜愛率由20%升至70%,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原文閱讀的興趣不斷提升。
教師在應用藍思英語分級閱讀體系進行教學時,首先需要調整教育理念,全面掌握藍思英語分級閱讀系統的應用方式,充分利用藍思分級體系及其相關讀物,為學生提供閱讀材料和閱讀指導。其次,教師需積極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將線上、線下的閱讀結合起來,并不斷統計、分析學生的閱讀數據,調查學生的閱讀體驗。最后,教師要反思自身教學方式,尋找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分級閱讀策略,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促進其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