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梅
(如皋市白蒲鎮新姚小學,江蘇如皋,226511)
學生的作業是課堂教學反饋及課后學習鞏固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是,傳統的作業形式存在著很多的弊端,比如過于機械單一、一刀切現象嚴重、忽視學生個體差異性,等等。數學教師也意識到這些弊端帶來的消極影響,但由于一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教師并沒有積極地改變這一現狀。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讓每個學生遇見最美的自己,我們對數學作業進行了精心設計,從分層設計作業入手,給學生呈現一個內容豐富、五彩繽紛的“作業超市”,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數學作業有所收獲,獲得學習數學的自信。
教師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從一星級基礎題到二星級嘗試題,再到三星級拓展題,最高級為四星級思維沖浪題。這樣,一個多姿多彩的“作業超市”就初步建成了,學生可以到“作業超市”去做他們能力范圍內的題目。這對數學學困生來說是一個福音。他們在完成基礎題的情況下,自由選擇是否要挑戰下一關。“作業超市”既不做硬性規定,也沒有強人所難,這樣才能夠減輕學困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他們做作業的自信心,讓他們更積極自覺地完成作業。教師為這些學生設計的作業內容基本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之內,從而杜絕了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改變了學困生自卑的心理狀態。這部分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教師給予他們深入學習的動力,也改變了他們自卑的心理狀態。當然,他們完成作業后,教師的分層評價措施也要及時跟進,可以用星級晉升的方法,如攢星換物(攢夠一定數目的★,換免作業卡、機會卡、選位置卡及其他獎品),培養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教師在設計分層作業時,除了關注一部分學困生,還要提升優等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這部分學生在“作業超市”選擇作業時,應將三星級的拓展提升題和最高級的思維沖浪題視為必選項目。教師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給他們能進行拓展和延伸的機會。對于三星級的拓展提升題和最高級思維沖浪題,教師應盡可能設計一些創新性和開放性的題目,甚至可以把數學和其他學科整合起來,整體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這些創新性作業的設計,教師能夠進一步調動優等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更好地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
在農村地區,有部分學生受一些特殊因素(如留守)的影響,常常出現厭學的情緒。他們的學習習慣比較差,保質保量完成作業是他們的硬傷,這更加重他們的厭學心理。有的學生干脆視作業如無物,找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理由來搪塞、糊弄教師。這部分學生對數學沒有任何的興趣,學習態度也存在一定問題,且這種散漫很容易影響到班級的其他學生。“作業超市”的出現,可以有效改變這一尷尬的現狀。
教師用心設計分層作業,多設計一些趣味性、可操作性強的題型,讓厭學學生在“作業超市”里也能找到符合自己能力的作業,讓他們只要動手嘗試就能摘到數學鮮美的果實。在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及時的跟進評價和適當的獎勵措施尤為重要。對于這部分缺乏關愛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不吝嗇表揚,或者直接給予物質獎勵。物質獎勵也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在激發厭學學生對作業內容的興趣、轉變他們的厭學情緒和狀態方面有促進作用。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后,教師后續再加強引導,鼓勵他們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選擇完成更高層次的作業,跳一跳去摘果子。這樣,改變他們的態度,提高他們的能力將成為可能。
分層設計作業首先需要教師全面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他們的理解能力、記憶力、注意力、基礎知識掌握,等等。這樣,教師才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作業,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夠促進學生更有效地吸收知識。
教材中提供的練習題大都具有因材施教的價值,是教師分層設計作業的很好素材。所以,教師要利用好這些資源,弄清楚每一道題對各層次學生來說將促成什么樣的練習效果。對于優等生,教師可以適當加工一些基礎題目,或換一換,或變一變,延伸拓展,使之成為促進學生全面進步的有效題型。
學生的學習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學生對應的層次。這就要求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要足夠靈活,既立足于學生現有的學習情況,又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他們的作業。
分層作業講究的是教師對作業的分層設計,但又不是單純的分層設計,而是既體現分層原則,又做到統一規劃。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羅列幾個分層的作業,然后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就會讓學生很盲目,或傾向于完成一些容易或偏難的題。這也不符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對班級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層次安排。這個層次安排既要有科學性,能讓學生信服,又要有可行性,契合學生的心理需求。這樣,學生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在的層次,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然后,教師再設定統一的任務,做到分層有理、規劃統一。換句話說,作業設計有基礎知識部分,要求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要完成;作業設計有拓展能力部分,要求能力比較強的一些學生完成。基礎部分重在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拓展部分重在開拓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比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先設計一些通過觀察折線統計圖填寫數據的基礎練習,再適當安排一些拓展延伸和實踐類的題目。
為了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教師設計的作業要盡可能地貼合小學生的生活,特別是農村小學生的生活。通過實踐發現,如果教師設計的題無法吸引小學生,就無法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作業完成的效果就不會很理想。而且,教材里練習題的假設條件多以城市生活為背景,多數農村小學生并未接觸過因為他們,所以常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理解題目的意思。這時,教師就要根據農村小學生的生活情景或生活特點完善作業內容的設計,讓設計的作業的題型或者作業的形式豐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比如,在蘇教版五年級“最小公倍數”的作業設計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道作業練習:“一位同學的奶奶拎了一籃子雞蛋想送給他,如果是兩個兩個拿,這一籃子雞蛋就多會出一個;如果是三個三個拿,雞蛋也會多出一個;如果是四個四個拿,雞蛋還會多出一個;如果是五個五個拿,雞蛋仍然會多出一個。那么,這位同學的奶奶最少送了幾個雞蛋給他呢?”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對問題的描述進行了改變:“這一籃子雞蛋,如果是三個三個拿,就少兩個;如果是四個四個拿,就少三個;如果是五個五個拿,就少四個。”這時,教師再讓學生進行計算,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作業分層設計在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有一點需要引起教師的注意和重視,那就是層次較低學生的自尊是否會因此受挫,或者是否會受到其他人的歧視。一般情況下,成績優秀的學生普遍能得到教師、家長和其他學生的青睞和認可,對他們來說,教師分層設計作業是積極作用大于消極作用。但對于學習成績一般或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教師要考慮的因素相對要多一些。這時,教師應牢記作業分層設計的初衷,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換言之,無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只要他認真、努力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教師和其他學生就應該給予他認可和贊賞。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過程中,教師要秉持滿足學生渴望被尊重的需求的原則,既合理、科學地設計分層作業,又及時調整學生作業評價的標準,讓層次偏低的學生得到應有的尊重并重獲學習的自信。另外,在設計分層作業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給自己定一個可行的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繼續努力。這個目標一定要小而細,既符合學生現有的學習情況,又契合學生預計到達的發展高度,這樣才能給學生更多的自信心和動力,滿足學生渴望自我實現的需求。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首先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設計出符合他們的現實情況和心理需求的數學作業,因為這樣才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身心健康。其次,作業設計要堅持統一和分層結合的模式,既能給學生指明方向,又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最后,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結合學情變化及時轉換層次和調整作業難度,設計一些開放題目訓練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都能夠在數學作業中學到知識,獲得自信,全面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