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 要】高中階段的課業任務較為繁重,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提升,就必須將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上日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生活化教學已然成為高中化學教育環節的重要授課方式之一。與傳統的直白授課相比,生活化教學注重化學內容與實際內容的有機結合,更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本文從現階段的高中教育出發,簡要論述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具體開展手段。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
新的教學理念正在不斷深入,在響應教育要求的同時,高中化學教師要從實際教學環境出發,選定能夠被學生接受、提升教學成果的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改變了以往的教材授課,在結合實際生活的同時,強調所學知識與教材內容的聯動,在滿足學生認知特點的情況下,有利于高中生建立良好的知識體系,應用生活化教學,對于提升化學教學效率、增加教學經驗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一、現階段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知識理論復雜,教學與理解難度大
在高中化學教學階段,其教學成果受到學生課業學習能力與教學內容的共同影響。受到我國教育制度的限制,高中階段的課業任務最為繁重,學生在完成化學學習的同時,更要分門別類的整理其他科目的教學內容,在分身乏術的情況下,極易產生學習懈怠,加之高中化學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整體思維有較高的要求,其涵蓋的知識點較為復雜,部分學生無法及時調整學習狀態,在出現學習問題時無法解決,導致化學學習水平的整體落后,在對應的高中化學教學環節,部分學生的表現差強人意,由于缺乏思維聯動,即使教師已經開展了最為完善的授課活動,學生的整體表現依然令人失望。如果無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味填鴨的學習手段將會限制學生的進步,導致化學教育的低效率。
(二)過于偏重理論知識
在接受高中教育之后,學生需要面對高考的考驗,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吃透課本,大部分教師會采取高壓教學,以更高的頻率、更快的速度為學生灌輸教學知識,但由于缺乏科學的教育觀念,一些教師開始舍本逐末,認為化學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背公式、做習題,忽略了學生的理學思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模式開始偏向于理論內容,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應用。由于教學與生活脫離,面對一些較為復雜的化學現象,學生的第一反應不是思考,而是“不會吧”“不可能”,急功近利的教學態度導致了錯誤的認知模式,使高中化學教育無法取得較大進步。
(三)教學模式單一刻板
應試教育的發展為國家提供了篩選人才的有效手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的教學思維,在“分數至上”的教育模式下,教師對于當前的教學環境缺少足夠的反思,認為高中化學課程就是幫助學生拿高分、考重點的工具,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意識與未來發展,在“為分數讓路”的教學思想下,即使已經出現了較為高效的教學方式,但教師“求穩”的教學觀念沒有改變,為了減少教學調整,教師仍偏向于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新式教學目標與實際教學活動的脫離,在影響學生課業表現的同時,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
(一)渲染教學氛圍,為生活化教學打下基礎
生活化教學具有十分明顯的教育優勢——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生活化教學改變了學生“被壓迫”的主觀認知,在強調學生與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生活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自我發揮、自我提升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展現自我意識,但受到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對于“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缺乏認知,將生活化教學視為“自由交流,隨意活動”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教學紀律渙散,破壞高中化學教學結構。
要應用生活化教學開展化學教育,就要從當前的教學環境入手,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教學要求選定教學手段,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已經適應了傳統的高壓教學模式,要完成生活化教學的逐步轉變,教師就要從教學環境出發,渲染生活化學習氛圍,降低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抵觸性,鼓勵其自由發揮,展示自我,為化學教學服務。在開展化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在與學生形成教學互動的同時,鼓勵其共同參與課堂建設。教師可從自身做起,采取輕柔的語言和溫和的態度引導學生,提升其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在一部分學生主動參與到化學學習環節之后,教師可作出教學方法的改變,如在課堂發言階段,允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改變以往的舉手發言模式,允許學生在不破壞課堂紀律的情況下暢所欲言,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有利于降低學生的緊張感,在增加其生活體驗的同時,其更容易將化學課程視為一種“成長”,而不是“負擔”。從外界環境與自身教學活動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升綜合教學效率。
(二)建立實際聯系,為生活化教學提供素材
在高中化學教學階段,部分教師采取“涇渭分明”的教學模式,認為“教學就是教學,生活就是生活”,在忽略了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性的同時,強制性的將二者分離開來。這類教育工作者的出發點是“為學生隔絕外界干擾”,但對于高中化學教育來說,其包含的知識點較為復雜,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聯動,學生課程會無法理解教學內容,只有合理引進生活素材,才能使學生獲得更為明確的教學認知。
以蘇教版教材必修一《鈉、鎂及其相關化合物》的學習為例,在開展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實際經驗提出教學問題——在使用井水洗衣服時,如果選擇肥皂作為清潔用品,水中會產生浮渣,并且不容易產生泡沫,這是什么原理?以生活經驗作為教學引入材料,學生能夠以更高的積極性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了教材內容之后,學生能夠對問題作出解答:井水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屬于“硬水”,礦物質以電解質的形式存在,遇到肥皂之后發生聚沉,肥皂中的物質與鈣鎂離子形成沉淀,此時泡沫減少,浮渣增多。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生活化教學實現了“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的教學目的,允許學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教學任務,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提升其化學學習積極性。
(三)開展教學互動,為生活化教學積累經驗
高中化學是一門注重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的課程,要實現高中化學的生活化教育,就必須將實驗教學的改革提上日程,傳統的實驗教學以學生的感知為主,受到教學時間與教學資源的限制,教師并不能為每個學生都提供參與實驗的機會。教師可從實驗生活化入手,為學生建立從生活通向化學教育的橋梁。
化學實驗是幫助教師建立教學互動的重要內容,化學教育工作者可從實驗教學入手,引導學生開展生活實驗。以蘇教版高中化學選修教材《化學反應原理》的相關學習為例,在學習《金屬的腐蝕與防護》這一章節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選擇鐵塊開展實驗,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做鐵塊的腐蝕實驗,一組做鐵塊的防腐實驗,在一定的實驗周期內,觀察鐵塊表面的化學變化,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材料開展實驗,如利用食醋、水等物質進行腐蝕實驗,利用食用油進行防腐實驗,在一定的實驗周期后,兩組共同展出各自的實驗結果,并對鐵塊的銹蝕速率、銹蝕程度進行整合討論,在能夠直接參與教學實驗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強,更愿意進行深入探究。生活化教學為教育與生活之間的合作提供了保障,只要選定合適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自主意識就能得到發揮,在不限材料的情況下,以更高的積極性參與到實驗教學當中,積累學習經驗,為教師提供更為豐富的授課選擇。
總之,生活化教學是一種較為高效的教學手段,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要求選定開展策略,既要避免對生活化教學的過度偏信,也要保留自身的教育特色,只有取長補短,將學生的綜合發展放在第一位,才能合理應用教學手法,為學生的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牛梅花.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模式芻探[J].成才之路,2019(23):24
[2]朱文發.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238
[3]焦萬喜.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探究[J].教書育人,2016(17):75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高級中學,江蘇 揚州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