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軍人才培養,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從化區社區教育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是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互聯網+”的時代特征和發展趨勢為現實依據,立足從化,以“互聯網+農旅”為主要內容。
關鍵詞:社區教育;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模式;“互聯網+農旅”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強調,要“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靠人才,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可以說,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核心是人才。鄉村振興首先是人才的振興,鄉村人力資源開發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基于“互聯網+”的時代特征,以社區教育為平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軍人才培養,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一、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背景
實施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是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互聯網+”的時代特征和發展趨勢為現實依據,立足從化,探索“互聯網+農旅”的有效鄉村振興發展道路。
(一)鄉村振興戰略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隨后2018年初重要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并指出“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 隨后重要又陸續頒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兩份重要指導下文件。當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
(二)“互聯網+”
在2102年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易觀國際董事長CEO于揚做了主題為“互聯網+”的演講,期間首次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在演講中于揚大膽預測“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傳統和服務都應該被互聯網改變”。對方興未艾的“互聯網+”,國務院在2015年7月頒布了《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意見指出要順應世界“互聯網+”發展趨勢,在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逐步推進“互聯網+”制造、農業、能源、金融等模式的實現。在“互聯網+”時代,促進農業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培養和樹立“互聯網+”思維模式,就是要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三)廣東省社區教育實驗區
以2016年廣東省社區教育實驗區評估活動為契機,近幾年我區大力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為深入推進社區教育工作,在區政府的領導下成立了廣州社區學院從化分院,廣州社區學院從化分院與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從化分校實行一套人馬、兩個牌子的管理模式,負責社區教育工作者培訓、社區教育課程資源開發與管理、數字化學習等工作。目前社區教育網絡已經形成了社區學院——鎮(街)社區學校——村(居)社區教育學習點三級社區教育網絡。2017年至2018年,從化區社區教育委員會在從化區區委政府的領導下,聯合從化區社區教育各成員單位,整合從化區內外資源,創建鄉村終身學習體驗點和實踐基地,貼近老年居民設立分教點,深入村居一線組織社區教育,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公益課程和公益講座,大規模培養鄉村振興領軍人才,推進從化全民終身學習,豐富城鄉居民的文化生活,優化城鄉社區治理,夯實鄉村振興戰略基礎。
二、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模式
實施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共其目的是提高鄉村干部的鄉村治理能力以及引領農村產業發展的能力,帶領村民實現全面小康。根據從化區產業發展優勢以及當前信息時代特征,我們將“互聯網+農旅”作為人才培養以及農村致富的主要思路。在人才培養的具體實踐中,課程設置采用通識課程+專題講座相結合;授課模式采用課堂教學+實地調查相結合;隊伍建設采用專任教師+外聘專家相結合;學習方式采用集中學習+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模式。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成果提煉和推廣。(具體模式圖如圖一)
三、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經驗總結
依據上述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模式我們開展了人才培養實踐,并總結了一些有效的經驗:
(一)課程設置:通識課程+專題講座
1.通識課程。通識課程主要是強化學員的政治素養、培養學員基本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學員的企業管理能力,提高學員的鄉村治理能力。這類課程具體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農村財政與金融》、《農村政策與法規》、《農村環境保護》、《鄉鎮行政管理》、《社區治理》、《計算機應用基礎》、《電子政務》等。
2.專題講座
專題講座課是對通識課程的具體化和本土化。在專題講座課程設置中,我們結合當前的“互聯網+”產業發展趨勢和從化區的資源優勢,開發了一系列課程資源,實施專題教學。
(1)《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信息素養》專題講座。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推進“互聯網+社區教育”,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基層干部必須具備正確的信息倫理道德修養,要在群眾中帶頭學會對媒體信息進行判斷和選擇,自覺地選擇對學習、生活有用的內容,自覺抵制不健康的內容,不組織和參與非法信息傳播,不利用網絡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和網絡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2)農村實體經濟開發系列課程。為指導農村實體經濟發展,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的要求,我們開設了《農村實體經濟開發之“互聯網+客棧民宿”》、《農村實體經濟開發之“互聯網+農家樂”》、《農村實體經濟開發之“美荔定制+”》等課程。《農村實體經濟開發之“互聯網+客棧民宿”》介紹了國內外的相關案例,指出“互聯網+客棧民宿”的模式在振興鄉村經濟方面功不可沒,但振興鄉村經濟,仍需要政府規劃引領、社會多方資金供給、專業人才培訓、品牌意識、營銷推廣等多方合力。《農村實體經濟開發之互聯網+農家樂》課程介紹了歐美和日本等國發展鄉村旅游的一些特色和做法。課程從鄉村振興戰略內涵、互聯網+思維、推進策略及幾點建議等幾個方面展開授課。課程認為我區鄉鎮發展農家樂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價格優勢和特色優勢,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發展吸引城市居民前來吃、住、玩、游、娛、購的農家樂旅游形式,與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鄉土風俗等融合發展。課程指出從化區農家樂旅游經濟開發一是要緊跟政策熱點,二是要傳承本土風俗,三是要精心規劃建設,四還要做好自媒體宣傳。
(3)“羊城村官上大學”系列課程。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落實從化區委組織部關于加強“村干班”學員實踐教學精神,積極培養一批鄉村振興優秀領軍人才,服務從化區鄉村振興大局,加快建設美麗鄉村,我們針對村干部培養,開發了系列主題講座,包括《鄉村振興 美荔定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層干部思想素養》等主題。《鄉村振興 美荔定制》著重介紹了“美荔定制+”產業發展模式,指出共享助力鄉村振興光彩事業的社會榮譽和責任;共享聯盟帶來的農旅產業融合發展的成果,共享農旅產業發展的紅利;共享美荔莊園的優質服務和創新體驗,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共享山水田園風光,共享健康養生旅游。《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層干部思想素養》主要通過現身說法,闡述利用本地資源、聯合各農戶創辦“康林果蔬專業種植合作社”,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的成功經驗。
(二)授課模式:課堂教學+實地調查
采用多樣化的授課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渠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采用了課堂集中授課實地參觀考察相結合的授課模式。
1.課堂授課
課堂授課教學一般應用于通識課程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便于課堂組織,同時教學實施和授課內容較為系統化,對學員學習和掌握相關的政策和理論知識是比較有效的。但存在的不足是,課程理論化程度較高,學員對理論的理解有一定難度。
2.實地授課
實地授課就是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農家樂或是實踐基地,實現教學是生產實踐的無縫銜接。例如,我們將《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信息素養》課程學習設在了甲木沙實踐基地,通過近距離參觀各種精美豪華的銅裝飾產品,如銅壁畫、銅拉手、銅浮雕、銅線條等產品了解銅工業制品設計與營銷理念,指導學員鄉村實體經濟發展的理念。同時我們還將《互聯網+客棧民宿》設在了江浦街上羅村羅溪香村客棧、洞陽谷生態農場村官創業實踐基地,在這里一邊學習“互聯網+”思維下的客棧民宿產業發展知識與技能,一邊參觀當地“互聯網+客棧民宿”的運作情況,親身感受“互聯網+”對民宿客棧產業帶來的巨大改變和影響。此外,在“羊城村官上大學”系列課程的授課中,我們將課堂搬到城康村“鄉下耕田”教育實踐基地,在田間地頭感受“互聯網+”對農業生產、銷售等各方面的營銷,向城康城取經如何利用“互聯網+”引領村民致富,如何開展數字化鄉村治理。在《鄉村振興 美荔定制》課程教學中,我們又組織學員來到了從化荔枝博覽園終身學習(社區)教育實踐基地,讓學員在理論學習的同時還能夠與“美荔定制”組織單位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深入了解荔枝定制的具體環節、各方的權益等信息。主題多樣的實地授課既豐富了課程教學形式,增強了學員學習的興趣,而且也提高了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多次實地授課的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是一種適合農村學員的教學方式。
(三)隊伍建設:專任教師+外聘專家
教師團隊建設是課程教學的重要保障,在這方面我們采用了學校專任教師和邀請行業專家、學者共同組建講師團的做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專任教師
專任教師具備的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已經掌握了嫻熟的教學方法。為了提高同時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一般將該類課程安排由專人教師授課。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包括副校長、培訓科長以及各專業課教師組成的穩定的專任教師團隊。
2.外聘專家
外聘專家團隊主要是由具有某一領域專業知識或專業技能的專家、學者組成,他們是繼續教育教師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根據課程內容聘請了具有豐富農村實體經濟經營管理經驗的村干部、行業協會負責人、高校教師以及其他專業人員實施課堂教學。例如城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余偉林主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層干部思想素養》,從化區溫泉旅游協會會長、長亨集團董事長陸衛雄以及農旅聯盟公司負責人主講《鄉村振興 美荔定制》,國家一級理財規劃師、南洋理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金融與財務管理教研室主任蔡宗朝主講《互聯網+客棧民宿》,國家高級茶藝師李麗紅老師主講《茶文化與沖泡體驗》,南洋理工學院項目部采購資產中心李美玲部長主講《農村實體經濟開發之互聯網+農家樂》。
(四)學習方式:集中學習+分散學習
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習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由于學員都是有各自職業的,難以長期組織集中學習,所以在學習方式上,我們采用了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式。
1.集中學習
集中學習就是將學員統一集中到某一教學點,實施統一授課、統一管理。目前我們所開設的通識課程以及專題課程實施的都是集中學習的方式。鑒于學員各自職業的不同,集中學習主要安排在夜晚或是周末進行。
2.分散學習
分散學習是信息化時代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分散學習一方面是學員的分散,學員不必集中到一起進行學習,可以隨地學習;另一方面是時間的分散,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安排,進行隨時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為分散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學員可以利用互聯網及時獲取學習信息,并與其他學員以及老師進行遠程交流。在分散學習的實踐中以廣州終身學習網為依托,專門開發符合山區實際的管理平臺,充分利用廣州終身學習網資源,學員可以不受時空限制自主地上網學習, 而且有7000多門課程是免費學習的,有效地解決社區成員工學矛盾和學習費用等問題,為社區教育順利開展和提高覆蓋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四、成果提煉和推廣
在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實踐的基礎上,我們嘗試對實踐的具體做法進行提煉,形成理論成果。圍繞著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以及“互聯網+農旅”農村實體經濟發展,我們以課題研究的形式進行成果提煉。2018年我校成功申報立項了廣州市社區教育服務指導中心重點課題《發展社區教育促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與探索》(課題主持人: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從化分校(從化區社區學院)黃鎮潮副校長的課題,課題編號:2018SQJY006))。2019年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科研基金項目(“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教師繼續教育”專項)《互聯網+社區教育促進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主持人: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從化分校(從化區社區學院)培訓科科長陳舟馳,編號:2019KY13)。目前兩項課題進展順利,已經提煉了部分階段性成果。
五、人才培養的成效和反思
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開展至今,在改善鄉村治理、培養村民“互聯網+”思維、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1.人才培養成效
一是我們根據從化產業特色,開發了《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信息素養》、《農村實體經濟開發之“互聯網+客棧民宿”》、《農村實體經濟開發之“互聯網+農家樂”》、《農村實體經濟開發之“美荔定制+”》等富有地域特色的課程。二是從2018年至今共組織了300名學員參與“羊城村官上大學”培訓活動。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學員的廣泛肯定。三是“互聯網+農旅”鄉村振興發展模式正在逐步推廣,并初顯成效。以“美荔定制”為例,2019年2019年通過電商渠道銷售荔枝1575噸,占總銷售量的15%。荔枝整樹定制8741棵,累計銷售72.37萬斤,銷售額為1671.5萬元。四是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以溫泉鎮南平村為例,自實施“互聯網+農旅”鄉村振興發展模式以來,村集體收入及村民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較2016年村集體收入增長230%,超過100萬,村民收入實現兩年翻一番,從2016年的1.3萬元增長到近3萬元。以上表明數字化社區教育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對促進鄉村治理,發展農村實體經濟,促進村民收入增長都是大有裨益的。
2.人才培養的反思
一是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課程尚未形成體系。雖然我們已經開設了多門課程,但在開設之初缺乏體現完整、邏輯清晰的課程體系,目前仍然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在下一階段要著重從農村經濟產業鏈的角度對課程體系進行系統的設計和梳理,使之形成一個內容完整、設計科學、結構合理、邏輯清晰的課程體系。二是缺乏對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的整理和推介。目前從化區以及全國各地培育并發展了諸多特色鮮明、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例如廣州黃埔村鄉村振興發展模式、杭州荻浦村鄉村振興模式,以及從化區的南平村鄉村振興模式等,這些地區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對我區的鄉村振興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意義,下一階段要深入思考、認真總結這些村的發展模式,提煉這些村的有效做法,結合從化特色,總結從化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培養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建設高素質的執政骨干隊伍,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是推進新的偉大工程的關鍵性工程,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鄉村振興領軍人才的培養中,我們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立足從化,深入探索“互聯網+農旅”的有效實現方式,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Z].2015.7.4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Z].2018.1.2
[3]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Z].2019.6.17
[4]中共中央 國務院.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Z].2018.2
*2019年科研基金項目(‘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教師繼續教育專項)”,項目編號: 2019KY12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從化分校? 廣東從化? 5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