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月



學(以下簡稱“北舞附小”)建于1996年10月。建校以來,學校在“立美教育”的理念下,探索“以藝術教育為龍頭,以舞蹈教育為突破口,立美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特色辦學之路,藝術教育成果突出,被北京市教委認定為北京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北京市學生金帆藝術團(舞蹈分團)。在實踐中,學校逐步研發出一套舞蹈課程體系,面向全體學生分層開設芭蕾舞、民間舞、素質教育舞蹈、金帆舞蹈團基本功等課程,基本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在普及性舞蹈課中只進行一些基礎的形體訓練或者直接編排小組合,雖然能夠對學生的形體和氣質塑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這種課程形式相對枯燥乏味,不能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難以滿足其身心發展的需求。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學校美育課程建設要以藝術課程為主體,各學科相互滲透融合,增強課程綜合性……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為響應藝術教育綜合改革的指導方針,進一步發揮學校舞蹈教育的優勢,提升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及教科研能力,在北京市豐臺區教委和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的支持下,北舞附小參與了由首都師范大學鄭莉教授主持的“十三五”規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藝術教育綜合改革研究”項目,并研發出一套特別的舞蹈課程—“啟發性舞蹈”。課程將枯燥的填鴨式學習、單純的肢體訓練對應設計為不同訓練主題的單元板塊,形成貼近小學生生活且充滿童趣的課例,舞蹈訓練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在有趣、愉悅、積極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交流,從而取得收獲。
一、讓舞蹈與生活發生聯系
“啟發性舞蹈”課程的設計理念為:一方面更加適合零基礎學生的身體條件,降低舞蹈對身體柔韌性、協調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兼顧了舞蹈特有的審美屬性和舞蹈育人要求,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更加關注學生對生活經驗的積累,關注學生的想象力培養,關注學生創新意識及合作能力的培養等。因此,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特點的學生的發展需求,更能凸顯舞蹈學科的本質特點。
第一階段的研究方向和主題是“啟發性舞蹈”(三、四年級適用)。在這套教學課例中,舞蹈教研組設計了四個單元,分別以舞蹈中的呼吸、上肢、下肢及觀察為訓練重點。以往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單純的肢體訓練對于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而言,顯得生硬枯燥。因此我們對應設計了“走進大自然”“靈動的手臂”“歡樂的舞步”“奇妙的世界”四個單元板塊,及對應的“擁抱春天”“鴻雁高飛”等課例。希望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在有趣、愉悅、積極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交流,從而獲得收獲。
二、讓舞蹈盡情地美化、創造與表述
有了中年級課例的實踐基礎,舞蹈教研組又借助學?!傲⒚辣虒W研討月”活動平臺,積極探究、向下延伸,實踐低年級舞蹈課例。
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到低年級學生有效注意力時長短、自我約束力偏弱,但對周圍環境充滿好奇等因素,我們計劃從最基礎的身體要素入手,進行不同主題的訓練。在學期初的研討中,老師們各抒己見,以生活中的“站、走、跑、跳”為元素,提煉出四種不同的舞蹈形態,作為低年級段舞蹈的訓練重點。在逐步梳理出框架后,每個單元設置一個舞蹈主題形態,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年齡特點,分別由三個難易程度不同的或訓練角度不同的課例作為支撐,同時也在課例中融入了德育滲透點。
在接下來的教研活動中,我們依據框架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大家在對框架進行分析和研究中,也各自表達了不同的看法,集體的智慧碰撞出了一個又一個火花,最終確立了課例研究主題—“美化肢體動作,創造舞蹈形象,表達美好情思”。
課程理念達成共識,課例框架逐漸清晰,于是“雕像館奇妙夜”“跑跑跑”“醉酒小貓”“摘蘋果”“袋鼠蹦蹦蹦”等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課例主題逐漸浮出水面,這些主題涵蓋了“站、走、跑、跳”四種不同形態,對應了最初設計的單元框架。
全組教師針對一、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舞蹈與生活、舞蹈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挖掘其中的舞蹈元素,關聯生活實踐教學,通過速度、空間、方位以及情緒變化,不斷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力。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痹谌M的共同努力下,課例得到了完善。
三、研究成果與反思
在學校“立美教育”理念的引領下,“立美達人”課程體系日趨豐富、完善、成熟,除完成國家規定的課程方案外,舞蹈課程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從服務對象角度分析,寄宿班民間舞課程教學內容由最初的選用中國民族民間舞考級內容發展到目前正在研發的北舞附小民族民間舞課程;金帆舞蹈團課程從單純的劇目排練課發展到“基本功+劇目排練”模式;而走讀班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包括最簡單的形體訓練、北京舞蹈學院呂藝生教授創編的“素質教育舞蹈”課例、北京舞蹈學院“高參小”項目(北京市教委從2014年起主導的“高等學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項目簡稱)“小學舞蹈普及課”教學課例(一至三年級)。“啟發性舞蹈”課程更好地豐富了“立美達人”課程體系。
第一,研究確立了課程的核心理念即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皢l性舞蹈”課程開發的目的不是培養高精尖技能人才,而是為全體學生肢體的解放、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人格的完善、個性化的發展提供可能和豐厚的土壤。
第二,教學方式上注重“雙主體”作用的發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是教學系統中的雙主體(即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活動的最優化應當是教師“教”的最優化和學生“學”的最優化的有機統一,是充分發揮教師、學生雙主體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作為雙主體,不是僅某一方在努力,另一方被動接受,既不能填鴨式教學,也不能任由學生自由發揮,應找到雙方最契合的點,進行最優化的教育。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也驗證了“雙主體”所發揮的作用。
第三,教學內容上實現了“三個關聯”:關聯生活、關聯認知、關聯興趣點。首先是關聯生活,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蓖ㄟ^觀察生活中的“站、走、跑、跳”,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次是關聯認知,我們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每個單元都由三節課組成,在學習內容上有一個由易到難的承接關系,讓學生在“站、走、跑、跳”中形成良好的舞蹈體態,為進一步的舞蹈教學做好啟蒙鋪墊。最后是關聯興趣,低年級的學生大多喜歡模仿小動物,喜歡游戲教學這種形式,所以我們在課堂中多用這種方法來調動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
第四,教學相長,提升教師業務水平。在課堂實施階段,老師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兼顧了舞蹈特有的審美屬性,達到了舞蹈育人的要求。例如,張老師在準備“雕像館奇妙夜”這節課時,結合學生年齡特點設計了一些動作,但在課堂實施階段發現有一些孩子做不了這個動作,便在課上進行了隨機的調整,提升了對課堂突發情況的把控能力;曹老師在準備“摘蘋果”這個課例時,設計了很多精美且富有童趣的道具及課件,這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快樂地學習,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鍛煉了教師前期備課的能力;楊老師運用“小貓小貓走一走,左一走再右一走。小貓小貓喝醉酒,左右走走,向后走。小貓小貓走一走,右一走再左一走,小貓小貓喝醉酒,右走走到家門口”的口訣,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自己的動作,也便于記憶。
在實踐研究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一些不足。如課堂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學生能力評價方面不夠全面等。我們將在后續的研究過程中繼續探討和改進,進一步研發五、六年級的課例,以此形成相對完整系統的低、中、高年段舞蹈課例,并力爭讓課例在專業性上更加科學規范、立得住,更有利于課程的推廣。
(作者單位:北京舞蹈學院附屬中等舞蹈學校豐臺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