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立新
(甘肅省蘭州新區舟曲中學 730087)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可見有效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一直以來數學教學都是一個抽象的過程,特別是高中數學知識,更是對日常事務抽象化了,因此對于高中生來講,對高中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顯得不那么容易.近年來,思維導圖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得到廣泛重視,它對學生理解、記憶抽象化知識方面起到很大幫助作用.
基于思維導圖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研究,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思維導圖,以及其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價值.
1.思維導圖的概念
通俗來講,思維導圖的本質是一張圖,它從一個中心主題出發,向外發散,進而擴展出多個關節點,再由每個關節點向外繼續擴散若干個二級關節點,總體上呈現出放射性的結構圖.
2.思維導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高中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化、知識點復雜的特征,同時其知識點的積累很重要,因此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結構性及發散性對于“教”和“學”至關重要.而思維導圖的特點恰好是結構性和引申發散性強,便于記憶和理解.思維導圖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教”和“學”兩個方面:
在“教”方面的應用價值,教師通過思維導圖,梳理高中數學復雜的知識網絡,使知識點結構清晰,便于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條理地講解知識點.在“學”方面的應用價值,因為高中數學知識點繁多的特征,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學習新知識點的同時,在思維導圖中能引申到已學過知識點,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點進行串聯理解和記憶.
1.高中數學知識特性分析
高中數學知識其本身存在以下幾點特征:一是知識的廣闊性,高中數學知識相對于初中數學而言,不管在難度和涉及面上都是劇增,內容包括函數、三角函數、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排列組合等等;二是語言更加抽象化,從高一開始,數學語言便接觸了抽象的集合符號語言、函數語言、圖形語言、邏輯運算語言等,抽象化程度陡然提升;三是知識點的銜接性強,如高一數學必修一中,第一章學習集合,第二章學習函數,第二章函數中涉及的定義域、值域就是集合的基本概念知識,這種前后章節涉及的緊湊性可以看出知識點的銜接性很強.
2.高中數學教學分析
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高中數學教學中重在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同步開展.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更注重教師的引領、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導圖是開展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工具,如以某知識點為中心目標,課堂上通過教師提問、師生互動的方式共同圍繞知識點構建思維導圖,充分表現了師生同步開展教學活動的思想.
3.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通過對近年來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分析及查閱相關文獻,雖然教學模式發生改變,但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仍舊以灌輸式為主,課堂上缺乏對知識點理解和記憶的互動活動;二是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在課堂上更多時候是被動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課后則通過大量練習題機械化鞏固所學知識,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因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導致思考空間不足;三是課堂上互動不足,教師按照教學進度機械化安排課程,課堂仍舊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講解思想,缺乏自身討論和思考,同時也限制學生自身學習的主動性.而思維導圖的特征恰好彌補這一缺失,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引入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行性嘗試.
上文充分論述了思維導圖應用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價值與可行性,下面就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進行討論.
1.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設計
下面以立體幾何中《空間圖形的基本關系和公理》為例開展教學設計:
首先明確本章節的中心點是空間圖形的基本關系和公理,應用思維導圖就是向外發散的出發點,本節的教學目標是掌握空間圖形概念的方法以及空間圖形的整體理解,為了達到教學目標,便需要設計引導學生思考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同時明確本章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最后為了學生更好的鞏固,布置小結和作業.由此基于思維導圖的章節教學設計便清晰展現輪廓.(如圖1)之后便可根據教學設計的思維導圖填充內容及課堂分配時間,同時明確空間幾何圖形的基礎是平面幾何圖形,這樣使得教學條理清晰開展.

圖1
2.基于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時間
基于空間幾何圖形是建立在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生在平面幾何圖形的關系和公理的知識點上有一定掌握,因此利用思維導圖教師引導學生將平面幾何圖形中的關系和公理引申到立體幾何圖形中.以立體幾何為例(如圖2).

圖2
3.學生自主養成畫思維導圖的習慣
以上簡易思維導圖在教學設計及學生理解知識方面有很大幫助,特別是對于高中數學.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養成畫思維導圖的習慣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踐行新課標改革的舉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