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評價突發性腦出血患者在急診科治療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來我院急診科收治的突發性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展開調查,從中選出60例依據患者發病至就診時間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發病至就診時間>15min)和觀察組(發病至就診時間<15min)各3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效果、運動功能評分和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搶救治療后的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其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統計差異懸殊,P<0.05;治療前的運動功能評分差異無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其搶救時間、出血量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統計結果P<0.05。結論:臨床針對突發性腦出血患者的治療采取快速、科學的急診科綜合治療不僅能降低臨床死亡率,還能改善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突發性腦出血;急診科;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2-212-02
突發性腦出血是神經科較為多發的腦血管疾病,主要由血壓升高后導致腦內血管破裂,引發的腦出血情況,此類腦疾病一般無明顯外傷,屬于腦內實質性出血,對人類健康及生命造成極大威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加,腦出血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一旦發生顱內血管破裂,會導致血液壓迫腦組織,引發腦水腫情況,由于患者發病突然,病情進展快,危害性強,若未在最佳搶救時間內得到急診治療,不僅會影響其預后效果,還會增加致殘率和死亡率[1]。鑒于此,下文將針對我院收治的突發性腦出血患者展開研究,重點分析急診科搶救治療的效果及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資料抽取時間為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從我院急診科就診的突發性腦出血患者中抽選出60例展開研究調查,依據患者發病至就診時間將其劃分成2組,對照組30例,男女性別比例是18:12,年齡46~78歲,平均(62.68±5.3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9例;觀察組30例,男女性別比例是19:11,年齡46~78歲,平均(62.68±5.3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8例。以上2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均衡可比性,結果P>0.05。
納入標準:經診治、影像學等檢查確診,符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顱腦CT顯示出血量25~70ml;年齡>45歲;患者及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排除標準:GCS評分<3分;腦疝晚期;合并呼吸衰竭、重度感染及精神疾病史;藥物治療禁忌癥;交流、溝通障礙。
1.2 方法
2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急診科急救治療方案,對照組患者發病至就診時間>15min,觀察組患者發病至就診時間<15min,具體急診科搶救方案如下:醫院接收到120電話后快速派車趕往現場對患者進行簡單搶救,給予吸氧、降顱內壓、輸液及心電圖監護等,快速將患者運送回醫院進行治療,轉運途中應注意保護患者的頭部并固定,以免車輛晃動震蕩腦部,安撫患者的恐懼、害怕心理,鼓勵患者放松積極配合治療[2]。達到醫院后送至CT室檢查,明確出血位置和出血量,完善相關檢查,檢測心電圖、體溫、呼吸、血壓等,叮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保持通暢的呼吸,若患者血壓升高可服用鈣離子拮抗劑控制血壓,靜脈滴注甘露醇減輕腦水腫,靜脈注射尼莫地平注射液改善血液微循環,保護腦神經元,密切監測體征,給予吸氧、輸液等治療,以頭部戴冰帽的方式降低顱內壓,改善腦水腫情況,若出血面積小,出血量少,可合理服用止血藥治療,針對出血嚴重且昏迷者,可CT引導下明確血腫位置實施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并做好病情記錄[3-4]。
1.3觀察指標
對比評價兩組治療效果、并發癥情況、死亡率及搶救指標等,①效果評定:優為無腦神經功能障礙,意識、認知和活動均恢復正常;良為輕度神經、運動功能障礙,基本生活可以自理;差為生活無法自理,完全依賴他人,無法下地行走、運動,甚至呈現植物生存狀態;②統計患者治療后的死亡率、搶救時間、出血量及并發癥情況(中樞性高熱、上消化道出血、墜積性肺炎);③用簡化Fugl-Meyer量表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上肢、下肢運動功能,總分100分,分值越高,運動能力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分析數據用軟件SPSS23.0統計,計數資料表示用(%),檢驗用x2,計量資料表示用(),行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結果
2.1 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預后優良率顯著比對照組高,結果有意義,P<0.05,見表1。
2.2并發癥及死亡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概率和死亡率均比對照組低,統計差異P<0.05,見表2。
2.3 運動功能和搶救指標對比
治療前的運動功能評分對比無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評分比對照組高,其搶救時間和出血量比對照組短(少),結果P<0.05,見下表3。
3討論
腦出血一般是由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引起的腦實質性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情況,突發性腦出血患者的情況危重,常見動脈出血,患者主要表現為頭暈惡心、昏迷、意識障礙及頭痛等,為了降低臨床死亡風險,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盡早實施診斷治療非常關鍵。
突發性腦出血患者的起病急、進展快,致殘和致死率較高,早期、及時的對患者進行快捷、高效的搶救治療和優化檢查對改善其預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和減少出血量具有顯著效果。急診科綜合治療應遵循腦出血急診搶救原則,減少搬動,盡可能縮短轉運時間,為醫院急診搶救爭取而更多時間,避免病情加速惡化,此治療方案更加重視救治時間,時間越短患者的預后效果越好[5-6]。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搶救優良率和治療后的運動功能評分比對照組高,其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其搶救時間和出血量對比差異懸殊,由此說明獲得最佳搶救時機,盡早確診和治療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對提高患者運動功能具有積極推進作用。
綜合上述,突發性腦出血患者應立即實施急診科綜合治療能在黃金時間內完成搶救治療,最大限度提高生存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成琳.研究急診救治突發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J].智慧健康,2018,8(17):118-119.
[2]杜家年.急診科對突發性腦出血患者采用內科急救方案治療的效果觀察[J].系統醫學,2018,3(15):47-49.
[3]梁會.急診科對突發性腦出血患者采用內科急救方案治療的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4):186.
[4]馬壯福.急診科對突發性腦出血患者采用內科急救方案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6):27-29.
[5]李敏.急診綠色通道在突發性腦出血患者臨床搶救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17,18(1):30-31.
[6]王琛.床旁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在急診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16):48-50.
作者簡介:趙建奇,(1969—)男,河南唐河,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急診危重癥和心腦血管病。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急診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