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潔芳
【摘要】? 經典詩文是古代圣賢思想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內容博大精深。誦讀經典,啟迪心智,清凈靈魂,感悟人生。特別是小學生啟蒙教育過程中經典詩文的閱讀、誦讀等訓練,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漢語言水平、思維能力、識記能力和文化素養,以及對漢語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幫助。結合我市“唱響古詩詞”,“小不點唱經典”等誦讀活動以及教學生涯中的語文教學實踐,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這一活動的作用及意義,期待經典誦讀能更好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
【關鍵詞】? 小學生 經典誦讀 語文教學 語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5-061-0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且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正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對外文化交流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從中汲取精華。然而,在國內大部分小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知之甚少。語文教學著力于學生語言、人文、思維素養的培養,卻忽視了傳統文化這一寶貴的課程資源。為此,《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點》第46條指出:“全面提高學校語文教育水平,促進社會語言文字應用規范化。……研究制定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標志著全國各地開展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將邁出新的步伐,掀起新的高潮,推向新的高度。
把國學經典中的精華部分移植到教材中,為完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識字教學等目標開辟了一條捷徑。如《三字經》、《弟子規》等篇目,其文字總量達到3000多字,其中不重復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練,是現行其他教材所不具備的。經典誦讀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提高中小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水平,特別是中小學生認真學習、了解中華經典詩文的內涵,增強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為進一步推動誦讀經典工作,活躍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具體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作用。我校設計了開闊視野的走廊樓層文化,圖文并茂地展示《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唐詩宋詞等,讓師生們隨時隨地受到文化的熏陶。除了各種場所的設置,各班還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營造良好的學習古詩詞氛圍。師生一起背,一起讀,比賽誰背得最快最多,也邀請家長一起參與,給適當的獎勵,如貼紅花,打優等并把自己喜歡的詩句摘錄下來,每周比一比,誰摘得多,記得多,就這樣在詩詞的長期熏陶下,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興趣。
二、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誦讀經典,能讓學生感受文字的節奏,音樂性和靈敏度。好文章誦讀得多,靈巧的修辭、暢達的造句,鏗鏘的聲韻,周密的謀篇,口誦心維,不知不覺變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這樣也可提供有關詩詞為寫作引用材料,使之聯系所寫內容,體會意境、體會感情,達到借鑒、練筆的目的。大量誦讀古詩詞,能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發展習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踐中,我做到:
1.誦讀經典,體味真諦
結合市推薦各年級的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明白做人的道路,體味人生的真諦。好詞佳句、深刻的哲理、警句等每讀一次就會有所收獲,反復誦讀收獲將更大。
2.誦讀古詩,樂于積累
在平時反復誦讀中,學生不僅在口語表達方面大有進步,而且在習作方面也進步不小,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讀多了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含義,記住其中的內容,積累的語言文字就會慢慢豐富起來,記憶寶庫也就充實了。
3.培養良好的語感
許多專家認為誦讀能培養學生讀書的語感,而古典詩文中的用詞造句講究對稱,講究平仄,講究押韻,詞句優美,讀起來有輕有重,有快有慢,有起有伏,而且每首詩詞都有各自不同的節奏停頓和不同的意蘊,經過近年來的古詩詞誦讀的實踐活動,學生的語感增強了,朗讀課文時能做到聲情并茂了,可見,誦讀古詩文能促使良好語感的形成。
三、學習經典,提高能力
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實質上是一種素質教育,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可以為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能力主要包括“聽、說、讀、寫、思、創新等六種能力,其實這只是心理素質的一種體現,它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來支撐。而經典誦讀則可以提高小學生在語文能力方面的心理素質。在擴大閱讀量的基礎上,通過對經典誦讀的各種形式的訓練,提高學生在聽時能抓得住重點的能力,在說時具有流暢的表達能力,在讀時具有感情的朗讀,在寫時能提高寫作水平,同時能提高理解能力,培養創新能力。經典誦讀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語文能力有積極的作用,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如學生讀了《春居》、《詠柳》、《春日》等幾首描寫春天的詩詞時,我就帶學生到校園中尋找春天,觀察春天,以詩的內容為基礎,展開想象的翅膀,寫一篇具有創意的作文。當時學生的興致高漲,有學生還把這些詩詞進行歸類,發現同為贊美春天的詩,既可寫花也可寫樹,寫樹寫花又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達。
四、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古詩文不僅能提供文學滋養,而且融合在詩文中的智慧、風格、胸懷和操守,它將成為新一代中國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資源”。通過誦讀優秀的古詩文,使學生從小就能領略到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同時也能提高個人修養。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并對古詩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規定,把讀和誦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應該提倡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古詩文誦讀,并將之有聲有色的開展,為我們的語文教學錦上添花,為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點】2009-02-18.
[2]“十一五”重點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中央教科所2009-10-29.
[3]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