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大學里的大多數手工藝品都采用工作室制,通過實踐教育來體現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并提其高藝術素養,成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這也是新時期高校教育目標的重要體現。對高校工藝美術課程設置現狀進行分析,了解和掌握課程設置的價值體現。通過課程設置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避免優秀的文化資源在時間長河中流失,為高校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工藝美術;高校;課程
工藝美術是基于特定物質作為材料的手工技藝和特殊工藝的結合,工藝品是在手工業時代形成的,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前人智慧創建并整合到人們生活的實際需求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人們提供衣著、飲食、居住環境等方面的服務。工藝美術往往是在時代、文化、地區、國家和經濟的影響下生產的,各種藝術特征通常分為兩類:家具工藝品和日常工藝品,包括陶瓷、漆器藝術、玻璃工藝品、金屬藝術、纖維藝術、工程美術繪畫、民間工藝等。例如:黑龍江公布了五批28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154個傳統手工藝品項目,其中包括多種傳統工藝品,傳統藝術、傳統醫學、民俗項目等。2018年1月31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總局正式發布黑龍江省當地傳統工藝振興行動計劃,該“計劃”明確主張需要加強建筑理論和技術研究部門,努力改善傳統工藝的設計生產水平和整體素質。
一、大學手工藝課程的現狀
(一)課程現狀
藝術品和手工藝品以自然和材質美為基礎,集成現代設計的系統,在經濟和文化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正在積極倡導建設本地應用型大學,美術和工藝地方應用型大學對教育的要求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制定相應的實踐教育計劃,并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與當地民族文化的聯系原則,努力實現學生學習后可以應用到生活。過去除了一些主要的國家藝術學院手工藝品部門外,其他大學并設有設置手工藝品部門,截至2018年,全國大約有60所大學開設了手工藝專業,盡管超過70%的學校課程使用演播室系統,可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培訓目標之間的差異在于主要采用兩種類型的課程設置。如哈爾濱師范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學生選修自己喜歡的科目,選擇專業后會進行專業的學習。
(二)課程分類
如魯迅美術學院、黑河學院等手工藝專業大學一年級學生統一學習基礎課程,二年級會選擇每個工作室的課程,如此明確的專業方向,打破了傳統的學的很雜卻學的不精的模式。現階段,大學開設的主要手工藝品課程分為以下幾類:專業基礎課程,必修課程有限選拔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就是與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主要是草圖、顏色、手工藝歷史和其他課程這幾個主要組成部分;專業必修課程是直接重點講解專業理論和技能,用于培養各學校的專業人才。我國也有很多大學有手工藝品專業,這些大學的手工藝品課程主要是一些選修課程,而理論部分占總課程的20%至30%,其余所有課程均需要學生們自己去實際練習,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大學手工藝課程的價值
(一)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李政道博士曾經表示,要想培養一個人才最終要的就是培養人才的創造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教育理念,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的進步都關乎于此。在過往的教育中,教師在講臺上講述理論知識,學生按部就班的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很多教師往往更注重學生的成績和分數,忽略了學生的個人成長以及創造力,目前很多高校都增加了手工藝課程,強化了學生創造力培養,在制作手工藝時學生將自己當下的切身感受和想要表達的情感呈現在作品上,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新思維和新體驗。除此之外在課程中還可以采取小組形式的合作,讓學生們在課堂中互相學習共同創作出好的作品。每一個好作品的完成都將是學生們創造能力上的新進步,每一次進步都將是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無法帶來的,這就是手工藝課堂帶給學生們最大的收獲。
(二)培養學生藝術素養
藝術是一個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藝術也是有靈魂的。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為表現形式不同,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其中手工藝也是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現在多數高校開通了手工藝課堂也是給了學生們一個培養藝術素養的機會,藝術和藝術品的形成并不是藝術品和事物本身的相似程度,而是通過對事物的觀察探究,將自己的想法體現出來,經過長久的練習學生會對“美”有新的感受和體會,培養學生的內在藝術素養。在課堂上老師不應打擾學生們在創作時的觀察和搜索,讓學生們在創作中培育出基本的美術素質,也就是自信和自由,這就是手工藝課堂帶來的最大價值。藝術可直接使人的情感得到調節,心靈得以凈化。使情感、情操變得高尚。因為心境不同看到的事物也會不同,學習藝術的學生們都有一雙能發現美好事物的眼睛,在生活中也會積極樂觀有著更加堅韌的性格。
三、結語
手工藝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手工藝源于生活,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積累創造的一種藝術形式,完美地反映了古代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傳統工藝的模型、圖案、顏色和服飾裝飾風格對現代生活環境影響很大,大學提供手工藝品課程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藝術素養和社交能力,成為高素質的人才。目前很多高校將高質量的資源,民間手工藝課程整合到大學的學科建設中,這不僅保護了民間手工藝,也在不斷創新并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讓學生們在課堂中不僅吸收了知識,還增加了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馮帆.淺談美術選修課的審美教育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J].知識經濟.2017(23).
[2]左紅衛.地方高校對民間工藝美術生產性保護的意義作用和思路措施[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4(03).
[3]楊子奇.工藝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高校的實踐探索[J].藝術研究.2014(02).
[4]王芊霖,鄧江.淺論理工類院校大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04).
作者簡介:
劉倩(1999.07-),女,湖南長沙人,商洛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