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圖霞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各學科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語文的閱讀能力能夠影響民族文化的水平,對學生自身以后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因此,基于閱讀能力的培養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十分有必要,本文將結合閱讀能力培養的意義,研究閱讀教學背景下如何構建語文高效閱讀能力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創新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并沒有進行有效改革,并且,還有大量其他影響因素的存在,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不高。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下進行了具體分析。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教學的目標,只有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才能對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參考依據。然而,就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現狀而言,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目標的設定,往往在教學的過程中想到什么就傳授給學生什么,就算確定了教學的目標也極為單調,不能有效發揮教學目標的實際作用。此外,在制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困難,主要是教師不能良好明確閱讀教學的意義,不能有效確定教學任務。因此造成教學目標不明確,對閱讀教學的效果產生不良影響。
(二)教學內容缺乏規范性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學以致用,使之學會靈活解決實際中的問題。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沒有對知識進行拓展,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只能學會簡單的詞語、文章。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培養,對后續學習的開展產生不良影響。同時,教師教育的內容極為單一,使得學生不能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創新策略
(一)改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教無定法,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都應該不斷完善,并應用于課堂。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課堂要想高效進行,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首先,以趣促學,閱讀課程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找一些符合主題且能吸引到學生興趣的素材,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其次,以境促學,創設情境,從低年級學生的周圍環境引入,使其更加容易接受,感受閱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更加明白閱讀的重要性,真正實現變“要我閱讀”為“我要閱讀”。比如在課外閱讀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開始教學前通過課堂導入問學生,“接下來這篇文章我們搶答,看看哪位學生更加專注呢?”“能結合你接觸過的事情和同學們分享嗎?”以這樣的提問,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進而逐步進入課堂閱讀的氛圍之中?!澳敲催@篇文章流露出什么樣的情感呢?“這”幅插圖是什么寓意呢?”再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思考、總結,培養學生動腦思考、概括總結的能力。在給學生講故事時,講到故事精彩部分戛然而止,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后告訴學生在哪本書中,讓他們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找尋故事的結局,讓他們品嘗到閱讀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與教學的結合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因此順應時代的發展,教師應該適時地講信息化技術融合到閱讀教學環節。一些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能夠快速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當前學習中。在實際教學中,應通過創新設計,將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進行充分融合,為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提供有效工具。信息化技術在教學課堂中呈現的形式多樣化,有PPT、有多媒體視頻,也有一些教學軟件的運用等。閱讀教學不應只是片面地停留在漢字、詞組等教授上,也應引導學生關注文本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思維。在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一顆豆莢里的五粒豆》一文教學中,課前可以提前在網絡上收集一些豌豆的可愛圖片,并播放一些課本中豌豆對話的視頻。視頻與授課進行穿插講解,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蛘卟シ乓恍﹦赢嬂锱c課本內容有關的片段,并邀請學生在課堂親自展示。通過這種良好的互動模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三)依托任務驅動教學法,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創造性地應用各種教學方法,盡可能地關心每一個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必須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作用。首先,應根據任務設定課前的學習目標。在閱讀教學環節,避免不了出現一些難以理解的語句。為了幫助學生清除一些障礙,在教學前可以指定一些針對性的學習目標。比如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探究,在《蝙蝠和雷達》一文教學中,通過對閱讀文本的學習在掌握一些生字和詞組的基礎上,利用課文學習幫助學生了解閱讀文章背后蘊含的情感。在教學之前,通過學生的預習可以制定一些任務,比如對一些陌生字和拼音練習:蝙(bian)蝠(fu),鐺(dang)等。讓學生能夠提前閱讀課本,對文章內容有大致的理解。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在預習后嘗試進行一些問題思考,比如“課文的題目是《蝙蝠和雷達》,為什么一開始要寫飛機?”“生活中還有哪些發明是受到了動物的啟發?”等。任務的設定要遵循興趣原則生活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以及學生為主原則等,通過設定一些課前的學習目標,借助學生積極的探討,有利于讓學生運用語文表達自己的見解,以提升閱讀技能。
(四)教學評價方式的革新
小學語文閱讀課的評價可以分為兩種,即課堂教學評價與閱讀綜合素質的評價。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各種評價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得學生充滿閱讀的渴望,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關注各種評價方式。在改革教學評價方式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積極關注形式的多元化,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肯定,以此來激勵學生。而不應該使用“好”“非常好”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或對學生的展示給予直接否定,規避重復評價的出現。
三、結束語
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對目前運用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教學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