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煦凝 邢笑菲 侯佳欣


摘 要:受新冠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本文以遼寧省高校畢業生為調查對象展開調查研究,分析高校大學生就業狀況。通過調研分析發現,當前高校畢業生大部分均已做好了職業規劃工作,面對疫情保持著良好的就業狀態與心態,大部分畢業生表現出較強的就業愿望并通過網絡進行過求職。然而,調查還發現,已確認工作的畢業生人數相對較少,畢業生普遍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焦慮。基于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了疫情下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提升就業質量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新冠疫情;高校畢業生;就業
一、引言
就業是社會民生穩定繁榮的根本保障,2020年我國共有874萬的普通高校畢業生,相較于往年增長了近40萬人,在規模上達到了歷史高點。但受新冠疫情影響,就業市場需求降低、實習實踐環節缺失、應聘面試機會減少等原因導致畢業生就業壓力明顯增大,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就業幫扶政策對畢業生的就業加以保障。本文通過對在遼大學生就業趨勢、就業特點、就業偏好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在新冠的特殊情勢下保障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的有效舉措。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提升就業質量的對策建議。
二、調查內容與方法
為方便取樣,本文將遼寧省部分高校畢業生設為調研對象,在調查問卷中設計“疫情過后,您是否有明確的職業規劃?疫情前后,您的期待工作地點在哪里?您期望的工作單位性質是什么?您的工作是否已經確定?”等問題,運用“問卷星”共收發線上問卷1500份,剔除無效問卷(答題時間不足2分鐘或者大于15分鐘的)204份,獲得有效問卷1296份,其中男生493人女生803人。運用統計工具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相關分析等。
三、遼寧省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
(一)就業信心分析
從就業信心來看,對就業前景的焦慮在畢業生中普遍存在。畢業生規模的擴大導致就業競爭壓力增強,疫情帶來經濟下行壓力以及各種不確定因素也進一步加重了畢業生就業求職的焦慮感。基于問卷調查,54.8%的應屆畢業生對自己求職前景感到憂慮,很可能是求職意愿與暫時未落實的就業崗位的落差,就業信息崗位不足及擔心全球經濟不景氣所致。
(二)就業地點分析
疫情前后,畢業生的期待工作地點稍有變化,但是總體穩定,期待到二線和新一線城市工作的畢業生仍占主體,如圖3-1所示。期待工作地點在一線或新一線城市的畢業生比例相較疫情前降低了2.4與0.6個百分點;而期待工作地點在地級市、縣級或二線發展城市的畢業生比例則有一定的增加,相較于疫情前增加了1.7、0.9與0.8個百分點;而期待工作地點在港澳臺地區的畢業生比例也有微小的增加,有0.1個百分點的增長;但是期待工作地點在鄉鎮村屯的畢業生比例則和疫情前的比例一致。其主要的變化數據如下所述:期待到二線城市工作的人數占比由疫情前的30.5%變為31.2%、一線城市由15.0%變12.7%、、新一線城市由28.0%變為28.5%、縣城由6.8%變為6.4%、地級市由17.0%變為20.6 %、鄉鎮由2.2%變為2.2%、村屯由 0.2%變為0.2%、國外由0.2%變為0.3%、港澳臺由0.1% 變為0.2%。
(三)就業單位性質分析
從畢業生期待的就業單位性質來看,國有企業、醫療衛生機構、高等教育機構、三資機構(注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經營企業)以及科研設計機構的占比相較于疫情之前分別降低了0.8、2.0、0.5、0.6以及0.5個百分點,現分別占比20.5%、12.3%、6.8%、4.3%以及3.6%;而在中初等教育機構、民營企業、黨政機關、城鎮社區、部隊以及農村建制村的占比相較于疫情之前分別增加了0.3、2.1、0.5、0.2、0.3以及0.3個百分點,現分別占比19.6%、10.2%、10.9%、1.0%、0.8%以及0.5%。如圖3-2所示。
(四)用人單位招聘應屆畢業生狀況分析
從用人單位招聘應屆畢業生狀況來看,未受疫情影響的用人單位達僅六成,如圖3-3所示。調查數據表明,在2020年上半年期間,91.9%的用人單位制定了應屆生招聘計劃,并且其中有57.0%的用人單位尚未因疫情而減少招聘規模。而減少招聘規模的單位中,分別有9.9%、7.3%、4.2%與3.2%的單位分別減少了低于20%、21%-50%、51%-70%以及71%以上的招聘人數,有2.6%的單位無招聘工作計劃,而僅有2.6%的單位因為疫情的影響而取消了原定的招聘計劃,此外,仍然有3.1%的單位尚未確定是否招聘員工。
(五)求職成功率分析
疫情延緩求職行動,多種因素共同加劇了求職成功率不高。專業知識不牢固、實習經歷缺乏、求職意愿不高等主觀因素是大學畢業生感到失業的主要原因,同時實習受限和外出風險等由疫情導致的客觀因素也對他們造成了嚴重影響。具體來講,引起未就業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下述幾點,最主要的幾大影響因素分別為實踐經歷缺乏、疫情導致無法外出實習、獲得招聘信息渠道太少、自身學習專業水平受限、知識儲備不足、準備升學而擱置求以及對企業及招聘的崗位不感興趣,分別占據了29.2%、28.4%、23.5%、22.5%、19.4%、17.6%以及16.2%的比例,此外,還有13.7%的畢業生因為父母擔心疫情在求職過程中引發財務風險,13.8%的畢業生由于備考公招考試暫未被錄取,8.7%的畢業生無強烈的求職欲望,以及另外的7.6%的其他因素影響就業。如圖3-4所示。
四、對策建議
(一)政府出臺政策拓寬就業渠道
在碩士招錄比例提高的同時.建議政府部門適當考慮增加招軍、三支一扶計劃,增加大學生村官、社工的招錄比,鼓勵大學生下基層。數據顯示,有30%以上的畢業生對參軍入伍、三支一扶等“特殊就業渠道"感興趣。近年來,在政府保障、學校動員、社會宣傳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到基層、偏遠地區建功立業。還需要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的吸納就業能力,完善相關保障機制,加強政策宣講。
(二) 高校主動出擊,為畢業生拓寬求職渠道
梳理各學院近年來合作密切的企業名單,針對企業用人需求點對點地推薦畢業生。發布邀請函,就學院專業設置以及畢業生情況進行系統完整地介紹,邀請用人單位和校友線上選聘我院畢業生,學院就業指導教師配合企業地招聘工作,向其精準地推薦條件合適地畢業生。收集畢業生就業地和行業選擇意向,學院篩選出符合學生意向的用人單位名單,妥善推薦合適地學院學生,邀請企業召開線上招聘會。
(三)高校引導畢業生加強專業技能、求職技能
調查發現畢業生就業結構中以中度焦慮構成為主,就業焦慮廣泛存在。疫情新情勢下,線上招聘已經成為當下的招聘新常態,對招聘雙方都充滿挑戰。基于此各高校可以成立疫情期間就業指導工作小組,開展線上求職技能培訓,補足畢業生線上求職短板。
參考文獻:
[1]林亞萍,范澤平.新冠疫情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研及對策[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0 年 8 月,第 22 卷 第 4 期:77-80
[2]王春麗,王 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新舉措——以北京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28):115-116
[3]安淇,李小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對策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0.12:182-183
[4]周毅飛,范曉賢.疫情形勢下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與對策[J].就業與保障,2020.12:192-193
[5]曹樹春.新冠肺炎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和對策分析[J].赤峰學院學(漢文哲 學社會科學版),2020 年 7月,第 41 卷 第 7 期:76-79
[6]王玉剛,王璐.新冠肺炎疫情下新疆高校畢業生就業策略研究——以新疆財經大學為例[N].昌吉學院學報,2020年12月 第4期
[7]李濤,孫煖,鄔志輝,單娜.新冠疫情沖擊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實證研究 * [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 年 第 10 期 :110-126
[8]潘 國 寧.突發疫情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生就業對策研究[J].林區教學,2020年第 10 期:32-36
[9]許守平,楊玉美,張 健,萬 琳,王佩元,張金鋒.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臨床本科畢業生就業焦慮現狀及防治對策 [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20 年 7 月 第 38 卷 第 7 期:114-118
[10]金文獎 ,馬奇峰 ,林夢穎.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就業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探究——以溫州六所高校為例[J].就業指導,2020年第17期:59-64
作者簡介:
1.韓煦凝(2000-),女,漢族,遼寧撫順人,本科在讀,單位:沈陽化工大學,研究方向:工商管理;2. 邢笑菲(2000-),女,漢族,遼寧遼陽人,本科在讀,單位:沈陽化工大學,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3. 侯佳欣(2000-),女,漢族,遼寧遼陽人,本科在讀,單位:沈陽化工大學,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注:本文為“2020年遼寧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項目標號202010149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