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鳳敏
摘 要:目前,我國農村土地確權工作開展已經到了關鍵時期,從以往工作來看土地確權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這嚴重制約土地確權工作的順利進行。下面文章對農村土地確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具體的管理措施。
關鍵詞:農村土地;土地確權;確權問題;土地管理
到2018年年底,經過五年的努力和奮斗,農村地區已經將土地確權工作基本完成。但是在土地確權方面依舊存在一定疑慮,如確權是否造成土地私有化、確權是否造成交易成本上升、確權是否違背初衷阻礙農村流轉土地等。針對這些問題,以實踐為檢驗真理的標準為基礎,根據馬克思產權理論以及中國農村國情,可以明確農村土地確權與土地私有化的差異。土地確權可以幫助農民流轉土地經營權并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流轉土地在土地確權后應該在農民享有的土地權益以及義務相一致的基礎上開展,農民長久穩定的享有土地承包權,并有獲取合規合法的流轉土地租金的權利和履行保護耕地的義務。堅持流轉土地法規法律一致性,確保農村流轉土地的有序性、規范性及科學性是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及振興鄉村的主要動力。
1農村土地確權的概念
農村土地確權是指對農村土地的使用權、所有權以及其他權利進行確認。農業部門對農民的耕地、開墾的“四荒地”等土地進行清查,對土地承包的經營權進行核實,并把承包合同全面落實到戶,從而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邊界不清、登記不全等問題。農村土地確權能賦予農民更加充分、明晰,更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一旦完成確權工作,就可以明確國家、集體以及個人在土地上的關系,能有效解決現存的土地糾紛問題,使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法律的保護,還能提高土地的利用價值,促進農村的現代化發展。
2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認識統一難
農村土地確權涉及每個農戶的切身利益,社會影響甚廣。政策頒發后在實施中仍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如下:第一,是否需要確權辦證認識不統一。土地承包期30年還未到時間,有無必要確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第二,如何確權已經發生變化了的土地認識不統一。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實施的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戶至今,已經經歷了一代人,全國土地狀況不同程度地發生了較大變化。如,有的耕地地形地貌已發生了變化,私自強占新開墾的耕地等。如何處理這些已經變化了的土地狀況,形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灰色地帶。第三,承包期“長久不變”的內涵及影響認識不統一。對于承包期“長久不變”的影響有土地私有化的變相和保持承包穩定截然不同的兩種理解。對于農村土地實行土地長久承包經營政策,有人認為是承包權、經營權長久不變,尤其是承包權;有人認為是由家庭經營這種形式長久不變;還有人認為是現在的農戶承包的具體土地長久不變[1]。
2.2對多出的土地存在質疑
在過去的農村家庭承包地的測量方法上,多采用習慣畝或折算畝的方式進行。但自土地確權工作正式開展以來,采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使測量出的土地面積更加精準和規范,就會出現實地測量面積和農民所承包的面積不一致的現象發生,導致農戶對多出的土地的處置產生猜疑和疑慮。這些農戶會擔心這些多出來的土地會被集體收回,甚至會懷疑出現“人情地”“關系地”的現象發生。同時,對“四荒地”的土地的確權標準存在質疑。這些疑慮使得一部分農民對這些確權后多出土地的處置存在顧慮,致使很多農戶遲遲不愿對實測面積簽字認可,阻礙了確權工作的正常開展[2]。
2.3確權中農民與村“兩委”有爭議和農民與農民有矛盾
一是村“兩委”號召村里的所有人開會討論土地確權事宜,同時宣講黨的相關文件和政策。二是農民與農民之間有矛盾沖突,農民之間有歷史遺留問題未解決,在確認過程中,由于部分農民常年在外,不知土地是哪一塊,在實地調研過程中發現有一位近75歲的老人,從外地趕回來確認土地,原因是戶籍還在當地,因參軍在外地工作近40多年幾乎很少回來,就與隔壁農民土地確權發生爭議且發生矛盾,有的還存在一家人發生土地確認糾紛現象。
3我國農村土地確權的改善措施
3.1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農地確權是調整農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一次革命。一方面,國家可以借此機會,建設統一的農村土地權屬數據庫及管理系統,提高地籍管理信息化水平,徹底搞清中國土地、農村房產家底。與此同時,為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的“三權”運行和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實的統計保障。過去講18億畝土地是紅線,目前農地中的每一類別到底有多少,所占比例多大,國家主管機構和決策者可由此做到心中有數。農村一些地方建房并未經過政府審批,導致宅基地沒有確切的家底。明了人均房產情況和擁有多少套住宅狀況,對于住房市場宏觀調控以及將來房地產稅法出臺均有重大基礎作用。另一方面,土地確權也是全面依法治國在廣大農村的一次生產資料大解放。確權能夠進一步鞏固農村改革現有成果,并對進一步改革提供條件。其中,鞏固發展農村改革成果,主要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成果,就是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3.2落實政策,消除疑慮
土地確權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極強的工作,其不是把原有的承包到戶的政策推倒重來,也不是對土地進行新一輪的調整,而是對當前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行進一步的穩定和完善。所以,在進行土地確權工作時,相關人員要嚴格落實相關政策法規,照章辦事。對確權工作存在爭議,有法律法規的,依法進行調解;沒有明確規定的,在不違背相關政策的前提下,通過民主協商解決。向農民講清楚確權后村集體不會收回多出的土地,使農民打消心中的疑慮,獲得農民的認可,使土地確權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
3.3建立有效土地確權體制機制,化解矛盾焦點
土地確權頒證過程中不難有爭議和矛盾,因此,建立有效機制進行規范。一是在村級鎮級設立土地糾紛處理點,及時化解爭議和矛盾;二是因地制宜,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三是成立專業村級土地矛盾糾紛小組,對兩家農戶土地有爭議的,采用實地了解具體情況加以化解矛盾。四是建立防控處理機制,發現突發土地糾紛事件,及時采取有效應急處置方案,控制當時爭執局面事態[3]。
3.4土地確權,需要部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統籌推進
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牽涉面廣,各地情況千差萬別,鎮鎮不同、村村各異,具體工作中碰到遇到的問題各不相同,再有受歷史原因、背景不同等等因素影響,錯綜復雜,用一個標準、一個模式不可能很好地解決。不少問題牽涉到多方面,單純靠某一個部門很難協調處理,必須通過部門聯動,統籌研究解決辦法。另外,農村產權制度、鄉村治理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也必須同時跟進。
4.結語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國家的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農村集體土地的確權工作,并建立有效的工作體系,針對當前土地確權存在的問題還應該做好國家戰略部署,落實政策,完善管理機制,重視部門協作,通過多方面努力提高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胡桂娟.淺議規范農村土地確權檔案管理工作的措施[J].山西農經,2019,241(1):73-74.
[2]李芳.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山西農經,2019,247(7):70-71.
[3]李劍勇.我國農村土地確權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7(22):12.
(吉林省農安縣合隆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 ?吉林 長春 ?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