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市場經濟結構處于持續轉型、升級的狀態,并對會計人才需求量持續增加,高校需要針對這一變化做好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將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作為教學重點內容,促進會計實踐教學活動的全面開展。目前,高職院校和企業的育人需求、用人需求一致,兩者必須進行合作,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實現共同辦學、共同育人的預期目標,文章針對校企合作視域下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校企合作視域下;會計實踐教學;現狀;改進策略
1引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個行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持續增強,高職院校需要將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內容,充分發揮出校企合作在職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的作用。但是,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學目標與行業需求對接不到位、教學資源配置不合理、評價模式相對單一,通過分析這些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策略。基于此,文章闡述了校企合作的相關內容,分析了校企合作視域下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
2校企合作概述
校企合作指的是學校與企業合作教育,運行制度將市場、社會需求作為導向,充分利用高校、企業的教育環境、教育資源,實行課堂教學、企業實踐相融合的方式,在高校、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將人才培養作為發展的關鍵工作,全面落實“共同參與,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教學目標,促使高職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教學活動中[1]。在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在不斷更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逐漸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常見形式主要有訂單型、企業主導型、學校主導型、集團主導型,在會計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很多高職院校為了促進自身的發展,普遍實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在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在校企合作視域下,教師將實踐教學作為課堂重點,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和發展;其次,在全面落實校企合作工作中,高職院校必須建設高素質的“復合型”教師隊伍,強化自身的辦學實力,保障人才培養模式滿足新時期的社會發展需求;最后,通過實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有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招收更多合適的人才,減少員工培訓成本的投入,還需要針對現有的教學體系進行完善,全面滲透企業技術、設備、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相關內容,促使高職院校明確未來人才的知識結構、工作能力要求等。
3校企合作視域下會計實踐教學現狀
3.1實訓課程效果有待優化
在新時期的社會發展中,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普遍設置了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理論課程,在這些理論課程基礎上設置了賬務實訓課程,這些課程普遍在完成理論課程之后的一周、兩周實踐內完成,教學重點是學生通過自主或分組形式完成相關情境下某公司的賬務處理工作,賬務實訓課程又被稱為會計分崗業務操作,如完成會計學原理課程后,要求學生做好會計學原理實訓工作,實訓重點是建賬、記賬、登賬、編制科目匯總表、形成報表等;在完成中級賬務會計理論課程后,要求學生做好各項記賬業務實訓工作,如存貨、投資業務、固定資產、工資薪酬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時間操作能力,但實訓課程設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教學實踐中遇到很多難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很多實訓課程普遍是分學期完成的,學生無法將各項知識進行融合,銜接,往往會在完成后續課程實訓后遺忘實訓內容,學生在完成課本設計訓練后,將其更換成實際業務;第二,實訓內容普遍事先設計虛擬業務,這些內容形成教材后普遍在教學中使用很長時間,無法適應實際政策的變化,很難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3.2教學目標與行業需求銜接不到位
隨著產業轉型、經濟結構調整的快速發展,企業對會計人員專業知識、實踐技能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但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模板定位不準確,普遍將教學重點放在會計核算方面,很少涉及管理型時間內容,實行傳統的基礎實訓模式,很少滲透信息化元素,且層次架構不準確,未準確劃分實踐教學目標,無法突出階段性特征,且行業與專業崗位背景特征不完善,缺乏工匠精神、道德素養的培養,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專業調度力度不夠,缺乏與行業企業之間的聯系,產教融合深度有待提升。
3.3會計實踐教學資源配置不合理
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資源配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具體如下:第一,從師資隊伍配備角度進行分析,實踐教學師資實踐歷練不夠,缺乏實戰經驗,未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無法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成效。并且,校外實踐教學師資極易受各項因素的影響,如招聘制度障礙等,無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第二,從實訓基地建設角度進行分析。目前,校內實訓基地過于關注核算型配置,這種方式的信息化程度不夠,高職院校未建立互聯網支撐平臺,很難滿足信息時代的時間要求。并且,在實踐環境配置中,企業背景、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無法全面滲透到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工作中,無法滿足校企合作教學的要求。
4校企合作視域下會計實踐教學改進策略
4.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會計實踐教學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會計實踐教學,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掌握理論知識內容,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在各個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學生未來的就業壓力持續增加,高職學生必須準確掌握會計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持續、穩定發展。除此之外,會計與其他學科存在很大差異,高職院校必須將會計教學實踐作為重點,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
4.2建立學校、企業長效共贏制度
在新時期的社會發展中,學校和企業需要共同建設會計實踐教學基地,為兩者的共贏、發展提供保障。第一,高校需要引導學生接觸實際賬務,促使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實踐問題。第二,企業需要加強和高職院校之間的聯系,設立分支機構,無需消耗大量的資金,充分利用優秀人才資源,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創造更多的效益。因此,在校企合作視域下,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和企業之間的溝通、互動,建立完善的長效共贏制度,簽訂長期合作協議。
4.3建設高素質的“雙師能力型”隊伍
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樹立校企協同育人思維,促使“雙師資格”到“雙師能力型”的轉變。其次,配備完善的實踐教學師資設備,針對現有的實踐教學師資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從具備3年以上工作經驗、高職學歷人員中公開招聘會計實訓教師,實行培訓研修、下企業實踐、校企合作交流模式,積極參與財務工作,明確會計工作流程、規范,提高實踐教學師資專業能力,進一步優化會計工作流程、規范,增加會計實踐操作的內容[2]。另外,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和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聘請具備實戰經驗的管理人員、專家擔任實踐指導教師,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形成具備“雙師能力型”師資隊伍。
5結束語
在校企合作視域下,高職院校需要針對現有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優化,滲透會計行業規范、職業資格要求,將教學內容、企業實踐銜接起來,建設高素質的雙師型隊伍,培養更多復合型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金治中.基于校企合作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問題探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454(04):140-142.
[2]郭建立.校企合作視域下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316(04):207-207.
作者簡介:
蘇怡,女(1981.10-),MPACC碩士研究生、講師、會計師、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與會計實務。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