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銀蝶
摘 要:目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還存在著種種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高校思政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也使得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培養沒有達到應有的目的。把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本文就以網絡手段促進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進行分析。
關鍵詞:網絡手段;高校;學生管理;思政教育工作
引言:近年來,高校教育不斷發展,不僅注重學生知識教育,對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因此,大學教育中,有效開展思政教育,引導學生走正確道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價值觀念,是大學生綜合品質發展的關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得到重視,不僅關系到他們未來的生活方向,而且關系到他們能否更好更快地適應畢業后的社會需求。因此,高校不斷提高管理工作科學性、創新性、有效性,促進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要務。另外,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教育教學技術不斷發展,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有效應用網絡手段,可以創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高校學生管理和思政教育過程中有效應用網絡手段,可以促進二者有效融合,提高教育價值。
1 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1.1 提高高校教育水平
高校思政教育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教育形式,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在當前,我國高校思政教育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興趣不夠,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很難達到教師事先設定的教學目標。但目前多數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比較單一,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把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結合起來,能夠有效地擴大思政教育的范圍,突出其實效性,大幅度提高思政教育的整體水平。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結合,可以營造出一個和諧、良好的思政教育環境。
1.2 提高高校管理質量
總的來說,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與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高校的長遠發展。這說明做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可以確保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但從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水平來看,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僅停留在“以管為主”的管理階段,有些教師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把管理工作作為中心環節,完全忽視了對學生的專業服務,這不僅不利于大學生個體的長遠發展,而且會導致大學生身心方面的問題。學生管理工作與高校思政教育相結合,可以突出教師自身的教育和管理職能,保證學生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促進高校走向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2 高校學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現狀
2.1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現狀
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場所,不同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大學生一般都是成人,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一定的獨立性,老師在管理學生時比較寬松,表面上給學生以完全的自主性和尊重,但是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過度放松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有些教師沉溺于科研和教學工作,把學生管理當作學校的一個專責部門,忽視了自己“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在校內外各種活動中,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表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忽視了對學生的管理。同時,對很多大學生來說,大學是自由的象征,也是擺脫父母的干涉,逐漸融入社會,受到社會影響的第一課。另外,現代網絡技術對高校學生的生活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家長把學生送到學校后,不能直接對學生進行管理,就必須依靠學校的管理來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但是,很多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存在問題,進而影響學生良好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學習意識形成,學生易受社會不良思想影響,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走上歧途。
2.2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現狀
一是學生思想覺悟不足。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思潮涌動而來,當代大學生受其影響,思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多元化思想大量涌入社會,也給社會健康發展帶來了負面問題,打擊社會傳統文化。所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傳統文化的缺失,會影響社會良好觀念的保存,進而影響大學生思想狀況。目前,我國大學生政治判斷能力和政治正義感相對薄弱。二是思政教育開展不夠全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還停留在課堂上,沒有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課學分分配偏低,教師重視不夠,學生學習興趣不強,使思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學生頭腦,影響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
3 以網絡手段促進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發展的有效策略
高校教學過程中,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促進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拓寬了學校管理的渠道。另外,運用網絡手段還可以使大學生更容易接受思政教育的思想觀念,有助于從多角度、多方向闡述高校學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內涵。同時,網絡在傳播信息方面具有快捷優勢,通過網絡可以實時掌握相關信息,有助于學校了解學生的心理,掌握他們在變化中的思想狀態,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3.1 改變教師工作方式
當前,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各種網絡平臺也為思政工作創造了條件。在網絡環境下,高校教師必須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優化工作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話語權,借助網絡,通過各種傳播渠道,積極宣傳主流思想,弘揚正能量。一方面,依靠網絡,教師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改進工作方法,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熱點、敏感問題,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增強他們的辨識力,堅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蝕,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另一方面,借助網絡,高校教師還可以創建多元合作的平臺,使學生獲得有用的信息,促進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創造良好的監督平臺,有效地引導輿論。
3.2 加強教育介質建設
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前提和重點是構建介質。高校思政教育活動展開主要從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和教育目標等方面進行設計,實現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相結合。實際教育工作中,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為基礎,充分整合各種教育方法,摒棄以往的說教式教學模式,突破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完成課上和課下的有效銜接。第一,要注重思政教育內容的更新。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基于網絡技術,以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為核心,以培養學生明確的思想政治方向為重點,以強化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心理素質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對思政教學內進行更新;第二,要體現思政教育目標的創新。實際教學中,教師借助網絡獲取新的教學資源,并不斷進行不斷更新思政教學目標,基于實際情況創新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3.3 建立輿情建設系統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各階層都面臨著機遇,同時也滋生了越來越多的不良風氣和消極思想,網絡環境的開放使得這些問題廣泛蔓延。甚至在大學生當中,雖然他們的思想已經趨于成熟,但如果時間過長,就會對學生自身的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高校輔導員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效進行輿情監測,借助網絡手段挖掘和分析不良思想,并有效進行糾正,引導學生辯證分析問題,強化學生思想教育。
總結語: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為此,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不斷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及時更新教育觀念,確保教育行為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滲透思政教育內容,促進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以此來提高高校教育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敏華. 以網絡手段促進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J]. 電子工程學院學報, 2020, 009(003):P.145-145.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 湖北 ?武漢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