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等教育和教育的多種模式還是存在了一些缺陷,學生和教師學習潛能的探索不足,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不可靠。互聯網的整體發展為完全解決許多問題的出現提供了另一種方法,這可以大大的降低到了大學文化和教育的效率,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教育;改革
1、前言
現在的高校教學還是以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為輔的一個狀態,這就使得了部分學生對知識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習熱情較低。此外,大多數主要的學科學習課程主要是理論基礎課程。在實踐中,課程設置不夠,給同學帶來了很多困難,無法應對互聯網轉型時代帶來的挑戰。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人才培養不能滿足社會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改變現在的教育模式。
2、現在教育模式的弊端
一些學生缺乏對學習潛能的探索。每一個學生和教師對各種知識的理解是相同的,對教學方法的興趣是相同的,但是對學習知識的層次是不同的,這就造成了兩極之間的嚴重差異。一些學生的學習潛能沒有被充分挖掘,導致高端人才流失。學生在課堂上不了解各種知識,課后也不能及時從鄭老師那里得到答案,導致對實踐知識的理解模糊,作業中練習的資源有限,更談不上實踐知識的缺乏全面、持續地鞏固各種知識,在學習的早期階段,學習經驗的過程也是不同的。一些學生學習后經常忘記前鋒,沒有充分學習和掌握各種知識。他們嚴重缺乏移動互聯網的道德素養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畢業后,金融專業的學生往往無法將所學應用到自己的崗位,這也會導致工作沒有順利完成,增加了公司對更多員工的培訓成本。
3、互聯網為教育模式所帶來的機遇
3.1、互聯網使得信息資源有效共享
當前,Internet上有很多有關研究的信息。在信息的幫助下,學生還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擴展知識,并學習相同的思維和不同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由于嚴重缺乏綜合識別能力,學生選擇了不太適合他們繼續學習的材料,從而使工作量減少了一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更扎實專業的科學知識和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的學生。他們還可以使用多種渠道與Internet上的學生共享適當的學習材料。一些學生還可以彼此共享學習材料。
3.2、互聯網打破了學生學習空間、時間的限制
傳統的學習形式需要一些硬件和設備支持設施,例如教學樓,圖書館自習室等,并且需要更集中的時間,這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更多的空間來學習更好的機會。諸如智能電話,計算機之類的軟件和軟硬件,以及可以繼續學習該軟件的軟件,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們分散的時間,并提高了學生和老師學習的門檻。
3.3、互聯網使學生能快速獲取最新信息
學生除了具有較強的綜合理解能力外,還應具有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能夠接觸到最新出版的信息。標準和稅收法律法規不斷更新。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包羅萬象。學生還需要利用互聯網做到準確,以便及時全面掌握相關法規的變化。高校課程的顯著特點最終決定了師生之間的相對交流時間。學生面對的困難課程很難在課堂上完全理解。微信和互聯網交流工具可以解決當前師生之間的交流問題。
4、互聯網環境下教育模式變革
4.1、利用網課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全面的在線文化教育課程不斷涌現,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在線服務學習知識發布的平臺。在線課程使學生和家長可以隨時學習,潛在的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并且可以更有效地預覽和準備學生和家長。學生可以對在線課程進行全面預覽,使該課程成為檢查某些學生學習狀態并增強繼續學習理想效果的活動場所。同時,學生和家長也可以參加在線課程進行復習并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4.2、利用教學軟件進行實踐教學
通過各種實踐操作,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和應用,深入實踐是復雜的,可能需要相當多的論文和時間,而且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便。高校還應大力引進用友等各類金融軟件,加強計算機化教學課程建設,提高學生和家長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和教師跟上各種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4.3、利用通信工具拉近師生距離
實時工具不僅可以解決師生之間的溝通等問題,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環境。學校教師還可以開展語音信息、圖片資料等媒體,解決學生和家長的問題,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在微信、QQ群等媒體的幫助下,師生們可以探索解決方案,徹底解決問題,共同進步。
5、結束語
在互聯網的環境之下,社會對人才提出了一個更加高的要求。為可以有效的培養出一些高水平以及高質量的人才,高校教育模式一定要進行一個全面的改革。高校教育應該要充分的抓住了因為互聯網發展所帶來的一些機遇,然后采取到了一些正確的應對措施,來有效的提升到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素娜, 陳曉蕾. “互聯網+”時代高校英語教育專業“2+I”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基于學分銀行的視角[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5):154-157.
[2]景東興. "互聯網+"背景下地方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數碼世界, 2019(8).
[3]劉國買, 于再君. 地方高校"互聯網+"課程建設路徑與實踐研究[J]. 中國大學教學, 2019(4).
[4]蘇鈺雅. “互聯網+”環境下《稅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 財會學習, 2019(16).
作者簡介:
林暉(1985年12月),女,廣東東莞人,學士,主要從事高校教育研究。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廣東 ?東莞 ?5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