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8年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全世界的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敲響了警鐘。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更應當高度重視對經營風險的管控和防范。眾所周知,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重要的利潤來源,為其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但是也為商業銀行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風險和挑戰。信貸風險管理就成為了每位商業銀行管理者必須去重視的課題,有效防范和預警信貸業務帶來的風險不僅關系到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還關系到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風險防范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辨析
(一)信貸風險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企業的重要組成部門,在金融市場運行的過程中,會面臨不同類別的風險,而信貸風險就是其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信貸風險,顧名思義就是商業銀行在經營貸款業務時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從另一方面來看,信貸風險是商業銀行在經營信貸業務時所要面臨的其預期收益不能實現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來自借款者不能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如期歸還貸款本息所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來自借款者還款的意愿、能力下降或者信用等級降低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違約風險。
(二)信貸風險管理
信貸風險管理就是預防商業銀行在經營信貸業務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的關鍵手段,而且還是提高商業銀行貸款業務質量的重要保證,其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逐漸加快,金融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的大背景之下,我國的各家商業銀行必須正確理解信貸風險管理的意義,同時還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不斷提升其經營者對信貸風險的關注程度,同時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探索和發展有效的信貸風險管理措施。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的現狀和問題
(一)信貸業務開展中忽略客戶差異
在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在客戶審批條件的設定時,經手信貸業務的審核人員沒有充分考慮客戶的差異性。由于種種客觀條件的存在,信貸審核人員在審核客戶的材料時,不能去實地真實了解客戶的情況,不能做到實地考察客戶的經營狀況,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對于潛在信貸客戶所設定的審批條件往往與客戶的真實狀況缺乏可行性,從而導致對客戶審查所提出的意見不夠充分,缺乏必要的前瞻性,進一步來說會造成對于信貸風險不能做到有效的預防。
(二)缺乏信貸風險識別預警體系
明確識別信貸客戶的風險是商業銀行有效實施信貸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商業銀行需要有效識別信貸客戶的風險性質,從而建立起有效的風險防控體系。在信貸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商業銀行有其自身的信貸業務流程,但是隨著這些流程的進行,不可避免地造成由于時間的推移,風險的性質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也就是說,客戶的資質會隨著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流程的進行而發生一定的改變。如果商業銀行缺乏及時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會造成商業銀行無法獲取完整的客戶信息數據,再加上缺乏有效的信用風險量化工具,更談不上具備成熟的信貸風險識別和預警管理系統,商業銀行在未來信貸業務的開展過程中會面臨一定的損失。
(三)審批流程復雜、信貸決策有失嚴謹
我國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時,通常存在審批流程相對較多,程序較為復雜的問題。一項信貸業務從提交給商業銀行內部審批部門開始到貸款投放到信貸客戶通常情況下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一方面影響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開展的效率,另一方面會讓客戶感覺到商業銀行開展業務的效率較低,服務質量需要提升。
(四)對信貸資金實際使用的管控不夠到位
在與客戶進行信貸業務的溝通時,商業銀行的信貸部門往往能夠告知客戶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用途來使用信貸資金,但是在客戶實際使用該項資金的過程中,往往會背離最初的目的,將資金使用到其他高風險的領域。商業銀行在資金投放之后,放松了對客戶實際使用信貸資金的監管和管控。這就會造成客戶對于信貸資金的使用與最終的使用目的背道而馳,無形當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貸風險。
三、提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風險監管系統
商業銀行在滿足銀保監會對于規范經營的前提條件之下,在日常經營的過程中要時刻樹立危機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承擔起對于客戶大眾的監督保障責任。可以利用區塊鏈、大數據技術,同時注重風險管理工具來識別和量化信貸風險,建立起完善的風險監管系統,建立起風險業務數據庫,重視關鍵變量的變化對于信貸風險的預警作用,將信貸風險控制在可管理可接受的范圍內,為提升信貸風險管理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
(二)營造健康的信貸風險管理文化
商業銀行應當將信貸風險管理的理念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具體來說,首先應當將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工作提升至商業銀行整體風險管控的戰略高度,形成全員一致認可的風險管理理念;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信貸業務的開展過程中,使每一位信貸業務的工作人員牢固樹立信貸風險管理的理念,對客戶的資質審查嚴格把關,不放過每一個有可能帶來風險的環節,內化成每一位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素養;其次,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定期組織信貸業務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加強風險管理的教育,使每一位工作人員能夠提升自身對風險的理解和處理實際業務中各種風險的能力,將業務的收益和風險統一起來,不能為了單純追求業績的提高而放松對風險的警覺;最后,商業銀行還可以采取必要的激勵措施,充分發揮每一位信貸業務工作人員對于風險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員工主動發現風險,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風險,從而打造有利于風險管理文化培養的環境和氛圍。
(三)加強貸款條件的硬性約束
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時,有些情況下會存在貸款擔保條件設置還不夠充分,貸款審批硬性約束還不夠到位的情況。貸款條件的硬性約束是落實經營績效的重要指標,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內部控制部門的管理工作。在日常的信貸業務開展過程中,應當將客戶的硬性條件約束作為重要的風險管理考核工具,同時將其納入整個信貸部門的績效考核體系,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指標貫徹執行。同時,還要在信貸客戶條件的約束上充分考慮客戶自身的地區和行業差異,不能一刀切。針對不同的行業和地區客戶,可以針對其自身實際,量身定做相應的條件和約束政策,注重風險防范的同時從客戶的實際利益角度出發,完善各項信貸業務風險管控標準。
(四)健全風險管理監督體系
商業銀行對信貸業務開展的事后監督和信息反饋也顯得同樣重要。信貸部門在開展一項信貸業務時,通常情況會借助一定的風險管理模型對客戶的資質進行審查,了解客戶的相關信息,對客戶是否滿足信貸業務的條件進行全方位的把握,信貸審批就是對該項工作把好每一道關口。但是,進行必要的貸前審查只是風險管理監督體系的一個部門,對客戶貸后信息的把握也顯得同樣重要。在客戶取得信貸資金之后,商業銀行同樣不能放松對信貸風險的預警和監督。信貸管理部門需要定期走訪客戶,掌握客戶真實的資金使用情況,對客戶能否如期歸還貸款本息有一個全方位的把握。如果客戶改變貸款資金的使用渠道,從事高風險的經營業務,商業銀行可以提醒客戶甚至可以要求客戶提前歸還資金,避免自身實際經濟利益的損失。
參考文獻:
[1]林蕾淺析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對策 [J]現代經濟信息 ?2016,(34)286-288
[2]石宇慧 新常態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2017,(06)76-81
作者簡介:
藍丹丹(1989.04),女,畬族,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2019年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青年科研《大數據分析在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和風險防控中的應用》課題(編號:10212272404)研究成果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