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唯有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將對學生知識點傳授與德育的引導方法相結合,將德育教育放在學生的學習課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使德育教育的方向更加清晰明了,在摸索中尋找到語文教育內開展德育教育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才能夠達到將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和德育教育的取向相融合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德育取向;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6-010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099
要解決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與德育取向有效結合的問題,以下兩個方面必須做到:1.將德育取向納入語文課堂的教學流程體系和教學目標中,對語文教學形成良好的引導作用。只有使德育取向成為語文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才能合理合規決定德育教學取向,確認正確德育取向的教學目標,并發揮其評判語文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的重要參照作用。2.在對正確德育取向的課堂教學探索中,尋找與摸索語文課堂上可以完美契合德育教育內涵的方式方法,在明確的德育取向的指引下,運用合理恰當的方法達成德育教育的預期效果。
一、跟隨教材內容指引的德育取向,發掘其德育內涵
文字作為情感和思想的主要承載工具,成為了語文教學課堂上師生傳輸知識的重要方式之一。語文課本內經過編者的悉心篩選與多年的查缺補漏后的每一篇課文的教育價值都不容小覷,其中所蘊含的德育取向與內容也同樣不可忽視。課本所包含的德育教育價值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課文本身的德育內涵和價值取向。教師對知識的講授并且將之傳輸給學生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極富創造力的個性化的勞動過程。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教師由于自身視野的局限性,看待課本的角度不同,對課本的理解也就不同。教師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博采眾長,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其次是對教材內容中所包含的德育價值進行深入探究,同時抓住機會,恰當引導學生的求知欲,使其對德育教育的內容形成更深層次的了解,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只有將課本中的德育內容付諸實踐,做到致知于行,知行合一,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內涵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在人生閱歷不盡相同的情況下,每個學生和教師對于德育內容所產生的理解也各不一樣,通過搭建合理有序的學習交流平臺的方式,烘托探求知識的學習氛圍,把握正確德育教育方向對學生加以啟發,就可以使每一個教師或學生的個人想法得到抒發,思維進行碰撞,從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教學效果。
2.運用經典國學知識,循循善誘。啟發學生在課外了解國學經典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燦爛文明,使學生在提升語文古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感受古人的家國情懷,由遠及近,自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優秀美德,認同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運用行之有效的德育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教學方法不但需要注重技巧性,將知識準確無誤地傳輸給學生,并使學生的知識接收效果得到保障,還要注重教學過程本身所起到具有德育價值的教化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制定教化性更強,德育價值更高的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并將此類教案作為教師能否達成預期德育教學效果的重要評判依據,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課堂中的德育教學效率,使教材中的德育內涵和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得到充分利用。
1.以德育教育為題創造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學方法的不同是導致學生對德育教育學習程度不同的重要因素之一。當道德考驗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時,學生必須選擇面對,只有使學生在平時得到更多的德育教育的實踐性訓練,學生才能在真正遇到道德沖突時臨危不亂,合理有序地解決實際問題,增長自身道德素養。
2.將德育取向與德育教育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的社會價值觀中占據主導地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必要的責任,將核心價值觀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是每個教師重要使命,也是進行德育引導的必要要求。
3.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個性化的專屬教學方案。在各個年級,各個班級甚至班內各個層級中不同群體的學生對德育教育的學習情況與知識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對各個層級的學生群體進行了解并制定合理的教學引導方案,才能使德育教育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把握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教育時機,實現二者有機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的施行較之知識傳授更具難度,對教師的壓力和考驗也更嚴格。教師應培養自身具備對德育教育機會的敏感性,將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和知行節點理論作為理論依據和觀念支撐,同時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和知識儲備,在實踐中完成對教學經驗的逐步積累,盡最大努力保證德育引導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效率。
由此可知,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做到堅持正確的德育取向,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進行科學探索與合理運用,積累教學經驗,如此即可使小學德育教育變得高效,使學生道德素質得到根本提升。
參考文獻:
[1]畢望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探索[J].才智,2019(27).
[2]洪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取向與實現路徑[J].教育科學,2019(1).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何書前(1981.10— ),男,漢族,甘肅會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