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高中生正處于人生最美好的階段,開始具備社會意識,步入了“大人”的世界,但是,青春期獨有的叛逆意識與強烈的自我表現感在這階段中徹底的顯露出來,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父母、親戚等周圍人群的認可,對新鮮事物尚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對美好的事物更加向往。因此,美術課程的設立,可以幫助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更好地認識事物,融入生活,通過對生活的留心觀察發現美、認識美、培養美,使其對生活更加滿足,對未來充滿希望。有學者指出國家在高中階段設立美術課,其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出多少的美術大師,更多的是為了培養初高中生發現美的能力,陶冶情操,讓他們從小感受到生活的富足、世界的美好,提高他們的審美品質。而美術鑒賞課作為美術課程的重要部分,承擔著這一重任。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審美能力;培養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美術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繪畫教學,也不再只是單純地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繪畫技能,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不僅要能畫,而且要能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只注重“畫”,而沒有注重體現出更多的美術課程的價值。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轉變美術教育教學觀念,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不僅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繪畫技能,完成基礎的美術教學目標,而且從鑒賞的角度來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素養的提高做出相應的貢獻。
1 高中美術教學意義
1.1 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日本著名美術教育家岡倉天丹心曾經說過:如果普通民眾審美情趣不高,美術就不會有什么高尚的情趣,因此,必須引起大眾對美術的重視,糾正人們對于美術是王公貴族玩物的錯誤認知。并提出:如果民間眾人對美術都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濃厚的興趣,那么全國人民的心靈就會自然凈化。審美教育是一種人格高尚、人格健全的情感教育[1],作為一門以美為研究對象的藝術學科,美術教育自然成為學校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高中階段,美術學科教學的展開,發展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力,增強審美的敏感度,可以使學生在感受到花鳥畫、風景畫作中也有自然和人的生命存在,有效地促進了當代青年審美品質發展。
1.2 培養學生鑒賞能力
美術學科教育價值是指美術課程教學中展開繪畫、雕塑、工藝、設計、欣賞等課程教學,培養了學生觀察、感知、設計、創造、審美、評述等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另外,美術學科教學中通過各種藝術活動,如,參觀、訪問,發展了學生人際交往,樹立學生傳承和發揚藝術的思想品質,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信心與責任感,促進了學生綜合品質的形成。高中美術課程開展,可以通過豐富鑒賞內容、創新鑒賞活動,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美術能力提高。
2 高中美術教學開展策略
2.1 有效開展美術鑒賞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美術能力形成
美術鑒賞教學,不是簡單地陳述作品的意義,也不是逐字逐句地講授教學參考書,而是在引導學生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向他們傳授欣賞作品的方法和欣賞能力[2]。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活動,使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并在理解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審美與思想教育。傳統的美術教學以教師講授美術為主,如向學生講解作品的構成色彩、作者的生活背景、作者的生平故事等,再向學生講解總結性的鑒賞語言,這種教學中,學生在不能直接感受到作品時,就很難理解它所包含的內涵,也很難有效地進行美術作品欣賞。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轉變教學理念,積極創新美術教學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在課堂上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有效進行美術鑒賞,促進學生完成美術作品鑒賞過程,例如,學生在欣賞完美術作品后,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師再根據學生不懂的地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樣,學生能夠對美術作品內涵進行有效理解。
2.2 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提高美術教學價值
第一,創新課堂,構建良好教學情境。隨著教育不斷發展,課堂教學逐漸改革,更加注重多元化教學展開。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創造多樣化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和審美能力,促進美術教育的全面發展。美育活動離不開情境的營造,特別是高中美育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一定的美育氛圍中,參與其中,在其中受到感染。對高中美術教師而言,情境教學是常規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融情入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運用投影、錄像、實物展示、樣畫、故事等形象化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潛移默化地提高審美能力。
第二,聯系生活,提高學生對美的感悟。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既脫胎于生活而又遠離生活,諸多的藝術大師其創作的傳世作品,都是以現實生活作為基本素材,經過合理的想象和添加,帶來了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意境[3]。在高中美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期待美,對生活中任一美好的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能夠把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美術欣賞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舉例說明,城市中標志性的建筑物,便是最好的藝術,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建筑物的外部結構,利用所學的美術知識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副畫卷,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藝術作品的偉大,路邊的花花草草,家中的裝飾以及器具的擺設等等,都是生活中美的體現。藝術于生活存在緊密聯系性。高中美術學科教學中,教師有效聯系生活實際開展美術課堂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審美素質,促進學生綜合美術能力形成,提高學生美術素養[4]。
高中階段,正是學生綜合素養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教師重視美術教育,積極開展美術鑒賞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形成,提高學生美術素養。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理念,有效開展美術課程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美術鑒賞,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教學活動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品質。
參考文獻:
[1]陳曉曦.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J]. 中國科技博覽, 2015.
[2]于小燕. 淺析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J]. 吉林教育:綜合, 2016(25):94-,共1頁.
[3]張國民. 淺析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 教育科學:引文版:00274-00274.
[4]王軍.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教研版), 2020, 000(00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