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臺
摘? ?要:勞動教育是初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要求之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實施勞動教育,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與勞動態度,培養學生的勞動素質,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幫助社會培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才。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勞動教育;意義
由于國家發展迅猛,社會發展的進程加快,現在的大多數學生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學生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他們沒有經歷過動亂的年代,所以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并沒有勞動意識,也沒有勞動精神。他們在家,父母不舍得讓他們干活,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在學校,教師為了讓他們好好學習,提高成績,也不會讓他們干活,這就是當前社會的現象。所以,本文主要介紹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實施勞動教育的幾點意義。
一、勞動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端正勞動態度
當前的教育出現了學校忽視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現象,學生沒有勞動意識,甚至對底層勞動人民出現了輕視的思想,這是學校教育出了問題。學校沒有在學生幼小時就幫助學生樹立勞動意識,所以才出現了這種情況。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開展勞動教育有重大意義。開展勞動教育,首先能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通過勞動實踐,可以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幫助學生端正勞動態度。
例如,在《愛在家人間》的教學中,教師在課上帶領學生學習完課本知識后,就可以為學生留一個周末作業,這個作業是實踐勞動形式的,主題是幫助父母干家務活,或者是給父母做飯、洗腳等。并要求學生以視頻的形式來上交作業,確保學生真的進行了勞動實踐。教師布置下這個作業,目的是讓學生在幫父母干活時,體會父母的辛苦,樹立勞動意識,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
二、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勞動教育的涵義及認識勞動的價值
勞動是一個范圍很廣,難以下定義的概念。勞動是人類特有的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構建家園、發展技術、推進社會發展和維護和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唯一手段,更是區分人與動物的重要標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勞動中得以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勞動中得以發展。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在學生的教育中,勞動教育是指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德育的內容之一。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實施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正確的理解勞動教育的涵義以及認識勞動的價值。
例如,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教師在講授“積極奉獻社會”時,為了讓學生能透徹的理解知識內容,還想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就可以組織一次以“奉獻社會,從小事做起”為主題的社會勞動實踐,將活動時間定在沒有課程的周末。教師帶領學生上街撿垃圾、幫助學校鋤草、幫助社區和養老院打掃衛生,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切身實地的體會奉獻社會的核心價值,幫助學生的理解勞動教育的涵義以及認識勞動的價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勞動教育有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現代社會教育的首要目標,“德”、“智”、“體”、“美”、“勞”這五個要素相互獨立又相互連結、相互影響。個人認為,只要將“勞”的教育貫徹下去,就能帶動其他四個要素的發展,因為在勞動實踐中就會考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學生的道德修養于政治觀念,因為學生的“德”如果不合格,勞動實踐就會中途廢止;學生想要將勞動實踐順利的進行下去,就會動腦思考,這也就幫助學生發展了智力;學生沒有好的體魄和強大德意志力,勞動實踐是進行不了的,所以勞動實踐能幫助學生鍛煉身體和意志力;在勞動實踐中,學生能發現美、創造美,培養高尚的情操。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施勞動教育,能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美好集體有我在》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可以在教學時,開展班級內部勞動實踐活動,以打造美好班集體為主題,活動的具體形式有:打掃教室、繪畫板報、書籍歸納等,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智慧和審美,來進行勞動實踐,共同打造美好班集體,并要求學生在勞動中要體現優秀的道德品質。
四、勞動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愛因斯坦所說的想象力就是指創新思維,可見創新意識的重要性。而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只有從事過勞動實踐才能認識新的事物,才會能發展出創新意識,如果一個人沒有從事過勞動,他的認識有限,只會固步自封。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實施勞動教育,能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
例如,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實施勞動教育,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就可以開展創新、創造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奇思妙想通過勞動實踐將想法變成實物,教師在學生創造的過程中,不能打擾學生,無論學生的創新作品是好是壞,都不能打擊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勞動是最光榮的。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實施勞動教育的意義重大,其能在學生的社會人格未形成的時候,幫助學生樹立勞動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讓學生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梁。
參考文獻:
[1]劉江坤.新時代初中生勞動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20.
[2]付祥鳳.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研究[D].河南大學,2020.
[3]吳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策略分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1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