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之
摘? ? 要:本文首先從當前高職校美術賞析課程教學方法模式單一、教學目標偏離方向、學生賞析主動性較弱角度分析當前高等職業學校美術賞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次,從改進當前美術賞析課程教學方有利于提升審美素養、有利于明確賞析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度式分析美術賞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最后,從教師應當明確美術欣賞方向、豐富課堂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手段教學革新教學觀念等方面詳細論述高職美術賞析教學方法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美術賞析;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美術賞析課程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當主動改進美術鑒賞課程教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美術賞析能力,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審美素。在多方面條件的支持下,高職院校應當大力發展審美藝術課程,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美術欣賞能力作為學生今后工作與學習當中重要的素養。因此改進教育教學方法,革新教師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審美能力,在新時代美術賞析課程教學中十分有必要。
一、當前高等職業學校美術賞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模式單一
在當前的高職院校美術賞析課程當中,存在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傳統的美術賞析課,教師采用最簡單的講授法讓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當中,記憶美術作品創作的時間、背景以及涉及到的相關人物,這種陳舊的學習方式枯燥乏味,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審美意識的提升幫助較小。教師的教學方法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前高職院校美術賞析課程教育教學模式過于簡單陳舊,不符合新時代學生發展的要求。因此改進新時代高職院校美術鑒賞課程十分有必要。
(二)教學目標偏離方向
現當代美術賞析課程教學目標偏離教學方向,大部分美術賞析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記住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熟記作者創作作品的歷史事件,牢記創作時間。在日常的考試當中,教師所出題目關系到藝術作品創作的時間背景,極少與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相聯系,使得審美藝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偏向歷史學習方向。這種原始的教育教學觀念,偏離了審美課程的教學目標。這種教學觀念,對學生今后審美素養的提升有很大影響。課程教學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教學目標。正確的課程目標能幫助學生培養審美核心素養,因此在當前的審美賞析課程當中,有意識改變課程教學方向很有必要。
(三)學生賞析主動性較弱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對藝術鑒賞了解較少,學生很少主動參與到藝術賞析當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中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對教師所講的內容,采用記筆記的方式學習,極少發表自己的觀點。這種學習方式不符合藝術賞析課的學習理念。藝術賞析課是一門開放性的課程,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提升自己的藝術鑒賞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審美能力,讓學生具有美的感知力。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對藝術賞析的重視程度較低,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導致學生整體教學參與程度偏低。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不起來,不利于美術賞析課程教學的開展。
二、改進當前美術賞析課程教學方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審美素養
美術賞析課程的開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審美作為學生,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影響。在當前的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當中,美術鑒賞課程是提升學生審美素養重要途徑。改進當前美術鑒賞課程體系,對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通過賞析藝術作品提升對美的感知力。審美素養關系到學生今后生活品質的提升,在不同國家、不同朝代、不同階段的美術藝術作品中探尋美的真諦,是當代高職院校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1]。
(二)有利于明確賞析目標
高職院校美術鑒賞教育教學改革有利于明確美術賞析的教學目標。改進后的美術賞析課程,從學生需要角度出發,設立教學目標,從提升學生美的素養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相較于傳統的美術鑒賞課,改進之后的美術賞析課程更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有較大的幫助。教學目標不僅僅局限于作品時代背景的介紹上,更大程度的提升學生對美的感知力。明確學習目標的美術賞析課,更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素養的發展。美術賞析課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審美核心素養,而不是記憶更多的知識點,因此,在美術賞析課程改革之后,明確學習目標,有助于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度
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決定審美能力提升的關鍵。改進傳統的美術賞析教學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審美課程的參與度。改進后的美術課程,更有利于學生賞析美術作品,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參與美術賞析,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美學的學習興趣。學生賞析的藝術作品數量決定審美意識提升程度,因此在當前的美術賞析課程教學當中,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推動教學創新,有利于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教學當中,有利于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保證課堂教學有序性,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藝術鑒賞方向[2]。
(四)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
在美術當中從古至今流傳著非常多的國內外優秀作品,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美術作品在藝術表達與內涵上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因此通過大量的美術作品欣賞,能夠起到開闊學生眼界的作用。并且,豐富的作品所帶來的藝術內涵能夠充實學生的精神也很世界,使學生在文化藝術修養上有更高的成就,這也是美術作品鑒賞的重要目標。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美術作品其中的含義、想要表達的意思大不相同,學生通過將美術作品與時代背景進行結合,再對其中內涵進行理解,這樣美術作品便能夠起到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例如徐悲鴻在1943年抗日戰爭初露勝利曙光之時所創作的美術作品《會師東京》,在戰云密布之下,幾頭雄獅站在富士山巔與雌獅共同怒視東京,從氣勢上仿佛踏破山巔,就好似人民在革命先輩的帶領下,突破“黑云壓城”,不斷爬向高處,再去俯視那侵略者,具有排山倒海之勢,正是將革命勝利曙光即將到來體現出來。這欣賞這幅作品時學生帶著當時社會歷史背景去欣賞,了解作者再當時的內心渴望,并結合抗戰勝利后舉國歡慶的場景便能夠激發出學生的愛國情懷。一幅作品,能夠帶給學生對歷史的了解、情感的豐富、精神德培養,讓學生的美術欣賞不再是單純對畫作手法的解析,更是對其中內涵的理解,靜態的畫再心中動態的展現,才是栩栩如生的。
三、改進高職美術賞析教學方法的策略
(一)明確美術欣賞方向
在高中美術欣賞課程教學方面,應當明確美術欣賞的方向。當前大部分美術賞析課程,對課程教學的目標不明確,直接導致學生賞析素養提升較慢。例如,在《中國古代人物畫欣賞》這一課的學習中,大部分美術教師只重視中國古代人物背景,以及時代特征的描述,忽略了人物畫本身的賞析過程。教師在進行古代人物畫賞析過程當中,讓為學生記憶歷史背景。美術賞析課程變成了歷史課程,用講授歷史的模式描述人物畫所處的時代,在美術賞析課程考試中,較多的加入畫作創作的年代以及該畫創作的原因等題目,忽略了學生古代美術賞析素養提升。中國古代美術作品博大精深,種類繁多,學生在觀賞這些作品時,需要得到美的體驗以提升學生審美素養,而不是在美術賞析課中單純的學習歷史背景。在當前高職院校的美術賞析課中,學生大都在背誦記憶作品所處年代,違背當前美術賞析課教學目標。在當代的美術賞析課中,教師首先應當明確本節課需要達到的賞析目標,從目標出發,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分析話中精髓。比如,在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賞析當中,學生應當明確,中國古代人物畫在衣著打扮與勞動方式上有何種區別,讓學生去對比中國古代人物畫與西方油畫的區別,培養學生中國古代畫作欣賞能力[3]。
(二)豐富課堂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美術賞析課教育教學當中,高職院校美術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豐富高職美術賞析課程的教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美術賞析的積極性,是當代美術賞析課的重要目標。例如,在進行《中國古代青銅器、漆器與織秀藝術賞析》這一課的學習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法,分別將青銅器、漆器以及織繡藝術作品時代的背景探索任務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不同的材質器皿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產生這種藝術作品的原因。學生在小組合作親自探究當中,主動了解不同材質藝術作品所產生的時代,學習不同材質器皿產生的原因。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小組探究結果,從而鍛煉學生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各種器皿產生在不同的時代當中,每種作品背后有其時代意義,因此器皿的材質關系到時代的發展程度,關系到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學生自主學習了解材質產生的背景,自主探究文化藝術作品背后的時代故事,有利于學生賞析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美術賞析對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有很大幫助,通過美術賞析背景的學習,學生能了解每件藝術作品所產生的時代淵源,了解藝術作品背后的人和事。藝術作品不僅僅為學生呈現美,更為學生展現人類藝術作品創造過程的艱辛[4]。
(三)結合多媒體手段教學
在美術賞析教育教學應當與時俱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參與當代美術賞析教學。例如,在進行《中國古代園林賞析》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帶領學生走進中國古代著名的園林景象當中,讓學生利用多媒體方式感悟園林的真實景象。在古代建筑設計作品賞析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方式模擬真實建筑場景,讓學生在實物賞析當中感悟美術作品的博大精深。可以將中國古代的建筑作品與西方建筑做設計作品相對比,讓學生在美的賞析當中了解中國古代與西方的不同之處。通過美術作品的賞析,讓學生感悟時代背景賦予美的不同價值觀。不同時代賦予美的定義不同,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審美觀不同,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在情境教學模式中探究時代背景影響審美的因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化手段自制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建筑設計對比圖,讓學生在多角度多層次的對比當中分析審美對時代的影響。多樣化的多媒體軟件能為學生帶來視覺的沖擊,相較于傳統的美術教學法,能提升學生美術作品賞析的能力,幫助學生深化審美藝術賞析。傳統美術實物教學法,只能帶給學生靜面視覺效果,缺少動態視頻的感官沖擊。多媒體信息化教學方式,所帶給學生的視覺體驗,是其他教學方式不能比擬的[5]。
(四)革新美術教師教學理念
在改進美術賞析課程教育教學時,首先,應當革新美術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師具備先進的教學美術賞析,教學理念有助于提升教師教學實踐方式。例如,在學習《雕塑藝術賞析》這一課時,美術教師首先應當具有中西合并的教育思想觀念,應當將中國的雕塑藝術與西方雕塑藝術相比較,帶領學生分析雕塑藝術在不同國家的創作方式。美術教師的思想高度決定藝術賞析的深度,因此教師首先應當培養自身美術鑒賞能力。就是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課程,學習的方式,提升自身美術基本素養。美術賞析教師通過提升自己的賞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養。美是不分國界的,但是在不同的國家不同時期,人們對美的認識不同,最美的價值觀念有所區別,因此美術賞析教師應當學會接納不同時代美的觀點,用包容的眼光看待美術作品。教師站在一定高度帶領學生自主探究藝術作品中的美,有助于提升學生審美素養,間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6]。
(五)顛倒課堂靈活應用
在美術欣賞課程教學中,教師要能夠靈活運用顛倒課堂的教學方式,例如在課堂上重點對美術作品進行講解,以及邏輯思維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對抽象的藝術內容進行理解,在課后進行藝術作品的拓展欣賞。其次,將網絡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當中,設立美術組品探討平臺,利用QQ或微信等公眾號,讓學生不在拘泥課堂學習,可以在課后與同學之間對作品進行探討,并將不理解的地方在課堂上提出,通過教師的點撥對其進行充分的理解。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對作品欣賞的范圍,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充分的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這樣學生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另外還可以將作品欣賞與課堂教學進行融合,將作品帶入到課堂當中,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對其中的細節進行欣賞,從而夯實學生的基礎,讓學生明確對美術作品欣賞的要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能夠在課堂當中巧妙地設立問題,利用問題將學生的好奇心勾起,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參加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四、結語
在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審美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養,在高職院校學生審美能力提升中,美術賞析課成為必不可少的課程。美術賞析課程獨特的課程性質,成為當代大學生需要學習的重要課程,但是當前美術鑒賞課當中存在許多問題,學生對藝術欣賞重視程度不足,需要教師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藝術審美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段蘇玲. 美術心理學在高職美術欣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當代家庭教育, 2018, 000(002):P.188-188.
[2]張雙. 淺談高職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J]. 文學教育, 2019, 000(029):P.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