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璐
摘 ? 要:長久以來,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一些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弱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有了許多的創新,對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和思維邏輯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基于此,本文針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模式的方法與策略展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促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課堂環境當中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字: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多數情況下教師會在課堂中占據主體作用,教師也會為了應試一味的將大量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以及一些計算方法傳授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對于這些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思考過程。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長期處于一個被動學習的狀態,無法提升自己的效率,這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學生會漸漸因為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而覺得數學課堂枯燥乏味,從而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以至于小學數學課堂對于學生的效率不高。那么,為了推進新課程背景地改革,教師應當如何去創新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去使得課堂更加地高效呢?本文將從以下兩個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研究
1、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在傳統教學的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模式趨于教師的主導形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削弱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了課堂的氣氛非常的沉悶、壓抑。學生在這樣枯燥的課堂學習氛圍下容易對數學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這也大大降低了學生和教師之間良好的互動和交流。因此,教師應當要探尋一種新的方法去活躍課堂的氛圍,給課堂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在生動、形象的課堂中進行學習。這樣的氛圍才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積極地進行思考。
舉個例子,學生在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備案的時候搜索一些這些圖形為原型的生活事物,比如學校大門的設計用的是平行四邊形、自行車框架的基礎架構是三角形等等,教師通過展示這些生活中的事物來引出整節課堂所要學習的內容,就能夠使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地輕松、活躍。此外,通過這一類圖片的展示,教師也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去向學生解釋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和三角形的穩定性等等,讓學生對于圖形的特性知識能夠有一個簡單、易懂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在一種活躍的氣氛中去更好地對抽象性的知識進行一個理解。因此,創新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對于課堂的效率是非常有幫助的。
2、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增強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
數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學科,學生要有良好的理論知識才能夠充分地吸收,但同時數學也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將數學知識運用實踐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擁有一個理性的思維,去科學、客觀的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時,要將理論知識的教學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教導學生如何更好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實操能力。因此,教師在講解課堂內容的時候可以結合一些實際性的例題,通過例題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象化,學生也能夠因此更有方向性的去進行思考,而不會一下子覺得摸不著頭腦,這樣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主動性也會隨之得到提高。
比如,教師在教學有關統計的知識時,會涉及到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餅狀統計圖、統計表等等來進行統計的圖形。教師在教學完有關統計的幾類圖之后,就可以列舉出不同的統計情況來讓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進行統計。這樣的一個過程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每一個統計圖的適用特性,從而能夠更好地去選擇合理的統計圖來完成統計分析。學生也能夠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去更好地了解一整個統計的流程,進而更好地對課本中所涉及到的教學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地了解。在這樣的課程形式中,學生可以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現實中來,學生也能夠意識到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性和意義,學生就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
二、結語
為了更好地響應新課程改革,教師需要通過創新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去更好地去幫助學生發展他們的自我探究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讓他們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數學運用能力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首先要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使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并且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方法去幫助學生以一個主觀的角度去用數學去解決生活問題。學生也更能夠因此去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去。所以,教師要合理的采用一些新方法來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使小學數學的課堂更加地高效。
參考文獻:
[1] 馮小燕.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J]. 青春歲月,2017(19):140-141.
[2] 葉小三.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創新路徑分析[J]. 學苑教育,2016(06):52.
[3] 楊小兵. 探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 學周刊,2020(3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