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璐怡 周 嶸 秦 非
新形勢下高校后勤信息化“云平臺”建設的思考
宋璐怡 周 嶸 秦 非
[南京理工大學]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重要發展機遇期,面臨著加強宗旨意識、供需矛盾轉變、內涵式發展等新形勢。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為適應新形勢,必須進行新的轉變?;跒閹熒粩嗵峁└邔哟?、更高標準、更高質量的服務,打造新時代后勤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發展目標,本文提出了“三大轉變”的新理念和“云平臺戰略”的新思維,據此建設更高水平的信息化平臺。
高校后勤信息化;三大轉變;云平臺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經步入新時代,與此相應,我國的高等教育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一流的大學需要一流的后勤,高校后勤也面臨新的轉變。要認真研判當前形勢,敏銳發現需求變化,通過信息化技術革新,力爭變革創新,爭抓發展先機,建設一流后勤。
根據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高校后勤要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在后勤服務中實現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育人。[1]“三全育人”理論的提出,要求高校后勤將自身工作融入大思政格局。通過“信息化服務”的途徑,以“育人”為落腳點,從更深、更優的角度,利用信息技術為載體做好優質服務工作,啟發學生從理念觀點、生活規律、良好習慣等各方面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十九大報告做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重要論斷,反映在高校后勤,就體現在師生對美好校園生活的向往與后勤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2][3]要通過需求導向,運用信息化手段,打破傳統后勤的運行模式,由線下倒逼體制機制重塑,為學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務,滿足廣大師生日益增長的對美好校園生活的需求。
當前,高校正在加快雙一流建設步伐,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就要求高校后勤從以往社會化的量式發展回歸到后勤保障能力的品質建設上來。以“學校放心,師生滿意”為目標,豐富后勤信息化內涵,運用信息系統構建后勤服務快速響應機制,提供精細化的高品質服務。
隨著科學技術日益發展,“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更多的先進互聯網技術已經沖破校園藩籬的阻斷,日益影響著師生的生活;社會企業也通過快遞、外賣、機器設備等多種形式滲入到校園之中。高校后勤方面已經意識到:傳統的自給自足式的后勤運行模式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變化,也不能滿足校園日益增長的高品質需求,出現了大面積的服務空白。因此,面對“互聯網+”,高校后勤必須迎難而上,勇于擔當,主動作為。
面對信息化新生事物,高校后勤工作的關鍵是:采取包容審慎的態度,兼容并收,趨利避害,通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自我革新,實現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三大轉變。加快多層次的后勤供給側改革,不斷推進后勤服務水平達到新高度;加強后勤精細化管理,不斷促進后勤效能效益邁上新臺階。
要積極推進后勤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圍繞師生需求,建設師生用戶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保證前端師生的需求,加強用戶體驗和感受。在此前相當長的時間段,高校后勤管理在理念、規則、流程等方面基本處于后臺化、碎片化狀態,而管理的職能也僅僅是為服務端提供必要的組織保障,信息化時代要求我們必須轉變后勤管理的理念,改變后勤管理的職能,組織形式由管辦型向服務型轉變,運行模式由B2B向B2C轉變。要樹立“需求牽引,用戶至上”的理念,從強調后勤內部管理、效率優先,轉變為提高師生參與度和體驗度,以服務為先的建設理念。
在后勤信息化建設方面,大多數高校是選擇自建、購買和合作開發的形式,均強調頂層設計、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隨著信息系統的快速發展和大數據的迅猛更新,投資大,周期長、反復率高等風險不斷呈現。由于開發進程大多相似,各高校信息化系統同質性高,不能很好地結合各自的特點。
為了趨利避害,更好地展現各高校信息系統的個性化,可通過建設一個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的包容型園區大平臺,統一提供入駐的接口、協議等標準化服務規范。實行功能系統小程序化,再通過購買或第三方接入等形式進行自由選拼,從而形成一個“平臺永久化,小程序自由化”的后勤大平臺。
當高校后勤信息化系統完成線上建設之后,需要與之相應的線下服務場景和相應的流程管控,而現有后勤隊伍的工作量必然比之前更為繁重,或者線下并沒有后勤自己的收發、配送、運營團隊。此時發現線下運營無人可用,分身無術,難道還要為之另建隊伍或重組人馬?線下服務人員毫無產品競爭和市場拓展壓力,忽視線上需求已成頑疴。
為解決信息化線下問題,后勤信息化運營模式應采取自建他營的方式。因為行業規律就是“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做”。所以,后勤信息化平臺終端必須實現用戶端、管理端、服務端等多終端的分工專業化子平臺,實現平臺建設和服務運營專業分離,形成高校后勤建平臺,專業企業自運營的“我搭臺,你唱戲”式后勤服務O2O。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边@引發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新思考——利用互聯網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的特性,推動其與后勤實體深度融合,實現服務優化升級。
高校后勤的實際建設經歷了從單功能軟件開發到“大系統、小應用”的購買引進過程。經過不斷探索,總結各種經驗,尋找突破點,瞄準新方向,運用“平臺思維”,終于取得了以“云平臺戰略”為主的信息化建設成果。
云平臺戰略主要是打造一個完善的、成長潛能強大的“生態圈”。它擁有獨樹一幟的精密規范和機制系統,能有效激勵多方群體之間互動,以此達成平臺的愿景。[4]對于高校后勤來說,云平臺戰略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基于云端的、開放的平臺架構,可以連接更多第三方終端服務同平臺運行,平臺為其提供互動機制,提供統一接口標準和協議,實現師生選擇、商家運營、學校監管,打造一個完善的、具有成長潛力的多方融合融通、互利共贏的校園信息生態圈。
基于云平臺架構,實現大平臺小程序的自由組合。平臺與功能小程序分別建設,或者是接入第三方自有小程序,保證大平臺和小程序的相互獨立性,形成“一個平臺,多個小程序”的可異變架構,可以滿足不同角色、不同后勤體制的各種需求,從而解決后勤信息化的因校制宜問題。
由于平臺的獨立建設,小程序的分別運營,實現了建設和運營的有效分離,保證了平臺的相對穩定性和成長性,而功能小程序優勝劣汰的森林法則,保證了平臺的活躍度和健康度。如此,解決了后勤信息化的快速迭代和市場適應性。
為體現高校在后勤服務市場的主權意志,平臺實行統一門戶入口、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標準協議、統一支付結算,充分體現后勤保障能力和現代化水平。通過接入學校財務的聚合支付平臺,可以解決移動支付與傳統事業財務核算之間的障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EB/OL].http://www.moe.gov.cn/ 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201612/t20161208_291276.html,2016-12-11/2020-4-10.
[2]中共中央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7-11-03(03).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4]陳威如,余卓軒.平臺戰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趙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