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力 黃優
摘? 要:《路面養護管理與維護技術》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能夠提高學生路面養護管理及維修基礎知識與技能。該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并與實際的公路建設、管理、維護密切相關。當前該課程教學存在學生重視程度不足、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內容落后、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單一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發展。為此,要想充分發揮該課程對我國公路建設發展的促進作用,就需要實現教學改革,拓寬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本文基于《路面養護管理與維修技術》課程教學現狀,分析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以社會需求及學生就業為導向探究該課程教學改革策略,旨在以該課程為基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路面養護管理與維修技術? 教學改革? 建議?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11(c)-0178-03
Teaching Reform and Suggestions of Pave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LIU Li? HUANG You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114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pave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s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hich can improve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pave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The course is highly practical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tual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such as the lack of students' attention, the neglec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ckwardnes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single evaluation method of learning achievement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refor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cours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teaching reform, broaden teaching content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Pave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of the course with the guidance of social demand and students' employment, aiming at cultivating compound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and high skills based on the course.
Key Words: Pave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Suggestions; Innovation
截至2019年,我國公路總里程已達到484.65萬km,公路密度0.5048km/km2,公路養護里程475.78萬km,占公路總里程98.2%。預計2030年我國公路網總規模約580萬km2,公路路面養護的需求和壓力將不斷上升。在此背景下,公路養護行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也對該行業人才提出了更加多元的要求。同時,隨著路面養護技術及設備的革新,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發展,傳統的《路面養護管理與維修技術》課程教學模式雖然能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知識與技能,但教學內容滯后、與工程建設實際脫節,導致其培養的學生難以滿足行業發展需求。為此,研究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1? 當前《路面養護管理與維修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
當前我國公路建設領域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公路建設工程數量規模與日俱增,公路路面養護管理及維護工程相對較少[1-3]。同時,我國公路路面養護管理起步較晚,相關理論及實踐研究較為薄弱,無法為該課程提供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開設該課程的院校相對較少,課程體系建設不夠完善,發展較為緩慢。在行業環境、課程設置的雙重影響下,學生對該課程的認識不夠深入,沒有找準該課程在公路建設中的地位,甚至質疑該課程的應用價值,從主觀上忽視該課程的重要性,導致該課程逐漸邊緣化與附屬化。
1.2 課程教材內容與工程實際脫節
隨著公路養護行業的發展,新型養護技術、材料、管理手段應運而生,為路面養護質效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在智慧公路建設的背景下,國家加大對路面養護管理及維護技術的推廣,并制定了更高的技術規范。這些轉變一方面意味著公路養護行業正迎來黃金發展時期,養護技術人才就業機會增多;另一方面也對《路面養護管理與維修技術》課程內容提出更高要求[4]。當前該課程教材眾多,但內容與工程實際脫節,沒有納入新技術、管理手段及技術規范等相關知識,呈現出一定的滯后性,不能滿足學生就業及全面發展需求。
1.3 教師缺乏實踐教學能力
大部分授課教師傾向于儲備公路建設相關知識,對該課程內容、就業趨勢、行業發展動態研究不夠透徹。同時,大部分教師沒有深入工程實際總結路面養護管理及維護的實踐經驗,實踐教學能力薄弱。此外,該課程一般設置在大四第一學期,部分學生已經進入工程領域開始實習,并在實踐中形成新的有關路面養護及維護的問題,教師難以對學生此類問題進行解答,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該課程的興趣,不僅會降低教學質效,還會影響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
1.4 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
當前高校圍繞專業建設設置了實踐教學環節,重點培養學生工程實踐、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5]。但從該課程來看存在如下教學問題:其一,理論課程實效性差。教師通常采用“講授”方式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性不足。其二,實踐教學課時較少。課程開設階段學生普遍忙于找工作及考研,課程教學的有效參與率明顯降低。其三,土木工程 (道路工程方向)、道路與橋梁渡河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主要集中在道路建設時期的項目,對于養護項目的生產實習涉足不多,針對養護需求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可謂少之又少。
1.5 學習成效評價方式單一
學習成效評價是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糾正教學中的偏差。當前該課程學習成效評價方式主要為考試或提交小論文,評價標準較低,學生成績只需要在合格線以上即可通過考核。此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導致學生形成應付考試的心理,僅在考試前背誦課程知識,或通過網上摘抄完成論文,不注重平時的學習與知識的積累。同時,考試或小論文無法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也不能以此為依據制定教學計劃,不利于教師專業化成長。
2? 《路面養護管理與維修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策略及建議
2.1 以就業為導向重塑課程教學作用
《路面養護管理與維修技術》課程包含較多的理論與實踐知識,需要學生以高度認真的態度及集中的注意力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能促進知識的內化,達到“日清日結”的教學目標。為了解決學生對該課程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建議授課教師以就業為導向,結合學生工作或考研中可能涉及的該課程知識強化課程的作用。例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常見的路面病害,包括裂縫、坑槽、車轍、龜裂、沉陷、擁包、麻面等[6],既能幫助即將工作的學生掌握路面病害分類的技能,又能為考研的學生梳理知識點。
2.2 以工程為案例豐富課程教學內容
《路面養護管理與維修技術》課程通常以普遍知識為基礎,即記錄了公路工程普遍適用的養護管理手段與維護技術,分類模糊。為此,授課教師要以工程為案例,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工程中路面問題出現的原因,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問題的解決辦法。以市政道路工程為例,教師可列舉該工程建設所用的材料、路面結構、設計荷載等[7-8],請學生分析該路面可能出現的病害問題,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及技能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
2.3 以實踐為重點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授課教師需要充分認識該課程的重要性,以實踐為重點切實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其一,豐富實踐知識的儲備,深入學習路面養護管理手段及維護的新技術,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其二,學院可建立“引企業骨干進校園,薦專業教師入企業”的校企聯合育人機制,一方面通過引入的有實力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前期教師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后期師傅帶學徒深入企業、市場,學習如何實踐,繼而實現終身學習;另一方面自創微小企業,通過師帶徒“雙創”工作的開展,由教師為中心組織學生成立工作室直接面向市場,以市場為導向自由發展,培養適應市場的合格應用型人才,同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接軌市場需求,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時效性。
2.4 以項目為驅動加強課程實踐教學
項目式教學是實現“邊做邊學”的重要路徑,使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轉變以教材為主的教學模式,拓寬該課程的教學資源。教師需要將工程項目所需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將學生分為多人小組,小組成員相互交流,分析項目的需求,探討項目實施方案,在合作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產生碰撞,整合集體智慧,將獲得極佳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承擔組織、指導的職責,不干預學生的研討過程,但要提醒學生注意項目實施方案的實用性。
2.5 以課題為中心改進作業布置形式
授課教師要轉變以往單一的學習效果評價,引入小課題研究改進作業布置形式。以路面性能評價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道路、組建測評團隊、制定測評方案、選取測評內容及路面養護措施、形成路面性能評價報告。在授課時,教師可請每一小組展示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成果,通過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及學生互評形成多元化學習效果評價體系,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全面掌握學生實踐學習情況。
3? 結語
《路面養護管理與維修技術》是一門應用、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當前該課程教學存在學生對課程重視程度不足、教材內容與工程實際脫節、教師缺乏實踐教學能力、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為此,該課程教學亟需通過重塑課程作用、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能力、加強實踐教學、改進作業布置形式、深化課程內涵持續推進教學改革,以綜合培養學生理論素養、人文素養、職業能力、知識水平。
參考文獻
[1] 高勇卿.公路路面養護工程的施工質量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7):190-191.
[2] 虞智強.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措施決策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31):251.
[3] Dejin Zhang,Xin Xu,Hong Lin,Rong Gui,Min Cao,Li He. Automatic road-marking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from laser-scanning 3D profile data[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9,108.
[4] 孫志林.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以《路面養護管理與維修技術》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0,7(47):28-31.
[5] 韋慧,戴吟晗,張宇豪,等.《路面養護管理與維修技術》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7):217-219.
[6] 徐冉.寧杭高速公路路面性能預測與養護對策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6.
[7] 謝勝加.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養護效益評價方法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6.
[8] 郭啟航.普通公路路面養護資源配置效率及影響因素分析[D].西安:長安大學,2016.
[9] 高勇卿.公路路面養護工程的施工質量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7):190-191.
[10] 楊靜.如何加強高速公路路面養護管理[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41(11):189+191.
[11] 黃耀可,王文奇.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理念、效益及對工科教學的啟示[J].四川建材,2018,44(1):172-173.
[12] 張家宇.基于“雙證書”制度的高職課程改革研究——以高職公路養護與管理課程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6,18(7):43-45.
[13] 郭紅兵,連靜.路基路面養護技術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與實踐[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8(2):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