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夢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教育部 2018)。
九年級學生面臨著由基礎義務教育階段向普通高中教育階段的過渡。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基礎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應融入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下面就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Unit 5 Arts World為例,探究如何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展開九年級單元復習教學。
《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教育部 2018)。為了達成這一理念下的教學效果,首先應設置與之對應的教學目標。
初中英語單元復習課以梳理知識框架為中心,通過圍繞本單元話題展開教學,幫助學生鞏固語言知識,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共有六本,單元數量較多,但每四個單元(九年級下冊為每兩個單元)為一個模塊,教師可以根據模塊主題搭建單元間的整體框架,再以單元話題為核心構建具體詞匯、語法框架。教學目標的設置應與單元話題相關,體現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還要能促進學生的多元思維,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在本堂課中,設置如下教學目標:
通過本單元的復習,學生能夠:
1.聯系模塊主題,了解藝術與娛樂的關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以“藝術”話題為中心,回顧教材中有關音樂和繪畫的語篇內容,梳理語言知識,包括重要單詞、短語及語法;
3.閱讀補充語篇,完成相關練習,并通過感知、對比、思考、總結,分享豐富的中外藝術形式帶來的感受,樹立文化自信;
4.就自己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寫一篇英文短文。
學生思維的發散和集中受導入活動的影響。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其從跨文化的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程曉堂 2017)。在課堂導入環節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進入語言氛圍是成功課堂的重要一環。
在導入階段,教師可采用思維導圖、聯想與想象等方法建立單元話題之間的橋梁,讓學生開動腦筋,根據模塊主題,進行發散思維,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本堂課的導入活動是課前分享剪輯制作的《這!就是街舞》和《經典詠流傳》兩段視頻(共兩分鐘),通過多模態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藝術”話題。接著,呈現本冊教材的目錄部分,回顧整本教材的主題是“人與社會”,第一個模塊主題是“與他人相處”,第二個模塊主題是“娛樂”,藝術是娛樂的一種方式。然后,通過PPT顯示本單元話題,以此融合、整理教材單元知識。
合理有效的復習活動直接影響復習課的效率。《課程標準》中對于語言能力的描述增加了“看”的部分,而且強調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語言意識和語感(教育部 2018)。
在本堂課中,教師以邁克·杰克遜(Michael Jackson)圖片引入單元知識,并提問:“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在學生回答有困難時,教師設置了更為精確的問題:“Where is he from?Is there anything special about him?”并輔以練習,幫助他們復習相關詞匯、句型。然后,教師運用圖示方法過渡到閱讀部分的復習——Music without Boundaries,讓學生在討論、解決完文本中知識點的練習后回答問題:“Can you use common objects to make music?”鼓勵他們進行創新思維。之后,教師播放歌曲We will rock you,而學生不由自主地跟著節奏拍手。這一系列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對英語單元復習課的興趣。接著,呈現介紹譚盾的內容(如圖1),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對比記憶動詞詞組,鞏固中考考點。

圖1
對于另一個重點內容——Task中的知識點,教師通過展示克洛特·莫奈(Claude Monet)的《日出·印象》和徐悲鴻的《八駿圖》,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更喜歡哪一幅及為什么。然后,教師總結道:“In my opinion,both of the paintings or drawings are great and wonderful.I prefer the man Xu Beihong in himself,because he once encouraged a lot of Chinese including me.Do you know what he said?”學生脫口而出:“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教師繼續引導學生:“Yes,he once encouraged us to be proud of ourselves.In English we can say‘One shouldn't be too proud,while he shouldn't have no pride.'”當學生用自己學到的英語知識闡釋漢語名言時,成就感油然而生。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讓學生了解了本單元的語法重點“because/since/as引導的原因狀語從句”在語境中的運用。
在單元復習的鞏固部分,教師設計了利用思維導圖(見圖2)串聯整個課堂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框架,從而化繁為簡地梳理了語言知識。

圖2
鞏固、梳理教材的語言知識只是單元復習課的第一個目標,它需要兼具“溫故”“知新”兩個功能。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累相關話題的語料、語篇或者練習素材,進行有效輸出。
在本堂課中,教師給出有關老舍《茶館》的資料,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老舍的出生地、代表作、榮譽及影響。這一教學設計不僅讓學生了解了中國文化,還讓他們體會了如何閱讀傳記類語篇。資料內容如下:
Lao She wrote Teahouse in 1957.The play shows audience life in China between 1898 and 1945.It takes place in a teahouse in old Beijing...
Lao She was born in Beijing in 1899.His parents sent him to the Teacher's School in Beijing and he learned to teach.From 1924 to 1929 he taught Chinese to the English in London.He wrote many plays,novels and short stories.He was named a“People's Artist”and a“Great Master of Language”.He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Chinese writers of the 20thcentury...(外研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Module 5 Unit 2)
以上教學環節保證了學生的語篇閱讀量,優化了閱讀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快速獲取傳記類語篇的個人背景信息、發展、成就及影響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提升了他們的概括能力。
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本堂課復習內容,以My favorite art form為題寫一篇英文短文(結構框架見圖3),介紹自己與藝術的故事。

圖3
學習、鞏固了語言知識后,學生結合以上寫作框架,基于充分的、多樣的輸入順利地完成了語言輸出。同時,這一環節也是教師檢查、評價課堂效果的工具之一,做到了輸入、輸出內容的高度統一,實現了教學目標。
單元復習課是梳理單元知識、夯實基礎的重要環節,應受到教師的充分關注,而不應僅成為考試前的“突擊工具”。如果教師能夠確保每個單元后都有高效的復習,那么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定能夠提升。此外,要使初中英語單元復習課高效,就意味著課堂不能只呈現教材的知識點,還應螺旋式上升地引導學生提升能力。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這就要求課程教學應突出語言知識、弘揚精華文化、提升思維品質和滲透學習策略。在初中英語單元復習課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整合詞匯、語法、閱讀、寫作、聽說等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課程目標,對英語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種挑戰。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不斷積累語言文化知識,更新教學理念,了解學生的興趣點,與學生共同發展。另外,英語教師還應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等相關知識,熟練運用多模態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豐富他們的自主學習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