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燕
摘 要: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在企業的管理過程中,將不斷提高學習和運用法律的力量,全面引入法治思維,堅定法治信仰、堅信法治精神,全面提高企業法治化管理,讓法治思維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將通過法治思維對企業的重大意義,分析法治思維在企業管理中的積極運用。
關鍵詞:企業 ?法治思維 ?運用
法治思維就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標準,在企業中運用法治思維來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在當前社會的經濟思維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多樣多變,其中免不了各種經濟利益的沖突,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種張力、化解各種矛盾沖突,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奠定基礎。將法治思維有效的運用在企業管理中,以推動企業各項工作的發展進度,維護穩定的企業道路。
一、法治思維對企業的意義
法治思維要從法律的立場出發,尊重法律規則、堅持程序正義。在激烈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面對文化體制的改革浪潮,法治思維在企業管理中的有著越來越凸顯的重要性,在企業法治思維的運用下,加強了法治建設,不僅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外部要求,更是深化了企業改革、推動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1]。在企業管理經營中,存在著多種思維方式,例如政治思維、經濟思維和道德思維等,在企業的實際發展中都是以企業盈利為目的的組織,所以大多企業都會以經濟思維來運用企業模式中,從而忽略了法治的思維方式。法治思維是以合法性為基礎,以公平正義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只有在企業中運用法治思維管理才能使管理行為具有穩定并且正確的預期發展,這種預期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但法治不是懲治和處罰,法律也不等于糾紛和訴訟,法律并不是企業唯恐避之不及的礁石,而是幫助企業凝聚資源的軸心,是放大利益的杠桿。
二、法治思維在企業中的運用
(一)提高企業人員的法治觀念
法治觀念的落實能夠不斷提升管理階層和員工個人的法治意識。在企業管理中,需要重視法治思維觀念的實際價值和運用,長期自覺的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持從具體的事情做起,才能養成守法的習慣。因此,需要企業領導首先要有強烈的法治意識,從高層推動法治,才能帶動其他員工具有法律意識,增加其法治觀念。在處理問題時考慮事情的合法性,并且使用法律為去也創收增效,維護企業的集體利益。在這樣良好的企業環境中才能有效提高和增強法治觀念。
(二)完善企業規章制度
社會有法律法規的維護,而在企業中也有企業的規章制度來監督,通過運用法治思維,企業管理的制度和機制也越發完整,進一步確保了企業能達到預期的發展目標。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會保持企業發展中一定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人力、財力和生產到銷售過程都是在企業的規章制度中完成,當然也必須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下進行。因此,企業想要合法的運行,就需要進一步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也只有很好地運用法治思維才能保障企業規章制度的穩定性和強制性,促使企業自有制度體系的構建更加科學和高效,還能利用法治措施來解決實際問題,完善并且鞏固企業規章制度并能有效的執行。
(三)進一步推動企業改革
企業的生存模式一定是跟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所改革的,其中的改革改制都必須要以國家的法律法規作為指導。雖然改制改革都是破舊立新的,具有一定的創新超前性,免不了出現無法可依的現象,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依據科學合理的理論作為指導,要深刻領會把握國家改革的精神和發法律原則,以達到企業改革目的。在企業實行改革的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法治思維的作用,綜合思考社會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的聯系,準確把握法律原則性,才能更好的進行企業改革,正確處理改革中將會面對的一系列難題。改革和法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改革需要法治的保障,法治需要改革的推進,同時法治建設也是全面深入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深化改革不僅是要發展生產力還要建立公平、穩定、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長效機制,而這種長效機制就是法治。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企業中運用法治思維,能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在法律的有效范圍內,正確的處理好企業中的難題,確保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規范企業發展行為,促進企業內在和外在的矛盾化解,將企業的管理行為更加合法化,避免了違法經營生產的法律后果,保障企業能夠和諧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丁艷紅.法治思維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J].前沿,2014(Z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