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要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但問題的關鍵是教學實踐中如何去滲透,這個問題很多教師困惑過。因為數學學習的內容,表面上似乎很難與思想品德教育結合起來,不像語文,本身就有“文道結合”的教學要求。因此,掌握好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進滲透德育教育呢?現將本人在綠色數學課堂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興趣是構建綠色課堂教學的前提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各種新生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欲。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和興趣的好課,來縮短學生同教師,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他們樂學、愛學,為綠色課堂教學創造條件。
1、新知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導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一節課中聯結新舊知識的重要環節,教師應在導入新課時,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為學生的新知學習做好鋪墊。
2、動手操作,引發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活潑好動、好玩,他們愛動手操作,喜歡在動手操作中探究、發現與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正如俗話所說:“眼過十遍,不如手過一遍。”動手操作不僅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還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去探討新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讓學生去動口數、動口說、動手擺、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從而達到激趣樂學的目的。
3、直觀演示,誘發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獲得知識都是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兒童對實物非常感興趣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多媒體等直觀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多樣練習,提高興趣
新授課結束后,為檢查學生掌握新知情況,可以先設計基本訓練即模仿練習,主要是鞏固新知,使學生形成基本技能。其次是綜合練習,既鞏固了新知識又復習了舊知識,提高了解題的靈活性和思維的敏捷性。最后,在鞏固新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發展了學生思維能力,又發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注意形式新穎、多樣。有趣的數據,新穎的題型,巧妙的算法都會使學生對枯燥乏味的數學產生極大的吸引力,激發起學生練習的興趣。
二、綠色數學課堂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
小學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注釋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數學材料。因此我將小學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結合教材,及時滲透。
就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而論,一般可以從下列五個方面去發掘或設置德育的“滲透點”:題意和數據;概念、法則、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頁、插圖和統計圖表;數學史和數學家的故事。
平時教學中我結合實際,找到教材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豐富素材,及時滲透到教學中去。如概念教學,我在引入、得出結論和應用的辯證分析過程中,有機地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讓學生在變化中求發展,實現知識遷移。
2、結合教學,適時滲透
數學課不同于思想品德課,也不是少先隊活動,它有其自身的特點,不能夠整節課對學生進行品德、說理教育,只能結合教學過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一圖一表,適時進行滲透。例如,在給學生講鐘表時,可以先為學生建立時、分、秒的概念,然后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感受時間的長短。比如,1分鐘能做多少事情,寫字、跳繩等都可以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并在這個基礎上,傳授給學生珍惜時間的重要性,告訴學生一定要好好利用自己的時間。又如,在教學“元、角、分”時,可教導他們知道人民幣的價值,并且希望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儉節約,合理地使用人民幣,建立良好的金錢觀。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示范導行,感染習慣
一個好的教師,在學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說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響學生。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工作中我總是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時我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到晚歸,經常深入班級。有的學生不喜歡學習,厭惡做家庭作業,我就經常利用空余時間或放學后守著他們做,不厭其煩的給他們講解不懂的知識點,這樣做既改正了他們的壞習慣,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說,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從老師的身上,學生們會無形中感到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他們會自覺地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地約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教師應以高尚的師德向學生傾注愛心,去贏得學生的信賴,構建純潔的友誼。學生的尊師,往往是教師愛生的體現。學生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師生關系氛圍中,才能體會到校園生活的樂趣,樂于學習,激發其熱愛學校、熱愛人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而會增強榮譽感、進取心。
古語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新課改不斷邁向深入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借助自身的反思,通過實踐的歷練,德育過程既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見之以行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解讀理念的實質,創造出“學生充滿興趣”的綠色新課堂。這樣的課堂充滿靈氣,這樣的課堂就像一首奇麗的詩,讓生命與生命進行真實的對話,讓心靈與文本真實溝通,讓思想與思想真實碰撞,讓我的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真實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城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