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杰森
摘 要:現階段,在社會主義法律結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對經濟法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與標準,這些要求與標準在市場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強化經濟法對社會各項經濟活動實施優化調節。社會整體利益,需要全員的保護和維持,社會整體的利益同時也是現階段經濟法重點保護的內容與維護對象,本文就現階段社會整體利益特征分析,探討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路徑。
關鍵詞:經濟法;維護社會整體利益;路徑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經濟從計劃經濟逐漸過度到了市場經濟。經濟是基礎,經濟的不斷發展帶來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社會法治的發展。為了盡可能地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平穩運行,我國不斷對經濟法有關的法律進行完善與整改。本文就現階段社會整體利益特征分析,探討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路徑。
1 社會整體利益特征
首先是社會性特點。
從邏輯關系上來說,社會整體利益必然具有社會性。首先人是群居動物,沒有人能夠單獨脫離社會而長久存在,其次在一個國家之中,個人利益幾乎是與國家利益完全捆綁在一起的,尤其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所以經濟法的理論基礎正是社會整體利益具有社會性。以社會利益為基礎,國家,社會組織,以及個人都必須要對社會負責任,并且在社會性的基礎上來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其次是整體性特點。
不可否認的是,人是群居動物。正是因為照顧整體的利益,才有了現如今的發展。人類文明發展,盡管換了一種文明的方式競爭。但是也絕對不會因為多數人的利益就犧牲少數人的利益,人類想要文明發展,需要基本的生存得到保障與支持,而不是在競爭失敗之后,一方仍然具備個人尊嚴與自由,而失敗方就必然被大眾抵制和拋棄。
然后是長期性特點。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很少有人只圖短暫的利益,絕大多數企業都是用長遠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盡管在短期內經濟發展可能會滋生一些行為風險狀況和道德風險狀況,但是想要得到長足的發展,維持長期性的社會整體利益,長期性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從本質上來說,長期性特點是促進社會市場經濟長效發展的核心與基礎。長期性特點與科學發展觀相互契合,這也是社會整體利益長期性彰顯與表現之一。
最后是目的性,所謂目的性指的是經濟法中對社會整體利益有效保障模式之一,在這個模式中目標是維護大眾群體的基本利益。同時,維護大眾群體的基本利益,也是經濟法發展目標中最重要的一點。
2 經濟法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路徑
(1)強化經濟法運行的宗旨和立法力度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經濟法在我國市場經濟的運行中相對來說是比較完善的。但是社會經濟一直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所以相應的經濟法也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完善與優化,以此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各項需要。基于此,經濟法想要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更好地維護社會整體利益,首先需要國家循序漸進,以點帶面地加大對經濟立法工作的重視程度。由于在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經濟法效能尤為重要,所以這要求經濟法在立法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延遲性的特點。從認知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所有的解決方案都應該是先有了問題,客觀分析了問題,成功解決了問題,才能針對問題,總結出發展的規律。而市場經濟立法也是如此,只有真正總結出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然后才能立法。除此之外,在立法階段,國家與政府要秉承著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基本宗旨,維護經濟法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2)大力宣傳和拓展經濟法原則
當前市場中經濟主體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中庸,中庸運用到市場經濟競爭中,指的是無論各種事物都應該要做到張弛有度,一旦過度了,就需要政府用看得見的手進行調整。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應該要了解到的內容是,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模式,主要是依靠宏觀調節來完成的,在市場經濟中,沒有競爭與過度競爭都是不利于市場經濟長期發展的,政府需要不斷強化經濟調節的職能,通過對市場經濟的調節,基本保證市場經濟中的供求關系,在促進平衡的同時,維護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在信息時代,政府機關可以積極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科學軟件,根據市場經濟運行的不同趨勢,依據財務不同的政策要求,和貨幣政策的要求,對市場經濟資本進行方向上的引導。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發揮經濟法的規范作用,還需要政府部門強化經濟法的普法宣傳活動,一方面政府部分邀請專業的經濟法律專家對經濟法做深入的剖析和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政府要在宣傳普法活動中,強調經濟法和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以此來強化社會公眾對于經濟法的理解程度。當社會公眾愿意熟練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社會經濟利益時,社會經濟一定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3)及時完善經濟法立法,調整社會經濟行為
由于法律總是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的,經濟法作為法律形式的一種,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調節作用,尤其是從宏觀調控的角度來看,經濟法能夠對經濟社會中的經濟主體之間的關系進行調節,但是它依舊是滯后于市場經濟發展的。
尤其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要在市場經濟中確定經濟法的時效性,經濟法的及時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經濟法的完善,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的。我國司法部門與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在時刻監督市場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還要對經濟法進行及時的調整與完善。
3 總結
市場經濟自身具備調節能力,但是僅憑市場自身的調節能力是完全不夠的,它很容易出現一些極端的現象,造成市場經濟的失靈。而經濟法的制定與不斷完善,究其本質是出于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為目的的,所以經濟法對于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而言,顯得十分重要,正是因為經濟法如此重要,所以我國應該要在經濟法的科學制約下,通過信息技術,對市場經濟進行分析,然后通過在政府發揮宏觀調控功能,調節市場的供求關系,讓市場張弛有度,更好地達成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
參考文獻
[1]陳易郎,崔冰冰.探討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1):62+64.
[2]葛蕾.新時期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J].法制博覽,2019(13):215-216.
(作者單位: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