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教學中語文是一門重要課程,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當按照中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要求,在傳授學生豐富的語文知識的同時,更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情感的培養,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隨后提出了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希望為有關專業人士帶來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策略
中學是為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場所,其中,語文是一門重要課程。新時期下,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從而在保障中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同時,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綜合素質提升。
一、 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一)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尤其是對人才的專業技能與心理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中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之中,除了要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更要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等精神品質,從而為社會發展輸送優秀的人才,推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二)滿足學生自身發展要求
通過對于中學生特點展開分析可以知道,大部分中學生在學習期間缺乏學習興趣,且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身心發展各方面都不夠成熟,在這一時間幫助學生形成勇于拼搏、積極上進等優秀品質,遠遠比傳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為重要。學生只有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才能夠很好地應對今后學習生活與工作中各種挑戰。
(三)語文教學的要求
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教師平時的行為舉止以及道德情操等,會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應當注重向學生滲透教書育人等思想,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充分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在保證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效果同時,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 中學語文教學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發掘教材中德育素材,進行德育滲透
通過分析語文教材可以知道,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因此,作為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德育素材,并對其加以充分利用。每一篇文章都飽含了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領會文章中所蘊藏的情感,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對話。與此同時,教師要注重發掘文章中所傳達的積極向上的情感,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積極情感的熏陶,從而使學生形成真摯的情感。
比如,教師在講解《沁園春·長沙》這一首詩詞,要重點挖掘“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一句中所蘊藏的德育元素,并有目的性地在語文教學之中進行德育滲透,點燃學生的熱愛祖國的感情。眾所周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總理讀書期間說出來的經典名句,教師可以在向學生講解這一篇文章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周恩來總理的生平事跡,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促使學生以周恩來總理為榜樣認真努力的學習,朝著自己遠大的目標不斷地邁進。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的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文化珍寶以及歷史文化等進行德育教育,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點燃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組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加強德育滲透
中學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閱歷較少,身心各方面發展都不夠成熟,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中學生的逆反心理較重,部分學生在學校時因為一點點小矛盾容易和其他同學發生沖突,在家的時候會因為與父母意見不合而頂撞父母,如果不對中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長此以往,中學生的人格發展將會受阻,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甚至有的學生會形成孤僻的性格,無法順利地融入社會,嚴重者會出現犯罪傾向。因此,語文教師對學生加以引導,通過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與積極奮進的品質。比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學雷鋒做好事的活動,將雷鋒塑造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使學生逐漸形成樂于助人、友愛同學以及尊敬師長等優秀品質。同時,在活動中學生與教師與同學的交流較多,這樣無形中可以實現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為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將某一篇課文作為劇本進行劇目的編排,通過開展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至活動之中,同時在排練劇目以及準備比賽之中,無形中向學生滲透了中華傳統美德,幫助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三)建立健全教學評價體系,有效滲透德育
受到我國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影響,加上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思想,對于學生考試成績的關注遠遠高于對學生思想品質與精神世界的關注,當學生的考試分數未達標,家長與教師會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這必然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因此,對于這一點中學教師應當加以充分的考慮,并改變傳統的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評價體系,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加以評價,用耐心、愛心去包容與理解中學生,善于發現中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發揚學生的優點與長處。中學生在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犯錯,教師要改變以往對學生批評的方式,而是幫助學生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并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用真誠的關心感化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感,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與仁愛之心,從而滿足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四)全面理解課本內容,豐富教學方法
在中學學校的教學中,以語文課本為例,其內容涉及領域全面多樣,古往今來或傳統或海外的各式文體兼容并蓄,經書者精心挑選的文章雅俗共賞,讀起來朗朗上口。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的教學風格需根據文章體裁的變化而靈活變動,要在教學手段上多花心思,搭配教室配備的各種新媒體教學設備,呈現給學生們生動形象、形神兼備、打動人心的課堂。在此以課本中節選的《我與地壇》為例,此書為史鐵生所著,教師可在講授時在多媒體設備中圖文并茂地詳細介紹該作者。學生應了解史鐵生的可貴精神,他在生活中飽嘗坎坷與苦難,然而學生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如黑夜中的烈火般永遠熾熱、明亮。因而在講解文章以外,對作者的性格、經歷講述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并深刻地領悟作者的精神:哪怕是身體不健全、病魔百般折磨,一個人積極向上的心依然可以堅韌地支撐他走向光明。只要一個人的意志如火把不滅,他就不會在命運的黑夜中迷失,反而會獲得莫大的勇氣和斗志去尋找光明。介紹完作者后,進入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階段。音樂可以營造很好的氛圍,讓學生在其氛圍下誦讀時,能不止于書面的閱讀,還能更加深入地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感悟。感受他對生命的景仰,了解這篇承載著他的感悟的文章給世人的啟迪。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簡單介紹張海迪和霍金等幾個與作者經歷相似的人物,從而更深刻地挖掘出他們身上共同的人性閃光點,給學生未來的人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五)拓展課外閱讀活動
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課堂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德育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之內,應當拓展至課堂之外,這就要求教師應當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充分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改變以往學生下課就玩游戲、看電視等局面,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理解能力向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籍,并在傳統的書單基礎之上,將時事論文以及新聞述評等加入進去,從而拓展學生的思路同時,使學生的視野更為開闊。
(六)認真批改語文作業
在教師工作的過程中,批改語文作業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夠很好地幫助教師去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可能不想把自己的秘密和心事和他人訴說,更不愿意向自己的老師匯報自我的思想。學生在十五六歲的時候是最脆弱和敏感的。因此教師需要傾注精力給學生更多的關懷。我建議給常規的語文作業增加一些非命題作文,讓學生針對一些現在發生的時事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或者也可以讓學生各抒所見,盡其所長,不拘于形式,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用周記來說說自己現在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的狀態。教師應該用手里的筆來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去鼓勵學生,而不是直接擬定一個“正確,完美”的標準。要去掌握學生的真實思想,理解學生想要表達的意思,去和他們交流分析并進行引導。能從微小的細節窺探全貌,以細節去管教學生、培養學生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一直以來,學生教育中德育工作都是重中之重。作為一名中學學校的老師,要懂得結合學生的情況,與實際相聯系,從語文教學的基礎出發,每一節語文課都言傳身教,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心靈導師,以身作則,因為欲誠其意者,先正其身,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教化學生,教導學生。做事要一步一個腳印,不畏艱難。現在讓我們把德育教育落實到工作中去,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一定可以看到教書育人的成果,讓中學生也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體制改革深入,中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之中,不單單是傳授學生豐富的語文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向學生實施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使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基礎,滿足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陳楠.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祖國,2018(7):184.
[2]盧曉彤.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3):153.
[3]祝茂銀.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2017,14(25):119.
[4]吳慧平.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探究——以鄧穎超、吳健雄精神引領初中生道德成長的新路徑[J].新課程(中學),2017(12).
[5]杜更生.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德育滲透的運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7):36.
作者簡介:
邱風梅,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臨潭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