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陽
摘? ?要: 高校外教管理一般涉及行政、教學與生活三個方面,彼此關聯影響,是統一整體。本文以曲師大外教管理為例,從行政、教學、生活三方面探析高校外教管理現狀,提出突破現狀的渠道,為有關方面提供一定的外教管理思路,最大限度地發揮外教的作用和聘用效益。
關鍵詞: 高校? ?外教? ?管理? ?現狀? ?改善渠道
伴隨我國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高校對外教的需求不斷加大,外教聘用逐步走向常態化。隨著時間推移,高校外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逐步凸顯,管理現狀有待改善。筆者結合多年外教聯絡經歷,以所在高校外教管理實際情況為例,從行政、教學、生活三方面梳理高校外教管理現狀,提出改善渠道,以為高校外教管理提供一定參考。
一、一些高校外教行政管理狀況
(一)聘、用分離
2017年7月,科學技術部外國專家服務司發布《外國人來華工作分類標準(試行)》,將來華工作外國人分為A、B、C三類實行分類管理。高校所聘外教一般屬于外國專業人才(B類),招聘權與使用權一般分離。以曲師大為例,所聘外教一般是外國語言教學人員,但“聘”與“用”分離。外教聘用權由學校外事部門負責,外教使用權則歸屬教學單位,由教學單位具體負責外教的課程安排、合同約定內的課時安排與教學質量的考核等工作。外教“聘”與“用”分離在一定程度上使外事部門無法深入了解外教的實際教學情況,教學單位對外事部門的具體工作缺乏認識與理解,致使各自為政、溝通不暢等問題時有發生。
(二)招聘渠道相對狹窄
高校招聘外教渠道一般有四類:一是非政府、非營利全球教育機構;二是非營利性質民間組織;三是國際合作學校委派;四是中介機構。目前,我國高校外教聘用渠道主要依賴于第三與第四類。以曲師大為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紀前十多年間,是民間組織美國英語學會(ELIC)為學校派遣外教,為學校的外語教學做出了巨大貢獻。2013年前后,許多民間組織調整運營方向,逐步退出中國中小城市,學校失去了民間組織派遣外教這一重要渠道,國際合作的院校資源有限,致使學校外教聘用渠道縮窄,主要依靠中介機構提供外教信息,吸引優秀外教的優勢越發不明顯。
(三)統籌協調性不足
高校外教管理主要包括外教的行政、教學與生活三個方面,因為涉及高校多個管理部門,管理往往缺乏統籌協調性。以曲阜師大為例,外教行政與生活管理由學校外事部門負責,需要多個行政部門同時配合,外教教學管理由學校教學單位負責,三方面管理沒有有效整合,各部門職責模糊不清,運作相對獨立,外教管理工作的細節無法真正落到實處。教學單位雖然指定了專職教師負責外教聯絡工作,但由于是兼職,職責界限不清,所處理的既有外教教學事宜,又有外教行政、生活服務事宜,管理統籌協調性不足。
二、外教教學管理狀況
(一)工作缺乏穩定性
各高校聘用外教合同期限有所不同,但一般為10個月,合同期內如果考核合格,那么根據外教與學校意愿,雙方可續簽合同,但一般按教學年度簽訂,合同期限相對過短,工作不穩定因素增加。以曲阜師大為例,聘用外教合同期限為10個月,合同一學年一簽訂。學校曾出現過外教一年一換的情況,管理成本和時間成本大幅增加,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學校也曾聘用過單純為游歷而執教的外教,他們并無意愿留在同一城市長期執教,經常一兩年更換一個地方,工作極其缺乏長期性與穩定性。
(二)優勢未能最大限度發揮
高校外教的任務主要是依照合同約定完成教學單位分配的教學任務,其他教研活動參與并不多,未發揮出母語的最大優勢。以曲師大為例,外教完成合同約定的教學工作后,并不參與任何其他教研活動與科研項目,也沒有與中國教師合作的教研項目,普遍與中國教師缺乏深度交流與溝通,在科研、學術講座及教材開發等方面,潛能有待進一步挖掘,優勢還未能最大限度地發揮。
(三)對學生的測評標準不統一
高校所聘的外教有不同的教育背景與經歷,其知識興趣點、授課方式、授課內容都存在差異,即使有課程教學大綱作統一指導,也難以保證對學生的測評標準完全統一。以曲師大為例,有時會結合實際情況,安排不同外教給同級不同班學生講授同一課程,雖然有教學大綱作統一指導,學生也使用同一教材,但不同外教評價標準不同,課程測試內容也不盡相同,有時會出現一個班級學生測評成績普遍高于另一班級學生的情況,這對學生而言有失公允。
(四)教學工作缺乏系統量化監督
目前,高校外教的教學考評普遍缺少系統量化,教學評價指標也較籠統,一般僅限于學生、同行及主管單位的評價,對外教的教學工作缺乏系統量化監督。以曲師大為例,學校沒有配備專人對外教教學工作進行監督,教學考評以學生評價為主要依據,缺少系統性與客觀性,只要教學質量出入不大,外教就能享受到同等待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外教工作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無法真正體現出外教的價值。
三、外教生活管理狀況
(一)專職雙語生活管理員缺位
高校外教生活管理事項瑣碎,具體到生活各方面細節,如:證件辦理、公寓設備維修、水電燃氣卡充值、郵件收發、車票機票訂購、銀行業務、看醫生等。外教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必然需要一位專職的雙語生活管理員,但高校的現狀是雙語生活管理員缺位。以曲師大為例,學校沒有安排專職負責外教生活的管理員,外教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一般由外事部門工作人員、教學部門專職教師或外語專業的學生共同協助解決,雖然一定程度上有效,但有時會涉及學校多個行政部門,超出專職教師或學生的權限,有時需要多部門聯系、協調、上報,工作耗時,效率低下,有時專職教師時間不能保證,有時學生經驗不足,導致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外教生活中的問題。
(二)人文關懷不夠到位
人文關懷不僅指經濟和道義上的關懷,更重要的是從精神層面充分實現人的價值。對外教的關懷關愛可以增強外教的責任心,提高外教的“幸福感”,保障外教教學工作順利進行,高校此方面的工作往往不夠到位。以曲師大為例,學校更加注重外教行政方面的管理,對外教的人文關懷不夠到位,加之外事部門人員不足,難免出現考慮不周、缺乏必要人文關懷等問題。
四、改善外教管理的渠道
(一)行政管理改善渠道
針對高校外教行政管理現狀,建議采用如下改善渠道:一是厘清“聘”與“用”的責任范圍。高校外事部門與外教用人單位應加強溝通,密切合作,可試行外教聘用權與管理權下放,由用人單位專人負責,既能明確責任范圍,又能提高聘用效率。二是拓寬聘用渠道。高校可通過政府部門推薦、海外合作院校推薦、在職外教推薦、企業或社會團體推薦等方式拓寬外教聘用渠道,也可通過建立全國外教信息共享數據庫、加強國際學術研究合作、發布全球招聘信息等渠道有針對性地獲取優秀外教資源,以改變外教招聘難、素質良莠不齊的現狀。三是變通外教聘用方式。凡符合條件的優秀外教高校可嘗試長期聘用,改變合同一年一簽的既有做法,既可提高外教工作的穩定性,又可增強外教的歸屬感與責任感。還可聘請學科領域的外籍專家與高校進行長期或短期學術科研合作,助推高校科研水平向國際化發展。
(二)教學管理改善渠道
針對高校外教教學管理現狀,建議采用如下改善渠道:第一,安排專職人員督導外教教學工作。專職人員可對外教課堂進行督導,及時向教學單位反饋信息,可向外教介紹學校在教學、考試、請假方面的要求與規范,讓外教在制度規范下結合興趣愛好,在教學中發揮自主性與積極性。第二,中方教師與外教加強溝通與合作。中方教師在教學、科研、文化等方面都應與外教互通有無,互相借鑒,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外教的潛能與優勢。第三,建立適用于外教的教學量化評估體系。現有中國教師的教學評估體系并不能完全適用于外教,需結合實際,建立適用于外教的教學評估體系,對外教的崗前培訓、課程大綱制定、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等進行量化評估,通過外教自評、學生評、專家評等多維視角對外教教學進行評估。
(三)生活管理改善渠道
針對高校外教生活管理現狀,建議采用如下改善渠道:首先,高校配備專職雙語生活管理員。既可落實外教人身與財產監管職責,又可及時針對外教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提供幫助。外教可隨時向專職生活管理員反映問題,管理員再負責聯系協調,確保妥善解決外教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其次,外事部門需最大限度地發揮文化橋梁作用,拉近外教與中國的距離。可以邀請他們參加各種中華傳統文化活動,幫助他們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習俗,以增強他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再次,高校需加強對外教的人文關懷,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一句祝福與問候、熱情周到的服務都能贏得外教的信任,使他們感受到尊重與情誼。
五、結語
高校外教的行政、教學與生活方面的管理彼此關聯,相互影響,是統一有機體,任何方面都不得偏廢。不論是高校外事部門,還是教學用人單位,都應當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實施外教專人負責機制,不斷提高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加強對外教的教學量化評估,以問題為導向,以制度為抓手,以服務為保障,贏得外教的信任,最大限度地發揮外教的聘用效益。
參考文獻:
[1]陳怡靜.高校外教管理的問題和對策[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36):30-31.
[2]付擁軍.論學校外籍教師的管理[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3]劉林林.地方高校外專外教管理模式創新研究——從傳統的人事管理到戰略人力資源管理[J].英語教師,2017,17(10):13-15.
[4]外國人來華工作分類標準(試行)[EB/OL].[2017-07-14].http://fwp.safea.gov.cn/.
[5]鄭雋嫻.我國高校外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10):108-109.
[6]周穎.高校外專外教聘任管理:問題與對策——以福建師范大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0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