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豐平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中學 浙江杭州 310000)
●教育背景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家長對孩子的學業成績越來越重視,對勞動方面的培養往往被忽視。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及外公外婆對孩子過于照顧,孩子往往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動手能力比較差,離開家長,便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能力刻不容緩。開展本次主題班會課,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給學生帶來新的成長與引領。
●教育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頭腦風暴和情景模擬,讓學生學會做好值日工作,重視勞動。
情感目標:通過討論和辯論等活動,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和重要性。
行為目標:通過契約簽訂和下挑戰書進行自我挑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堅持勞動,形成勞動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1.設計問卷調查并做好統計;2.選幾名學生情境模擬表演。
學生準備:1.完成問卷調查;2.分成若干小組,桌子擺成U字型;3.排練情景模擬表演。
●實施過程
●導入
播放學生和其他社會人員在平時勞動的照片和視頻:
1.學生平時做值日時的畫面;
2.學生大掃除時的畫面;
3.學生在家做家務活的畫面;
4.……
問題:看了這些畫面,有什么感受?
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
小結:認真勞動的人最可愛;認真勞動的人最陽光;認真勞動的人非常有正能量……可我們班也有不少同學并沒有認真對待勞動。
環節一:霧里看花——知勞動
小調查·大發現
呈現: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


3.自己的房間是否自己收拾?
4.自己是否有參加志愿者活動?
……

小數據·大警示——“勞動精神倒三角”
將學生的問卷調查,發還給學生。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選項進行打分,并統計總分。
A:2分; B:1分; C:0分。
請找到位置。這里有一把刻度為 0-14 的“勞動精神倒三角”標尺,請你找到你的位置,做好標記。
溫馨提示:“14”表示勞動精神可嘉;“0”表示勞動精神非常欠缺。
請找出努力方向。想想今后能努力做到幾分,同時在“倒三角”上做好標記“★”。我會努力成為一個具有良好勞動精神的人。
溫馨提醒:“勞動精神倒三角”,像一把尖刀,別站在離尖頭很近的位置,那樣容易讓自己受傷,也讓關心的人受傷,請快快回到上面來!
學生分享:自己的分數,離“倒三角”的尖角太近了,目標是要回到中段及以上的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照片、視頻引發學生的關注,通過問卷調查的數據展示,帶給學生一定的警示,為這節課下面環節的開展埋下伏筆。通過對自己的行為習慣進行量分,尋找自己在“勞動精神倒三角”中的位置和努力的目標,引起學生一定的重視。
環節二:含苞待放——思勞動
小辯論·大思考
問題:假如世界上沒有人勞動,世界將會變得怎么樣?
學生分享觀點
呈現:將學生分成兩隊,對勞動是否重要進行辯論。
正方:對當今的中學生而言,勞動很重要。
反方:對當今的中學生而言,勞動不重要。
學生分享:

總結:《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的一點就是勞動意識。學生要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小案例·大反思
呈現:一個年輕人“宅”死家中的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他曾是村里第一個大學生,小時候非常聰明、聽話,成績優秀,年年是三好學生。當初為了成就他讀大學,母親十分辛苦,姐姐早早輟學,連父親病亡都怕耽誤了其學習而遲遲沒有告訴他。全家人擺脫貧寒艱難生活、翻身得幸福的夢想都寄托在他身上。
問題:你覺得這個年輕人會過上怎么樣的日子?家庭命運是否會改變?
(學生分享自己的猜想)
畢業后他因為對工作不滿而棄職,漸漸懶散到不做事、不燒飯,能將時政大事說得頭頭是道,卻又將自己活活餓死。最終變成了家里人的拖累乃至噩夢。姐姐傷痛地表達的愿望,只是希望來世“他做一個勞動的人,能自食其力。”
(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
小結:被餓死的例子雖然不多,但讀書時代“聰明”“聽話”的優秀學生,在接受了十幾教育之后,不愿勞動,缺少負責任感和艱苦奮斗精神,而枉為人的例子卻是不勝枚舉。造成這些悲劇的根源之一就是這些人從小就缺乏勞動精神。
小勞模·大榜樣
展示問卷調查中學生投選出的班級2-3位“勞動之星”。
呈現:由指定的幾個學生介紹“勞動之星”的事跡(配樂《燃情歲月》);勞動之星上臺,舉行頒獎儀式(配樂《頒獎典禮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小辯論,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知道勞動對中學生的重要性。最后再結合案例,讓學生心里產生一定的震撼,引發深思。通過對班級投選出來的“勞動之星”事跡進行闡述并頒獎,通過身邊的例子,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環節三:百花爭艷——尋方法
小討論·大收獲
問題:小組討論如何培養自己的勞動習慣。(記錄員進行記錄)
學生分享:派幾個小組代表上講臺分享小組的討論結果。
總結:
思想層面:要高度重視,對他人勞動成果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讓家長給自己動手的機會。
方法層面:通過向家長和老師討教日常生活中勞動的具體方法和技巧。
在學校:主動參與勞動,積極完成勞動任務。
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
在社會上:積極宣傳勞動精神,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回報社會。
小值日·大學問
呈現:展示問卷調查中,學生值日時打掃衛生遇到比較多的棘手問題。
1.衛生打掃完不久,很快會變臟;
2.總是會有一些角落、一些任務被大家忘記;
3.臟活累活大家都不愿意干;
……
問題:以上這些情況該如何解決?(小組討論)
(學生分享)
總結: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換位思考);組員分工要明確,責任到人;組長要及時監督和檢查;臟活累活組員輪流干。
小情境·大考驗
呈現:兩難情境
1.同組值日的小伙伴放學時忘記今天要打掃衛生,放學鈴聲一響便沒了蹤影,他的任務不完成班級要被扣分,你該怎么辦?
2.星期天在家,你準備洗自己的衣服,媽媽看見后便要求她給你洗,認為你的學習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你把成績提上去就行,不需要你動手做家務,你該怎么辦?
學生分享:舉手回答的學生與事先指定好的學生進行情景模擬演練。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得出培養勞動習慣的方法,并把勞動問題落實到平時的值日上,解決學生最棘手的問題。同時,通過兩難問題的情境模擬,學生可以比較直觀地體驗到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兩難問題。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法。
環節四:春華秋實——共踐行
小契約·大督促
呈現:展示已經做好的KT板

學生集體起立,并宣誓。
簽名并粘貼到教室墻上。
小挑戰·大人生
呈現:每個人分發挑戰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齊讀并簽下契約等具有儀式感的活動,學生提起足夠的重視,并通過挑戰書把這節課的內容進行鞏固并內化,并把踐行勞動落到生活的實處。
班主任寄語: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將它傳承下去。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在校做好自己的值日勞動,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分擔家務。我們是勞動者,更是未來世界的主人,讓我們的青春在勞動中閃光!
活動延伸:
1.主題班會想要落地生根,必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關聯,班會課結束后還應觀察學生的狀態,必要時加以指導。
2.本年度班級“感動十大人物”評選將增設1-2名勞動方面的人物,以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堅持認真勞動。
總設計意圖:
1.這節班會課以學生為主體,以體驗為主線,讓學生從“心動”到“行動”,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實現自我教育。
2.從德育的過程來看,為行明知,為行創情,為情設意。本活動抓好兩條線,明線為“知勞動之困”→“明勞動之利”→“悟勞動之法”→“行勞動之責”,暗線為:“知→情→意→行”,循序漸進,環環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