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要:一個國家的審計制度通常包括三個審計主體,國家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它們相互獨立,服務于不同的審計對象和審計目標,在不同的審計領域履行各自的職責,彼此不可替代,但這三者也是相互關聯的。現主要研究了三者的區別、聯系和協同作用,并提出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加強不同審計主體間的交流合作;建立統一的準入機制等發展建議,以期對審計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政府審計;注會審計;內部審計;協同研究
中圖分類號:F23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1-0100-02
一、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審計模式不恰當
我國政府審計是按照各級政府賦予的職權進行的。各級審計機關對上一級審計機關和同級人民政府負責。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審計的獨立性相對較差,作為審計監督主體的審計機關也都是以人民政府領導為審計對象的。這樣的話,審計機關在履行審計監督職責處理不合法的行為時,如果將一些領導的意志考慮進去,進而滋生一些利益關系的話,那么審計機關的獨立性將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甚至導致腐敗的發生。
(二)政府審計方式不合理
這種對審計機關的監督主要是一種事后監督,不能在違法行為發生前有效預防,也不能在違法行為發生期間有效控制。如果問題已經發生了,再進行檢查,帶來的就不僅僅是國家的損失,有可能發生更加嚴重的腐敗問題。
(三)政府審計專業性較低
體現我國政府審計人員專業技能比較低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當下老齡化的問題比較嚴重,同樣也發生在審計人員中,部分處于行政領導位置的人員通過崗位調動而來,更缺乏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學習意識較弱,不及時跟進知識,從而不能適應新工作環境,進而也會滋生腐敗問題。另一方面,很多年紀尚輕的審計人員可能在專業知識上不過關,他們擁有比較單一的知識結構并且還缺少實戰經驗,這些都是他們不可忽視的短板。在信息技術方面,他們通常只能掌握基本的辦公軟件,無法將信息技術和網絡發揮到最大的效用。
二、三者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國家審計是指以國家代表的身份對政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審計監督的活動。它們之間的關系是行政監督。注資審計是指受委托從事相關審計活動,提供有償服務,甚至稅務咨詢等,公司與委托人之間形成民事合同關系的活動。內部審計是企業或單位內部管理活動,是內部管理與監督的關系。
(二)目標不同
政府審計的目的是進行宏觀層面上的監督,治理舞弊,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注會審計是為了對組織的財務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貫性提供合理的保證。而內部審計旨在增加組織價值,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為組織實現總體目標提供幫助。
(三)審計標準不同
政府審計依據的是國家基本審計準則,而內部審計則是內部審計準則,CPA 審計則依據的是獨立審計準則。
(四)工作范圍不同
政府審計監督的范圍主要是以各級政府的財政金融等部門的收支活動。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則比較廣,基本上囊括了企業的整個流程,包括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等。而注會審計主要關注企業的財務及相關信息方面的內部控制。
三、三者的聯系
一方面,政府審計可以將審計范圍的一些事務委托給注冊會計師審計,或者利用一定程度上的內部審計資源,主要關注的是一些規模比較大的或大中型企業的審計,充分發揮其宏觀監督的職能。另一方面,政府審計機關有權利并且有義務監督檢查外部審計組織即會計師事務所,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如果嚴重,有權終止其審計。
我國的政府審計開展多年,對各種類型的審計工作都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但很多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時間不長,在以往很多都是以開展財務審計工作為主,對于風險管理審計、內部控制審計等審計工作操作不多。政府審計可以發揮自身經驗豐富的優勢,以相同的行業為單位,對內部審計可能遇到的審計業務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訓,也可以協助同行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共同編撰行業內常見審計業務的審計指南或工作指引,幫助內部審計總結經驗,以盡快走向規范化、專業性的道路。政府審計還可以協助內部審計,對制定內部審計規章制度提供一定的幫助,提升內部審計計劃的質量使之成為可能。
四、三者的協同作用
在審計資源有限,審計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國家審計可以適度利用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的工作。同樣的,內部審計在工作遇到困難時,也可以在相關法律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適度借鑒和利用政府審計乃至社會審計的工作成果。當國家審計工作在進行過程中存在需要利用內部審計工作的情況時,可以借鑒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中有關利用內部審計工作的注意事項,從而確定具體的利用范圍以及對內部審計工作的信賴程度。基于審計的審慎性,應當提前選取一定數量擬信賴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測試,從而確保審計的質量。
從具體層面來說,首先,政府審計具有事前審計功能,而社會審計基于其性質的特殊性,能夠為客戶提供一定程度的咨詢服務。總的來說,國家審計機關應當與社會審計組織之間實現高度配合,一方面,社會審計組織應當首先確保自己審計的獨立性, 嚴格遵守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和相關審計準則,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審計工作,并且與相關政府部門在允許的范圍內保持溝通,另一方面,國家審計機關作為政府部門,也應當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力所能及的幫助和監督社會組織審計工作的開展與進行。其次,政府審計中的離任審計是重要組成部分,而社會審計主要為被審計單位提供鑒證服務,這兩者也可以實現默契配合,從而改善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可以采取“審計機關審重點,社會組織包攬其他”的方法。通過這一配合既擴大了社會審計組織的業務范圍,提高了其在審計體系中的作用,又使國家審計機關的工作任務能夠順利完成。
五、發展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在具體利用工作成果方面,我們建議建立并且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從而保證過程的合理、合規、合法。我們應當鼓勵注冊會計師合理利用內部審計工作乃至社會審計工作的成果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審計質量,更能夠很大程度上的節約審計成本。
(二)加強不同審計主體間的交流合作
各個行業主管部門之間必須首先以身作則,促進互相之間的交流合作,推動并且鼓勵彼此之間審計工作成果的相互利用,并且互相分享各自對同一事務的具體做法,交流好的審計經驗等。
(三)建立統一的準入機制
審計工作對專業化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審計行業應該有專門的準入制度。統一的準入機制,對審計人員準入要求的提高,有利于充分發揮審計體系的效用,維護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保障社會經濟的安全。
六、結語
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三者相互獨立,各司其職。想要更好地發揮三者的協同作用,應當使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三者之間實現高度配合,三者“齊心協力”,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改善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時也能夠加強審計體系的建設和監督。
參考文獻:
[1] 許漢友.論政府審計與社會審計的協調[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4(1).
[2] 劉力云.論發展和完善我國政府部門內部審計[J].審計研究,2007(3).
[3] 朱衛紅,洪 梅.我國政府內部審計現狀、對策與問題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8(5).
[4] 馮 婷.論政府審計與其他審計的關系[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0.
[5] 劉 雨.關于我國政府審計的現狀與思考[J].中國證券期貨,2013(9).
[6] 馮國龍.注冊會計師參與政府審計的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4.
[7] 楊曉雯.政府審計對腐敗治理的推進作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5(3).
[8] 劉明輝,汪壽成.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制度的嬗變[J].會計研究,2008(12).
[9] 張文慧.淺談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及政府審計的關系與協作[J].財會研究,2010(21).
[10] 和秀星,潘 虹,趙 青.國家審計對內部審計資源的利用和風險防范——基于國際視野的經驗數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5(5).
[11] 畢秀玲,郭駿超.我國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互動關系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5(1).
[12] 劉家義.論國家治理與國家審計[J].中國社會科學,2012(6).
[13] 鮑國明,劉力云.現代內部審計[M].北京: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4.
[14] 顏廣勝.試論政府審計、CPA審計、內部審計及其關系[J].財會研究,2011(27).
[責任編輯: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