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登龍 楚曉媛
摘要: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我國外貿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跨境電商貿易規模的不斷增長,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大,人才缺口凸顯。如何突破跨境電商人才稀缺制約行業發展的困局,依托工作室,進行跨境電商應用型人才培養成為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青島黃海學院依托“院園合一”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搭建平臺,引企入校,建立跨境電商工作室,在應用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上解決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改革、實踐教學水平等問題,通過工作室,以提高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教師實踐教學水平,改革課崗融合的項目化教學內容,不斷提高學生跨境電商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工作室;跨境電商;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F203.9?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1-0150-03
一、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現狀
跨境電子商務作為對外貿易的一種新業態和新渠道,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不斷壯大,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缺口也進一步加大。目前,高校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的探索,主要依托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外語等專業,開設跨境電商方向或者增加跨境電商相關課程的學習,教學效果和教學手段還不夠完善。
(一)傳統課程體系的不足
高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根據人才培養的定位,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課程體系。傳統的課程體系,主要以“理論+實訓”的模式進行。主要通過兩種模式:一是在課程中設置理論學時和實踐學時,各占一定比例,教學過程中,一邊講授理論,一邊學習實踐操作;二是課程理論學習結束后,利用1-2周時間進行集中實踐學習。經過企業需求調研后發現以上兩種方式存在如下問題:
1.師資以理論教學為主
目前高校的專任教師,主要以研究性院校的畢業生為主,高校在引進師資時,主要考量其科研能力和學歷水平,具有跨境電商實際操作能力和行業經驗的教師較少。這類教師擅長理論知識的傳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主要依賴于教材,這種“門到門”引進的師資,缺乏實戰經驗,對行業崗位能力和崗位素養的教學能力欠缺。[1]
2.課程教學缺乏實踐性
跨境電商課程注重操作性,在課程教學中,就不能拘泥于傳統的理論教學。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規范,就需要在人才培養中及時更新課程的設置和課程的內容,加強課程教學的實踐性。由于跨境電商許多平臺進入門檻不斷提高,需要使用企業身份,并有高額注冊費用,對高校利用真實環境進行實踐教學已不現實。而校內實訓又僅限于教師指導的模擬操作階段,借助模擬進出口平臺,進行實踐教學。雖然操作流程基本一致,受模擬平臺本身的限制,存在著流程固化,與實際交易環境仍有一定差距。
3.實踐性課程教學效果不高
跨境電商課程體系中,強調課程的實踐操作性,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注重理論講授,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缺乏靈活性,在研討式、啟發式、案例分析式等方法上運用上欠缺。在實踐環節學習中,學生以聽老師講授為主,單純利用軟件進行模擬,完成既定的任務,缺乏跨境電商思維和實際操作應用,教學效果不夠明顯,很難達到企業生產的要求。[2]
(二)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優勢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學內容圍繞企業的項目展開,能夠利用企業的資源進行教學,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斷提高,符合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1.真實企業參與教學
引入真實企業后,學校提供場地,由有一定經驗的教師牽頭,選拔學生小組團隊,與企業共同成立校企共建工作室。在工作室中,企業提供真實的產品,并根據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相應的平臺賬號,通過學習相關技能知識,讓學生利用真實業務操作,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課程內容基于真實項目
工作室實踐教學根據企業實際運營需要,采用項目導向和任務驅動的模式進行。課程內容不再是完全根據教材講解,而是借助企業的真實項目展開。將跨境電商課程進行改革,把原本與實際環境隔絕的課本知識與現實接軌,學生所學的知識都是企業的真實業務,并能體會工作崗位所需要具備的能力,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礎,教學效果大幅提升。
二、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在“互聯網+外貿”背景下,傳統中小型外貿企業亟需轉型升級,新興跨境電商經營企業高速發展,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由于跨境電商企業對兼具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特征的綜合性人才需求較強,單一的理論性專業人才培養無法滿足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而研究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企業人才需要的短板。
(一)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解決的問題
基于產教融合,“院園合一”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利用校企共建工作室,可有效解決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的諸多問題。
1.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
校企共建跨境電商工作室基于“院園合一”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搭建平臺,引企入校,不但提供了實踐教學的平臺,更是培養高校專任教師業務水平,提升實踐教學能力的平臺。隨著跨境電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不斷變革,高校專任教師不得不參與到這場變革中來,這就需要高校專任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參與工作室的真實業務,不斷獲取企業工作經驗,在此過程中,高校專任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得到不斷提高。
2.課程設置與實際崗位緊密結合
跨境電商工作室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將企業真實跨境電商項目引入工作室后,需要企業和高校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課程內容,通過分析跨境電商行業主要崗位建設模塊化課程體系,把跨境電商專業課程和職業崗位進行對接,在教學中整合國際貿易、物流、電商、信息技術等專業資源,打造具有競爭力的跨境平臺課程體系。
3.教學做合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跨境電商工作室在項目導向和任務驅動的模式的教學工程中,教師和學生角色發生變換,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師生關系。在工作室內,教師成為工作室導師,學生以主人翁姿態參與企業的活動,學生是學徒、也是項目老板,還是企業員工,把學習的環境轉變為工作的環境,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不但獲得知識和能力,在順利完成項目任務后,還可獲得一定收益,學生學習實踐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著提高。
(二)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具體做法
2015年開始學院構建“院園合一”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依托國際商學院進行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目前國家沒有開設跨境電商專業的情況下,國際商學院結合學校實際,將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國際商務、互聯網金融、商務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本科專業融合,形成跨境電商專業群,借助校內外資源,進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跨境電商人才。
1.校企共建,搭建工作室平臺
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思想的引領下,學院全面推進跨境電商工作室建設,不但把工作室建成和課堂一樣的人才培養尤其是實踐教學的基本組成單位和形式,而且使工作室成為產業經營、學生創新創業的基本形式。截止現在,依托真實企業,已搭建樂行-朗威國貿創業工作室、啟夢-華燦國貿創業工作室、先行國際物流創業工作室、云商海購創業工作室、0到1創客工作室、米糯BABY童裝工作室、小毛桃軟件創新工作室、創意自媒體工作室、創意美工工作室、創意運營工作室、創意攝影工作室、青島創夢工作室、啟航創業工作室、跨境貿易工作室、青島優尚跨境電商工作室、青島猛犬網絡科技工作室、大數據學院V平臺創新工作室、營銷創新工作室等近20個跨境電商工作室。
2.項目化課程體系建設
跨境電商工作室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結合企業崗位需求,并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中心,分析課程教學目標,將跨境電商企業項目納入教學任務,分階段進行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如外貿進出口業務流程、網上支付與結算、國際物流、報關報檢、外語能力等通過課程模塊+課內實訓進行。模擬實訓學習過程,組建不同的團隊,針對網絡營銷、跨境電商運營平臺、跨境電商物流等課程根據課程進度,從簡單業務開始,逐步提高難度,完成不同的跨境電商業務,并對業務進行考核,合格后進入真實運營階段。真實運營階段以企業真實項目作為載體,導師根據學生前兩個階段的實際情況,匹配不同的產品和運營平臺,進行實際業務操作,在此過程中,導師跟進學生項目,并進行全程指導。
3.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需要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為應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師資的要求,跨境電商工作室實現雙導師制,學院引進企業導師數十人常駐學校,為學生實踐教學和真實項目運營提供保障。跨境電商工作室將跨境電商企業工作任務作為教學任務,由工作室的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校內教師直接參與企業的真實項目,和學生一起完成企業項目的運營,在此過程中不斷獲取企業的項目運營經驗。此外,學院每學期選派優秀教師到相關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提升高校教師的實踐能力。企業導師通過對企業項目的指導和全面參與,教學能力和教學態度也得到了不斷提升。
三、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跨境電商工作室在人才培養中提升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上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在實際運行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在運行過程中不斷改進。
1.企業投入力度低
學院提供專門場所成立校企合作跨境電商工作室,需要選擇合適的企業進行合作,與企業建立穩定互信的關系,企業才會無償提供資源給學生用。目前學院吸引了青島速美全球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青島中云達商貿有限公司、青島萊德威工貿有限公司、青島贊納國際體育文化有限公司等企業入住學校,在跨境電商工作室建設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受到各家企業自身的影響,合作效果不明顯。企業在實訓條件的投入上力度較小,一些企業入住學校沒有長期規劃,缺乏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只注重經濟效益,入住后不夠穩定,在經濟效益不明顯時即停止合作,因考慮成本等原因在投入上缺乏積極性,育人效果不明顯。
2.缺乏評價體系及激勵措施
跨境電商工作室成立之后,需要系統的工作室管理制度保障其良性運行。就目前跨境電商工作室管理上看,工作室管理制度還不夠健全,特別是在工作室激勵措施和評價制度上還存在不足。工作室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注重實踐技能的獲得,學生學習的跨境電商相關知識與企業實際工作項目脫節,在評價上片面依賴于項目的完成情況,忽略學習的過程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導致評價結果不夠客觀。此外,學生在工作室中,完成既定的項目后,沒有給與相應的激勵措施,導致學生的積極性受挫,進而導致學生在工作室的流動性較大。[3]
3.缺乏時間和精力的投入
跨境電商工作室成立之后,學生團隊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目前的跨境電商工作室的學生包含各年級的學生,但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因其開設的公共課較多,利用工作室進行實踐能力學習的時間得不到保障;而且大一、大二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習專業知識,對跨境電商知識學習較少,在工作室進行真實項目操作存在困難。大三以上的學生在工作室實踐學習中相對來講有充足的時間,但是受到就業、考研的思想的影響,在工作室的時間投入上也不是很理想。而對于指導教師來講,學校的科研、教學等壓力,也導致教師會把大量時間投入到科研、授課任務中去,無法保證對工作室學生項目的全身心指導。
(二)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對策
1.建設校企共同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工作室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校企雙方,要制定共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成立由行業、企業、學校三方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定期開展工作,發揮企業行業的作用,結合行業跨境電商發展趨勢和企業跨境電商崗位需求,逐步完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不斷建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開發慕課等學生學習資源,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開發項目化教學內容情景化的教學模塊,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2.采用多元的評價方法
跨境電商工作室在運行過程中,建立多元化的評價制度,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考評過程中,注重過程考評,以項目為中心,采用任務驅動的學習形式,結合企業標準、行業標準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在評價過程中,依據項目的最終完成情況,根據團隊的任務分工及貢獻程度,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和標準。此外評價要全面,不能單純依賴教師的自主評價模式,積極構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三方評價機制,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評估和實踐操作過程相結合,客觀公正進行評價。[4]
3.增加教師學生時間投入
為保障教師和學生在工作室的時間投入,需要完善激勵督促機制,用業績激勵師生,用制度調動積極性。對學生來說,制定相關的學分認定制度,在工作室進行任務驅動學習和項目實戰,可以與所開設的部分課程進行學分互認。此外,還可以將部分課程作為專業方向課程植入企業工作室,學生在工作室工作的過程,既是一個工作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專業相關課程的過程。每學期末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課程學分的認定,作為學生修讀學分的依據,成績合格,獲得學分計入總學分。教師方面,學校制定教師參與工作室管理辦法,在績效考核、職稱晉升等方面給與保障,以解決教師在工作室投入精力不足的問題。
四、結語
基于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就是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緊緊圍繞行業企業對于崗位能力的要求,結合企業的實際項目運作,通過任務驅動,進行真實情景操作的人才培養。在此過程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高校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通過雙導師制,進行項目化課程改革,校企共同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適應跨境電商行業不斷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胡文靜.應用型本科“校內實訓+企業工作室”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途徑研究[J].商業經濟,2019(3):130-131.
[2] 楊雅芬.高校國貿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跨境電商方向為例[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3(5):69-73.
[3] 賈慧華.應用型本科轉型背景下“工作室”管理模式探究[J].智庫時代,2019(18):61-62.
[4] 張 玉.以大賽為依托的創新工作室式高職教育培養模式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9(18):184.
[責任編輯:馬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