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琳
摘要:面對日益明顯的國際化教育新趨勢,高校英語教師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國際化外語人才的重擔,需要英語教師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在積極引進國際化教學資源、教育課程和教育模式的同時,樹立高等教育國際化理念和視野,加強學習,使自身職業素質、人文素質和政治素質得到提升。此外,高校也要完善英語教師發展服務體系,以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穩步、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際化教育 高校教育 英語教師 素質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45.1 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4-0156-02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劇,各個國家政治、經濟、教育交流也不斷加深,我國想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就需要培養大量具有創新意識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國際化教育背景下,對現代高校教師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高校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學習和利用國際先進的教學資源、教學模式、評價機制,培養更多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推動社會經濟穩步和持續發展[1]。
一、國際化教育給高校教師帶來的挑戰
(一)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在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經濟實現穩定持續發展離不開人才。新時期,對人才專業素質、綜合能力和政治素養提出更高要求,以往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需要,高校老師應與時俱進,結合國際化教育發展特征,創新和完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使所培養的人才能夠符合時代發展需要。
(二)更新教育理念
隨著教育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遠程教育、海外辦學等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增強了專業人才國際流動性,也要求我國高等學校的教育教學要與其他國家教育相接軌,并主動參與國際教育競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學習和應用國外先進的教育經驗,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推動我國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
(三)調整專業結構,改進教學方法
教育國際化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不斷增多,高等學校想要獲取更多優質生源,就要從調整專業結構和改進教學方法兩方面著手,使高校現代化教育水平得到提升,為高等教育體制變革創造有利條件[2]。
二、國際化教育背景下教師需具備的素質
教師是開展英語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最終教育效果,尤其是在國際化教育背景下,對英語教師素質提出更高要求。
(一)政治素質
教師政治方向和立場會對學生政治態度造成直接影響,而教師身上肩負著時代所賦予的立德樹人的責任,只有教師具備較強的政治責任意識,才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為社會進步和發展培養和輸送更多優質人才。
(二)職業素質
教師職業素質與課堂教學質量存在緊密關系,在教育國際化發展背景下,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學習國內外優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拓寬教育視野,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要勇于接受挑戰,通過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思維的應用,實現教學模式創新升級;堅持與時俱進,調整和優化英語課程、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好自身職業發展規劃,更好地順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并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品德素質
教師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國際化教育背景下,要求老師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在保持工作活力的同時,關心和熱愛學生,使各項教學活動順利和高效開展。人文素養。
(四)人文素質
教師向學生教授英語知識的同時,也要引領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國內外優秀文化,使學生心智得到啟迪。
三、國際化教育背景下教師素質提升途徑
(一)樹立高等教育國際化理念和視野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當中,英語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借鑒先進教育制度,將學科、個人發展放到國際參照系中對比,結合高等教育功能、價值和作用,分析現階段高校英語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并大膽借鑒國內外成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使高校英語教育與國際政治和全球經濟實現協調發展。與此同時,高校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育國際化是國際關系中重要的構成部分,對加深世界各國文化認識和構建國際友好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要深化英語教學形式和內容改革,應用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方法,在提高英語教師政治和教學水平的同時,使高校英語教學與國際化相接軌。
(二)加強學習,提升英語教學能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了解當代大學生內心的學習需求,借助互聯網、教學軟件等現代化教育技術和英語教學提問、講解、板書等基本技能,使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教師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使教學能力能夠滿足現代高校英語教學要求。
1.提升教師雙語教學能力
開設雙語課程和引進國外英語教材,使英語教師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提升;深入了解國外教育觀念、歷史文化,運用與國際接軌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
2.培育共享交流文化環境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不再是獨立的探索,而是將世界各地優秀教育工作者集合起來,在共同合作和交流中實現協調發展。高校英語教師在共享交流文化環境下,教育資源、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及教育視野都得到拓展,也為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培養和形成打下堅實基礎[3]。
(三)完善高校英語教師發展服務體系
為了使高校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更加契合教育國際化需求,應結合英語教師發展要求,豐富和創新培訓內容和方式,使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才智和能力,并推動自身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
1.創新教師培訓形式
除了去其他學校學習參觀以外,還應借助社會實踐、在職學位學習、出國進修等方式,讓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先進的英語教育知識,提升綜合素質、英語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好地開展英語課堂教學。
2.加強職前教育培訓
對新入職的英語教師進行崗位培訓,可以采用老帶新的方式,讓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帶領新教師了解課堂授課、作業批改、學生答疑等內容,同時結合教育國際化特征,開設心理學、教學法等課程,讓教師對自身工作有一個全面、細致的了解,并掌握更多有效的教學技能。此外,高校也可以通過完善教師薪酬制度、崗位競爭機制等方式,使英語教師專業素質得到提升,更好地開展英語教學工作[4]。
四、結語
高校英語教師作為高等教育重要實施者,站在高等學校教學科研的最前沿,隨著各國經濟、文化等交流加劇,面對日益明顯的國際化教育新趨勢,迫切需要高校英語教師的英語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能夠滿足教育國際化要求,進而為社會培養、輸送更多高素質國際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麗紅.國際化教育背景下的高校英語教師素質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9(4):76-77.
[2]王思豫.教育生態學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18-20.
[3]張維.加強高等英語教學改革提高高校英語教學質量[J].課程教育研究,2014(2):123-123,124.
[4]李進荔,李學芹.教育國際化背景下以提升學生能力為本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5):70,7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