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媒體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便于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使教學內容情景再現,為教師與學生提供反饋平臺。通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的內涵、類型以及演變過程的系統論述,使思政課教師能夠更加靈活地將教學媒體運用于思政課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發掘每一名學生的潛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媒體 思想政治理論課 管理技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4-0187-02
教學媒體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的出現,使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方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被廣泛運用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而教學媒體因其多樣性的特點,也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概述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的內涵
所謂媒體,指的是在傳遞知識的時候,承載信息、加工信息和傳遞信息的媒介或者工具。從媒體的組成和使用的角度,可以將媒體分為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一種媒體發展成教學媒體必須具備兩個要素:第一,必須以傳遞教育教學信息為目的;第二,必須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所有的媒體都可以用來傳播教育信息,但不是所有的媒體都可以稱為教學媒體[1],例如:電影、電視在過去只用于娛樂,它只能是傳播媒體。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就是指教學媒體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能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被使用者控制和操縱,可以存儲、表明、傳送和傳達教育教學信息,促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包括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也包括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媒體。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的分類
(1)按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的時間發展順序,或按照是否用“電”,分為傳統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2]。傳統教學媒體是指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材、模型、黑板、粉筆、掛圖、標本等;擴大范圍,可以是老師,包括思政課教師的語言、手勢、表情等;再擴大范圍,包括實驗室、校園環境、實踐基地等。現代教學媒體指近年來運用科學技術發展起來的電子技術媒介,也叫做電教媒體,主要有:幻燈片、電視、投影、電影、計算機等。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依據媒體制作方式可以分為印刷媒體和非印刷媒體。印刷教學媒體是指各種通過出版社印刷出版的教學資料,如:教科書、辭典、報紙、試題等。非印刷媒體指各種電子媒介和少量非印刷的傳統教學媒體。
(3)按照使用者的習慣及其使用方式,可將教學媒體分為教學輔助媒體與學生自學媒體。學生自學媒體是指老師不在的時候,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的媒體,如電影、計算機網絡資源等;教學輔助媒體是指可以協助老師完成課堂教學的媒體,如投影、幻燈片,多媒體課件等。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的演變過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大致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3]:
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初,傳統教學媒體在高校思政課中占主導地位。1950年10月,在教育部下發的文件中,批評一些教師“用舊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同時,教學媒體的建設逐漸展開[4]。隨著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掛圖、標本、實物模型等直觀性教具開始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積極為教師創造條件,盡可能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育,提高教學效果”,以電視、投影、電影為主的視聽教學媒體開始被重視。
第二階段,“85”方案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充分利用影視資料等視聽教學媒體,開展電化教學。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進入廣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第三階段,“98”方案時期。教育部舉辦了許多關于多媒體課件的比賽,激發了高校思政課教師對制作和使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輔助課件的興趣。2003年,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他們積極尋求思政課改革的措施,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第四階段,“05”方案時期。中宣部、教育部提出要在“大力推進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的同時,“建立教學資料數據庫,實現資源共享”[5]。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數據中心、積件式課件的建設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的管理技巧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被廣泛采用,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教學媒體對教學的影響作用。面對不同特點、不同性能的媒體,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利用,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首先,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來說,每個不同的教學媒體都有其優勢和特點,部分教學媒體的教學效果會明顯高于其他的教學媒體。例如,在向學生展示情境的時候,現代教學媒體中幻燈投影可以圖片、聲音、動畫、影像資料的方式向學生們展示該風景的顯著特點,讓學生得到視覺和聽覺雙層次的感受。所以,在選擇多媒體教學時應根據媒體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媒體,合理利用,不要為了追求華麗而偏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題。
其次,多媒體教學的使用會使教學容量增加,一些與教學目標無關的內容可能會分散學習者的注意力,讓學生感覺眼花繚亂,抓不住課堂內容的重點。如果學生只是觀看老師的演示,師生之間沒有互動,沒有課堂反饋,那么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是沒有任何創造力的,這并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開展現代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生為本”。
3.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特點選用合適的媒體教學,還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媒體輔助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積極參與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開發符合課程改革需要、迎合學習者求知心理的新的教學媒體,進而促進教學發展,提高教學質量。20世紀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著全面提高教學水平的目標,積極地開發使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先后建成了語音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為教師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方便。
四、結語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根據各類教學媒體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因勢利導、合理使用。針對運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機應變;同時,還要提高使用現代化教學媒體的能力,學會研究開發新的教學媒體,激發每一名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挖掘每一名學生的潛能,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真正發揮教學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優勢,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田甜.現代教學媒體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學生視角[D].南京:東南大學,2012.
[2]賴昀.對現代教學媒體分類方法的質疑與改進[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9):155-157.
[3]牟德剛.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設置的沿革[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10).
[4]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李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媒體形態的演變進程和基本經驗[J].思想理論教育, 2010(1):57-6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