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兆玥
【摘 要】我國兒童劇的發展及研究時間并不算很長,但是研究的范圍卻比較廣泛,簡單來說就是博而不精。兒童劇最大的特點就是寓教于樂,這也決定了它本身存在的教育意義和娛樂功能。兒童通過觀看和參與兒童劇會感到快樂,同時在觀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被教育與熏陶。目前我國兒童劇的發展可以說是如火如荼,全國各地陸續舉辦了各式各樣的兒童劇演出季,展演國內外優秀的兒童劇劇目,已經形成了持續性的活動品牌,如中國兒童戲劇節,“春苗行動”等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以上。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國產兒童劇的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北上廣等部分發達地區,且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兒童劇;現狀;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J82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6-0023-02
近年來,隨著兒童劇市場的不斷發展,兒童劇演出觀眾人數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2018年全國兒童劇觀眾人數達到了534萬人次,比2017年增長了11.3%,與話劇觀眾人數基本持平[1]。隨著國家二孩政策的全面開放,兒童劇消費群體勢必迅速擴張,可以大膽預計,未來兒童劇的觀眾人數或許有望超過話劇觀演群體。
由于兒童劇市場需求的不斷提高,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專業兒童劇市場,同時各種專業兒童演出節、演出季的舉辦也使得兒童劇市場活躍度不斷增強。2018年全國兒童劇演出場次達到了11459場,較之2017年增長了10.4%[1]。但是,我們也應當注意到,雖說近年來國產兒童劇的長勢喜人,但我國國產兒童劇的行業現狀及其日后的發展仍然是一個不小的課題。
一、既混亂又活躍的兒童劇商演市場
近幾年,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新一代年輕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謂是下足了心力,在拓寬孩子的眼界及培養文化素養方面越來越關注,所以,帶孩子看兒童劇就成了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這也就進一步擴大了兒童劇的市場,從而促使各界資本紛紛圍繞孩子進行諸多布局,兒童劇也成為了這諸多布局中的第一步。兒童劇,這兩年也被稱作“親子劇”,家長的意識決定了這個市場的走向。因此,越來越多的專業兒童劇制作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頭來,這也帶動了一系列兒童劇產業鏈的發展。一項產業的發展,必然會有敏感人士立馬著眼于這塊市場。于是,我國的兒童劇,就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兒童劇了,而是融入了多媒體科技于其中,制造出了3D效果的兒童劇,以及對經典兒童劇的改編,開辟了兒童劇觀演關系的新模式。這對于我國文化產業中兒童劇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活躍,確實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可是,正是由于這一項突然崛起的產業的迅速發展,暴露出了我國現階段兒童劇商演市場的混亂。首先我們發現市場上對于好的劇本并沒有一個標準,國內大部分兒童劇都是改編自經典兒童劇目,或者直接使用經典童話的劇情。市場上比較認同的、高票房的劇目,大多都是安徒生、格林童話延伸出來的故事。而且中國家長習慣說教,“家長們看完了劇會發朋友圈,不是夸你,就是罵你。如果看完以后,家長不開心,這個劇目就死掉了;如果家長受到觸動,口碑就傳播出去了[2]”。所以在我看來,目前國內的兒童劇市場是以家長為導向的,這就背離了一開始兒童劇創作的初衷。其次,如前所述,資本在兒童劇領域也早就嗅到了金錢的味道,投入多,劇團賺得卻很少,質量也并不讓人放心,原創內容缺乏,盜版內容泛濫,能稱得上是優秀兒童劇劇目的少之又少。
二、新形勢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兒童劇市場
上網搜索最近有什么新上演的兒童劇就會發現,上映的劇目無非還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的那些故事,比如《綠野仙蹤》《三只小豬》《小飛俠彼得潘》《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等,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型兒童劇劇目少之又少。這是因為,除了專業的國家類兒童劇團隊,私營的小型兒童劇團隊也層出不窮,但是他們又缺乏足夠的資金去創作并編排一部新型兒童劇,只能改編已有的舊劇目,且舞臺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很多舞臺劇的表現手法比較過時,形式單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和家長們的體驗感,造成了觀眾逐漸流失,從而走向惡性循環。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我們不難發現,北上廣兒童劇市場依舊保持穩定,市場發展相對成熟,不論是演出場次還是票房收入在全國范圍內都名列前茅,仍然是全國兒童劇演出的主要聚集地。首先,就目前形勢看,今后兒童劇市場還將迎來更進一步發展。雖然目前國內兒童劇存在題材老化、互動性差、觀賞性差等問題,部分兒童劇粗制濫造,嚴重影響了國內兒童劇市場的發展,但是隨著IP市場的發展,根據動漫、影視、游戲等改編的兒童劇持續走俏,也為兒童劇的發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動力。其次,雖然我國藝術教育近幾年不斷發展,但是我國的藝術教育依舊存在著資源偏差、環境不公、職能欠缺等方面的短板問題。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現在我國的兒童劇創作者們有一些已經真正意識到了兒童劇其實不單單是給孩子們“玩樂”的,兒童劇應該是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孩子們認識世界,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處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3],因此我們現在的國產兒童劇之所以為大家所詬病,過于幼稚,主要還是因為沒有俯下身子來切實去考慮孩子們的所思所想。再次,隨著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兒童劇市場在不斷擴大,兒童劇的創作主力也在不斷增加,創作資源也是豐富多樣的,比如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故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我們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文化印記十分豐富,包括小說、寓言、神話傳說、戲劇、故事等,這其中就有已經拿來借鑒的《小馬過河》《西游記》等國產優秀兒童劇劇目,而我們的木偶戲、皮影戲等傳統戲劇形式,也可以為當前的兒童劇市場的創新發展提供借鑒。
三、關注兒童需求,明確兒童劇判斷標準
對于這一點,劇團要承擔一部分責任。因此,在選擇和鑒別劇目上面,劇團就要多費心力。首先,選兒童劇最安全的辦法莫過于看劇團,因為劇團和演員的素質是成就作品優劣的核心部分,例如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香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臺灣紙風車劇團等藝術劇院出品的兒童劇,它們之所以能夠博得家長和市場的青睞,主要就在于它們關注兒童需求,走進兒童生活,因此深受兒童認可。比如北京兒藝創作的《胡同.com》,劇中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小朋友們住在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大雜院里,除了土生土長的老北京“奇葩”爺孫倆,還穿插著很多生動的人物,小朋友們在其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影子,自然倍感親切。這其中有跟班兒大爺、懂事兒大媽、胡同串子……他們都以北京人獨有的幽默方式,或用嬉笑怒罵的方式表示開心,或用認真嚴肅的態度說著開玩笑的話,讓觀看的兒童們倍感親切。劇中人物對于孩子們來說理解起來沒有難度,讓他們覺得好像里面的人物就是自己身邊的三大叔二大嬸。而且劇中的其他“物件”也基本上都是按照孩子們的心理和理解力創作的,比如北京那些會說話的老物件兒就成了其中重量級的“演員”:云鑼、黃包車腳鈴、“喚嬌娘”撥浪鼓……這些已經消失于街市,只能存留于“博物館”的聲音,對于現在的孩子們來說也是一種趣味,一種學習了解“歷史”的機會。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國產兒童劇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兒童劇的演出劇目數量不斷上升,可是質量卻沒有提高,劇本水平參差不齊,觀眾滿意程度普遍不高,寓教于樂做得不是很完全。兒童劇在我國算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朝陽產業,我們必須利用一切優勢將這項朝陽產業發展起來,使其成為一項真正的“新興產業”,畢竟我們的國產兒童劇還有很大的發展進步空間,潛力不可小覷。
參考文獻:
[1]2018年中國兒童劇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報告目錄[R].中國市場調研在線.
[2]時代財經商業頻道.兒童劇市場熱利潤?。骸氨l”還是“虛火”?[OL].
[3]徐健.給孩子更多的寧靜與純真——對當下兒童劇創作的思考[J].戲劇文學,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