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文 李亮 肖艷娟 鄒浩


摘 要:在這個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不斷完善與運用的時代,如何借助這些技術使得傳統企業有一個新的發展,更好地融入當今多元化的市場,而在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統茶企業仍存在許多問題。本文以安化黑茶為例,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背景之下,結合安化黑茶產業發展的現狀,淺析黑茶產業在傳統發展中的一些劣勢,并用相關技術提出安化黑茶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大數據;安化黑茶;產業;發展
一、引言
就目前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發展情況而言,各行各業都在不斷推進相關技術的融合與運用,不斷優化產業,茶葉源于中國,而且就茶葉產量與種植面積等都一直領先于世界,但是又由于技術落后、經營粗放等嚴重缺陷,如果不考慮茶產業的轉型與發展優化,堅持以傳統的模式運營,也就很難繼續立足世界茶產業的頂峰。
此前也有很多學者對安化黑茶產業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例如參考文獻7中就提出要通過互聯網來研究對安化黑茶產業的相關企業的經營過程進行改制以謀求發展;參考文獻5中提出針對目前我國茶產業技術與經營的問題,構建大數據平臺以指明發展方向。我們也通過調查發現傳統的安化黑茶產業存在諸多問題,如市場影響力有待提升,產能供給過剩等問題。但有關文章與研究并未給出更為實際與具體的措施,內容也不夠詳盡,因此還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
本文以安化黑茶為例,結合有關數據與圖表,分析安化黑茶產業當前的發展現狀,并運用互聯網與大數據的相關技術,去分析與探討出安化黑茶產業信息化、智能化的相關建設,并且構建與應用一個簡單的安化黑茶大數據平臺。最終提出安化黑茶產業發展策略的方向。
二、安化黑茶產業發展現狀概況
“三尖”、“三磚”、“一卷”是現如今安化黑茶的三個主要品種。三尖茶又稱為湘尖茶,指天尖、貢尖、生尖;“三磚”指茯磚、黑磚和花磚;“一卷”是指花卷茶,現統稱安化千兩茶。自從2017年安化黑茶榮獲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起,品牌價值迅速提升,2018年,中國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價值評估鑒定安化黑茶品牌價值27.74億元。近年來,由于“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入實施,安化縣也開始大力開拓內銷與海外市場,如今黑茶產品成功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臺灣等城市和地區,同時遠銷俄羅斯、德國、日本等海外市場。
據歷年數據統計,2017年,安化縣茶園總面積達到33萬畝,茶葉總產量達6.6萬噸,比上年增長9.8%,綜合產值152億元。2018年,全縣茶園面積35萬畝,實現茶葉加工量8.2萬噸、綜合產值180億元,茶業稅收3億元。如下表所示2014年至2018年安化縣黑茶產業發展數據。在第十四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安化縣獲評2018中國茶葉品牌影響力全國十強縣(市)和2018中國茶葉百強縣并綜合排名第四。預計2020年安化黑茶產值可達300億元,到2025年爭取實現產值500億元。
隨著在當今互聯網與大數據影響下,茶葉相關產業都在進行全面與加速發展,而利用“互聯網+”的模式改變了如今在某部門或企業內部的傳統模式,形成了在產業上下游、合營主體之間以最低的成本交流,從而實現茶葉產業資源的優化,提升綜合效益的目的。技術落后、經營粗放等嚴重缺陷又因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安化黑茶也不斷形成具有競爭優勢與發展潛力。
就當今的大數據環境來看,在這大數據的時代,茶葉市場開始將大數據技術與茶葉銷售模式等相結合,不少茶商家開始通過數據化的銷售途徑推廣自己的產品,但不難看出現有的這些技術都不科學,缺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雖有益處但是經不起當今大數據時代不斷發展帶來的挑戰。倘若以傳統的安化黑茶產業模式進行生產與銷售,在電商銷售沖擊的今天就難以在市場上具備持久的競爭力。
三、“互聯網+”與大數據背景下安化黑茶產業發展的問題分析
1.商品品牌保護有待增強
因為近年來安化黑茶產業的不斷發展,使得“安化黑茶”的知名度不斷提升,于是也有了許多假冒品牌的出現,這是許多產業在快速發展中都會存在的一個問題,這對于之前未考慮到品牌保護的“安化黑茶”而言深受其害,甚至出現了侵犯“安化黑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現象,這種種行為都嚴重破壞著茶產品的健康發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成立了安化縣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茶業協會來全面管理,但是由于執行成本過高,且缺乏有效而又全面的管理。部分廠家一味地追求利潤最大化,忽視了質量的保證,讓假冒偽劣產品有機可乘。這一系列問題都有損于“安化黑茶”產品發展帶來的效益與廣大消費者合法的權益,故而安化品牌保護有待增強。
2.物流系統建設不完善
茶葉產品流通準入門檻較低,大部分地區以茶農和茶場自產自銷為主。導致供給側效率低下,無法將產品高質量高效率地提供給需求側的消費者。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茶葉資源,為茶葉產品的供給側和需求側創造可互動的平臺;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在茶產品物流的各個環節最大程度降低成本,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的問題。且安化縣地形特殊,交通不發達,物流運輸需投入大量時間,致使服務質量不高,影響客戶的體驗。
3.缺乏互聯網相關人才,未建立完整體系
我國互聯網發展較晚,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尤其缺少互聯網茶產業的人才、技術和資源。大部分茶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企業沒有意識或者沒有能力建設信息化生產管理的服務平臺,并且僅通過簡單的電商銷售模式將線下產品搬到線上,基本沒有創建信息化框架體系。線上使用微商等渠道以直銷的形式來進行銷售,銷售渠道十分不規范。缺乏分析思想和網絡營銷推廣的技巧,而網絡營銷對人才的要求又較高,相關人才稀缺,也是制約“互聯網+”網絡營銷模式的一大問題。
四、互聯網與大數據的安化黑茶產業發展策略
1.創造安化黑茶品牌價值
要鼓勵茶農成立代表自身利益的茶產業合作社,提高合作社生產力、管理能力和經營能力,嚴格落實茶產業合作社產品質量標準,鼓勵合作社建立自有茶產品品牌,讓茶產業合作社發展壯大起來。創建自有品牌后要加以保護,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在創立自身的品牌過程中,也要面對市場,做好相應的調研工作,并做好安化黑茶的一個品牌定位,提出某種或某類主打產品,對其進行推廣宣傳,進一步上升到安化黑茶產品的品牌塑造,不斷獲取消費者的好感度,接著就是對該類品牌形象一步步優化,最終產生一個品牌的影響力,也要將銷售市場面向國外市場,在國家大力倡導的“一帶一路”與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的背景下,積極響應相關政策,從而達到提升安化黑茶品牌價值的目的。
2.整合安化黑茶銷售渠道,降低物流成本
大力推廣企業對茶葉進行集中采購并加工出售的流通渠道,這樣的流通渠道能夠對茶葉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更加有利于茶葉產品的推廣銷售。而對茶葉資源的整合,則可以借助互聯網電商平臺來實現,合理地利用電商平臺能夠縮減渠道商、減少利益鏈,從而達到茶企、茶商、消費者三方的共贏。再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物流成本是流通運輸的關鍵點,推動商貿、供銷、郵政、電商互聯互通,加強從村到州里的物流體系建設,優化配送路線,利用大數據分析,提高商品配送率,降低茶葉物流成本。從傳統的安化黑茶產業模式,發展成結合“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互動的平臺,是安化黑茶產業不斷優化發展的終南捷徑。
3.構建安化黑茶“互聯網+”銷售體系與大數據平臺
運用“互聯網+茶產業”模式來發展安化茶葉,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的互聯網和茶產業。對于沒有任何產業基礎的貧困地區,首先這些地區在“硬件”上應該逐步健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包括加強道路交通設施建設、產業園和種植區土地規劃和建設、物流系統建設、網絡設施建設等。“互聯網+農業”的宏觀環境的構建主要依托與政府的支持。
而安化黑茶大數據平臺的構建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在資金與政策上的支持,還需要有能力并且擁有高端IT與農業經營背景的骨干企業來建設茶葉大數據平臺,而建立這樣一個平臺也具有一定的風險與難度,需要由簡至難,分階段完成構建。然而建立茶葉大數據平臺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是毋庸置疑,無法估量的。茶葉大數據平臺架構模型如下圖所示:
4.引進培育互聯網相關專業人才
安化黑茶企業應從制定長期戰略規劃,可以考慮與在農業工程方面具有較強實力的高校進行合作,定期引進專業人才,加強系統培養。在“軟件”上要培育一批愛農業、會網絡的互聯網農業復合型人才,建立網上茶產品銷售平臺,利用網絡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逐步實現茶產業的網絡化生產管理,建立起“互聯網+茶產業”的產業基礎。所謂專業人才,應該具備著掌握計算機與網絡技術應用的能力,也能快速了解相關產品的基本信息,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企業與茶農創造經濟收益。與此同時,也要引進一些深知網絡營銷的人才,對安化黑茶產品品牌在互聯網中進行推廣。這類相關互聯網人才更是茶企適應時代潮流轉型的關鍵所在。
五、結語
在“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任何產業只有融入了這些技術的優勢,才具備了發展機遇。而安化黑茶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有著深厚的地域品牌價值。觀察往年來安化黑茶產業發展的數據,不難看出茶商、茶企都開始注重這些技術的利用,其產量產值等都有著明顯的增長,但是想要更為科學高效的發展,還需要不斷探究,至于如何去探討正如本文提出的運用“互聯網+茶產業”模式來推進傳統企業模式與互聯網的融合;構建茶葉大數據平臺;整合安化黑茶的銷售渠道等都是基于互聯網與大數據的發展方向,各種細節還需不斷商討優化。
參考文獻:
[1]田莉,尹全勝.互聯網+的內涵及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6(27):74-75.
[2]程舉,王廳,朱海燕.安化縣“茶旅一體化”發展資源優勢、特點與策略[J].茶葉通訊,2018,45(03):62-64.
[3]張帆,謝念祠,楊文波,黃靜,周浩,包小村.益陽市茶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茶葉通訊,2018,45(03):52-55.
[4]余華.基于互聯網與大數據的茶葉產業發展路徑分析——以湖北省為例[J].福建茶葉,2018,4.
[5]王鑫,居凱,盧汝金,歐陽偉賢.“互聯網+”茶業經營新思路[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8):7-9.0(12):81.
[6]武亮.“互聯網+”視角下茶產業品牌的困境、突破與新思路[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8,16(06):55-58.
[7]孟濤,陳琳,曾鑫,黃雨習.“互聯網+”背景下的安化黑茶企業發展策略[J].茶葉通訊,2017,44(01):47-50.
作者簡介:孫國文(1999.03- ),男,漢族,湖南益陽人,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李亮(1999.06- ),男,漢族,湖南常德人,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肖艷娟(1983- ),女,漢族,湖南益陽人,碩士研究生,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鄒浩(1986- ),男,漢族,湖南長沙人,博士研究生,湖南財政經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系統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