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 范月華 馬珀
摘 要: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的重要職責[1]。但是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多為非師范類院校畢業,雖然專業理論研究層次高,但缺乏教學基本功實踐和鍛煉、專業實踐技能及服務社會能力薄弱,對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理解不深。通過各類教學比賽的參與,將有助于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對提高其教育教學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青年教師;教學比賽;成長
為深入推進課程改革,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實施高效課堂,更為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2],形成優秀的教師梯隊,各級各類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活動應運而生。近年來,筆者團隊有幸參加了山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山東省職業院校信息化大賽、山東省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和全國農業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路走來,備賽參賽的過程雖然充滿艱辛,但整理行囊卻也是收獲滿滿。我們愿意將自己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帶動更多年輕的教師共同進步。因為教學比賽,是展示教師風采、提高教師能力的重要平臺,更是磨煉意志、開闊眼界,提高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
1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校提供的平臺
競賽考驗的不單單是個人的自信與實力,也承載著背后團隊的支持與付出。我校近幾年將青年教師能力提升作為了教學工作重點,也正是通過這個平臺讓很多年輕教師有了提升和鍛煉自己的機會。各種各樣的培訓、專題講座以及專家評課有助于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而常規化的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微課比賽以及青年教師教學比賽給老師帶來壓力的同時,也確實提升了大家的教學水平。很多年輕的教師都是借助于這個平臺,付出了較多的汗多,收獲了更多的肯定。
對于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學校會考慮到年輕教師經驗不足,指導年輕教師與優秀教師組成“幫扶小組”[3]。記得筆者第一次講授《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這門課程時,對課程定位、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把握不準,那個學期的自己既是老師也是學生。只要一有時間,就去主動去聽優秀教師的課。聽課過程中,邊學習邊思考,在學中教,教中學,通過優秀教師的親自示范和指導幫助,不但對教學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學方法也得到了改進,同時還能從優秀教師規范的板書以及嚴謹的授課態度,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
2 優秀的選手離不開團隊的通力協作
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只有團隊凝聚在一起,才會爆發出無窮的力量[4]。每次參加比賽,學院領導總是第一時間為參賽選手組織好備賽團隊,工作都暫由其他老師接管。可以說,團隊的無私付出是青年教師取得成績的堅強保障,團隊的通力合作是優秀選手的孵化器。
2019年,我院青年教師代表學校參加了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院領導親自擔綱組織了備賽團隊,在準備校賽的過程中,由學院領導和老師組成的聽課團隊,多次從專業知識、語速控制、儀態儀表等各個細節進行指導。在講解游標卡尺的使用時,為了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面對評委講課和平時面對學生講課時的區別,優秀教師親自示范。院領導還反復對備賽團隊說“比賽是集體的事,有困難我們一起扛”。領導的鼓勵和團隊的幫助打消了參賽教師的顧慮,讓參賽教師信心倍增。
復賽時需要提交一堂45分鐘的課堂教學錄像,而且不允許剪輯。為了能讓參賽教師專心備賽,呈現好的課堂效果,從教室選擇、桌椅擺放到師生著裝等,團隊其他老師承擔了大量細致而瑣碎的幕后工作。備賽期間,正值清明放假,團隊老師放棄休息,大家就一起加班,其他老師也帶著班里的30多名學生一起錄像,教務處領導也趕來聽課,為參賽選手把關。
參加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時,需要提交參賽課程20個課時的教學設計及ppt課件。時間緊,任務重,雖然是一個人參賽,但是背后卻有老師幫忙優化課件、整理相關資料、幫助準備講課用的工件和儀器,并幫忙管理班級。看到團隊老師們的無私幫助和辛勤付出,參賽教師只有加倍努力,才能不辜負團隊的心血和期待。參賽教師利用每天中午、沒課的時間以及所有的周末、節假日,獨自一人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練習。20個課時,一節一節,不斷重復,不厭其煩,精確控制講課時間、熟練講課內容。
榮譽的取得,不單單凝結著個人的拼搏和汗水,更沉淀著整個戰斗團隊的無私付出。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幫助,團隊的集體協作,是敦促個人勇敢前行的不竭力量,更是其取得成績的有力保障。事實證明,優質的教育離不開團隊的合作,優秀的教師離不開團隊的支持,要有所成就,就必須進行團隊合作,共同發展。
3 參賽的經歷成為教學能力提高的基礎
任何一個比賽對于參賽者而言,都希望能夠取得一個好的成績,而要想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肯定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每次參賽,參賽教師都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包括近幾年出版的教材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等,對比知識點的側重和知識的更新趨勢,及時了解最新的前沿技術,整理出大量素材資料。認真觀摩和研究網上的優秀作品,提煉亮點,整理思路。一次次的試講和聽課提高了參賽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一遍遍的修改課件磨煉了耐性。盡管準備過程十分艱辛,但卻收獲了更多的知識和從容面對比賽的信心和能力,也讓自己越來越自信,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通過參加各種教學比賽和活動,參賽教師對如何上好一堂課有了更多的思考。各類教師比賽都將教師能力作為考察的重點,而教學能力不單單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包括教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手段的應用能力等,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俱進,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尤其是在參加完信息化大賽之后,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信息化技術手段的應用是一定會成為未來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們的課堂就應該借助各種信息化技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近幾年來,特別注重課程思政,如何將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也是考驗青年教師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例如,機械類專業的學生,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按照課程思政的新要求,在學生學知習技的同時,將學生個人理想與社會擔當有機結合。
通過參加各類比賽,參賽選手可以有機會和許多優秀的教師同臺競技,通過切磋交流,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也對職業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4 小結
因為年輕,我們將不負芳華扎根教育這片沃土,勇立潮頭,做時代的弄潮兒;因為信念,我們將不忘初心放飛獻身教育的夢想,不輟創新,做教師的排頭兵。作為青年教師不但要注重自己基本功的錘煉,更應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具有團隊意識、創新精神的綜合型教師。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教學經驗相對欠缺,使用新技術的水平還有待提高,教科研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向專家學習,不斷成長,立足課堂,潛心教學,做一個學習型、發展型的老師,做一名有魅力的老師。在職業教育領域慢慢地實現著自己的價值。借助學院提供的平臺和機會,開闊視野,鍛煉能力,能夠在一系列的大賽中脫穎而出,逐步實現自己向優秀教師隊伍靠攏的夢想。
參考文獻
[1]李勉媛.對大學職能認識的新發展[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6(3).
[2]范興國.初中思品課堂的無效教學行為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2.
[3]趙曉龍.淺議學校如何培養青年教師[J].小作家選刊,2016(1).
[4]閔梅梅.淺談團結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新課程·中旬,2016(1).
作者簡介
劉鳳(1985-),女,山東文登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機械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