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的公共藝術課教學從無到有不斷發展成熟,近來在中職教學法改革中所倡導的發揮學生主體性、聚焦學生學習的背景下,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試圖從五個方面來論述美術欣賞課中自主式學習的教學模式探索及模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作用。
關鍵詞:任務引領;自主;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能力
中等職業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課在教育行政部門的關心下從無到有并逐步地發展成熟,課堂教學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近來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法改革中倡導的“發揮學生主體性,聚焦學生學習,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1]的背景下,教師們努力把課堂主體交給學生,把教學活動變為在教師主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逐步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在自主探討交流中鍛煉和培養了綜合能力。
在美術欣賞課程中,如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的探求成了教師們不斷探索的課題。筆者在經過多年中職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實踐后試圖努力構建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今以《八大山人花鳥畫作品欣賞》一課為例,論述美術欣賞課中學生自主式學習的過程方式特征。
本課課題選自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職業學校職業素養系列教材之一《職業學校職業素養系列教材*名畫百幅賞析》,該教材為楊琪教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課根據該教材54、56內容,結合教學需要進行了整合。對教師來說,教材不再是“圣旨”,它無非是個“例子”。[2]此課的教學目標為了解八大山人寫意花鳥畫的藝術特點,培養學生理性分析欣賞作品的方法,促進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自信。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征。[3]通過對中職學生學情的分析我們覺得學生普遍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學習差異性較大,課堂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興趣不大,因此采取在教師的主導下,發動學生自主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生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征的需要。
1 設置自主學習的方向
教學以任務為引領,提出問題,把問題成為自主學習探求的總方向。任務方向的設置實現了教師課堂教學的主導性,學生在課堂自主的探求中得到答案。任務引領的任務需是直指課題,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并成為了整堂課學生自主學習中所要解決的問題。本堂課課題顯示包含內容一是作者、二是花鳥畫作品,作為任務引領的導向設置告訴學生八大山人為中國古代的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由此引出問題,既然八大山人是中國古代的十大文化名人之一,那么他是一個怎么樣的畫家,畫的是什么樣的作品。
2 設置在大任務下開展自主學習的逐層推進
總體思路是產生學習內容后解決學習內容,不斷反復推進逐層解決學習內容。產生學習任務→由學習任務設置學習內容學習→檢測學習實效→由檢測結果產生新的學習內容→檢測學習實效→產生進一步的學習任務→布置作業鞏固學習及檢測實效后續學習。
在《八大山人花鳥畫欣賞》一課中,產生的學習任務是八大山人是一個怎么樣的畫家,他的畫面是怎么樣的畫面,由此設置的是了解八大山人及作品的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尋求解決,再檢測各自學習效果,根據檢測產生新的學習方向,認識八大山人的畫面境界和精神境界并進行深入認識八大山人畫面的水墨技法及構圖特點,接上一步驟再檢測學習效果,由檢測效果推導本課重點內容進行進一步學習。最后網上查找八大山人的其他作品進行評述及檢測實際效果后的后續解決。
由此可見根據實際效果逐層推進,能很好地不斷解決學習內容。
3 自主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課堂交給學生那么整堂課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內容都是比較多的。如果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一成不變,勢必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分階段學習的方式需要多樣性。在《八大山人花鳥畫作品欣賞》一課中,學生逐步推進自主學習,在產生任務后首先開展第一階段視頻觀看的學習,視頻結束之后進行的測試方式為掃二維碼問卷星的形式開展,測試結果實時展現,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根據測試結果進行第二階段的學習,第二階段的學習采取推送學習包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開展。
現在人們對合作學習小組(cooperative group learning) 的潛力的興趣日益濃厚起來,因為它有助于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同學們可以通過課堂里的互動和對課堂的積極參與來彌補差距。[4]因此為了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第三階段的學習為開展小組的討論與交流,這既豐富了自主學習的形式,也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團隊精神。學生的交流發言更是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評述和概括能力。
在課中的三個學習包是預設的學習內容,根據學習測試結果選定八大山人的畫面境界及精神境界二個學習包作為主要花時間學習的內容。但作為自主學習第三階段的合作學習小組的討論交流則三個學習包由三個小組各領一個問題進行左右前后學生小組討論。組長把各自討論結果匯總提煉出本組討論的結果在班級中進行交流發言,這種自主學習形式讓每一個學生得到了參與,在討論中提高了認識。因為學生自身的參與所以在課中學生的主動性比直接聽課效率提高了很多。
學生在小組的討論與交流中可能會流于形式或在交流中偏離了主題,這就要求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應加強巡視并對學生進行討論指導。
美術欣賞的重要環節是對作品的鑒賞評價。鑒賞評價在本堂課中體現為學生的討論發言,而討論發言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左右前后座位學生的交流發言,第二階段是組長概括本組成員討論要點進行班級交流發言。第三階段是課代表匯總三個組長發言的要點進行概括總結出八大山人繪畫的特點。在分階段的發言中學生不斷進行鑒賞評價并逐步推進概括與總結,從學生的分層發言來看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對八大山人畫面的境界進行強化學習,所以第四階段學習采取的形式是體驗與比較。由于這階段的學習形式與前面學習的方式不一樣,學生同樣保持著學習的熱情,體驗的形式是按照八大山人的畫面中的繪畫元素組合成八大山人式的畫面,在拼拼組合過程中不斷體會著八大山人的畫面樣式,嘗試著還原八大山人的畫面境界,拼拼組合是充滿著樂趣的,體現著學做一體的教學精神。最后在自己的畫面與八大山人畫面的評價比較中學生敘說著八大山人畫面的巧妙。
4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自主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課堂上的應用也日益趨于廣泛深入。充分運用生活中常用的手機性能深入開展課堂的自主式學習,把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下的課堂教學活動,體現了學生掌握情況用數據來說話。首先課堂設計中的自測采用掃二維碼顯示題目,學生自行在手機上答題,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實時在大屏幕上查看學生答題效果。同時“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學習的結果,會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因為學生知道自己的進度、成績以及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成效等,可以激起進一步學好的愿望。同時,通過反饋的作用又可及時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及時糾正并激發起上進心。”[5]教師根據實時的數據統計分析結果,在預設的教學目標中選定重點教學目標內容。
其次把預設的教學目標內容以學習包的形式運用信息技術發送至學生手機端,學生根據顯示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后,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信息技術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成為了學生獲取知識內容的重要途徑。
同樣為了檢測學生們整堂課的學習成效,課堂結束時進行的小測也進行了數據統計分析,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依據。
5 自主式學習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學科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6]。它有利于引導課堂教學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技能轉變到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的目標軌道上來[7]這就要求把育人融于學科教學中,正是學生自主式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促進了學生各種素質的培養,實現了學科教學目標。
自主式學習的開展使學生學習的方式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獲取知識,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在被不斷激發。在《八大山人花鳥畫作品欣賞》課中主動接受知識的方式為視頻觀看、小測、討論交流發言、體驗操作,每一個環節都需學生在過程中變為主動地接受知識,這些方式也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學生在參與中去了解八大山人作品的興趣也變得更加濃厚。
在合作學習中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八大山人花鳥畫作品欣賞》課中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兩處,一是針對學習包的學習問題進行討論交流,二是在體驗環節中相互研究探討尋找組合八大山人畫面式樣的方法。通過討論交流與合作完成體驗讓學生理解自主式學習可借助團隊的力量能使自己獲取更大的進步,也是今后終生學習的有效方法。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學生相互的討論交流發言提升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通過語言的交流發言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在《八大山人花鳥畫作品欣賞》課中對八大山人的花鳥畫的筆墨、畫面及精神境界進行交流時需組織好表達的語言,對自己要發表的觀點需羅列好例證。相互的語言交流則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八大山人畫面的認識,加深鞏固了自己已學內容,通過同伴的發言則認識到了自己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漏洞也向同伴學到了精彩的見解,思維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
在自主式學習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組織概括及其他能力。如在《八大山人花鳥畫作品欣賞》課中,四人一小組與整個小組的組織討論交流與內容要點的概括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在學生自主學習活動中對于內向及不善言辭的同學在四人一小組的合作學習交流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對于平時沒有機會交流表達的同學來說這樣的學習形式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機會。
整堂課通過課堂中的前測、后測與學生在課堂中的討論與發言的效果來看,學生能很好地融入于學習中,學習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能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實施美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8]現在中職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的不斷深入研究,有助于我們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人文修養,有助于達到我們的課程目標,當然面對新的形勢、新的要求對于教學研究我們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開展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第八屆教師教學法改革交流評優活動的通知[z].2019-30:2.
[2]周興達.美術教師課程領導:由碎片走向一體化[J].中國美術教育,2016(5):23.
[3]劉舒生,董燕橋.教學法大全[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0:634.
[4]Thomas L.Good Jere E.Brophy ,透視課堂[M].陶志瓊,王鳳,鄧曉芳.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42.
[5]顧援.課堂教學理論與策略[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77.
[6]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0.
[7]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0.
[8]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的通知[Z].2013-2:1.
作者簡介
宋慧敏(1972-),男,漢,上海松江,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中學一級,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