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園園
摘 要 隨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日益加快,現代化的預算治理體系已初步形成,行政事業單位在改善民生、服務社會等方面的工作有了較大的進展。然而,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工作中,在預算的編制、執行、績效考評和監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影響了預算資金的籌集、分配和使用,制約了公共資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單位的長遠發展。本文通過闡述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希望可以為行政事業單位完善預算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預算管理 對策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定位從管理者不斷轉向社會服務的提供者,其工作效能、使用財政資金產生的社會效益日益引發社會關注。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算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完善預算管理工作,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提供更加優質的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成為當前行政事業單位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
(一)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通過預算管理工作對全年財政資金進行統籌規劃,可以在保證行政事業單位日常運行的同時,將財政資金和各種資源按單位的短期計劃和中長期規劃區分輕重緩急合理配置,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費。
(二)促進財政收支公開透明,約束行政事業單位的權力
預算管理制度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定期將預算收支情況向社會公開,保障財政收支的公開、透明。通過社會輿論監督,促使各行政事業單位對預算資金進行規范化管理,制約了公權力的濫用,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塑造清廉負責的政府形象。
(三)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發揮公共服務職能
行政事業單位通過預算管理工作,加強了對財政資金的統籌安排,使財政資金得以優先分配到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重點項目上,有利于最大化滿足社會公共服務需求,提高單位的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對預算管理工作缺乏重視
目前,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更看重單位職能的履行和業務的發展,對于預算管理工作,只將其作為實現單位目標的手段或工具,或者僅僅視為一項開銷計劃,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業務部門的人員也認為預算管理工作屬于財務部門的職責范圍,對于開展業務工作的預算需求,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也不愿與預算部門充分的溝通。預算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展,預算編制缺少相關業務活動的基礎信息,預算執行的結果也可能與編制的數據有較大的差異、績效評價和監督也無法有效開展。
(二)預算編制的科學性、精細化不足
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編制預算時,由于缺少與業務工作相關的數據,不能對相關項目進行充分的調研論證,無法測算準確的數據,只能按照傳統的增量預算法依據上年預算數據進行估算,由此編制出的數據可能與單位的實際情況相脫節,從而造成預算執行的結果無法取得預期效益。另外,一些未采用零基預算法編制預算的單位,也可能由于未充分考慮單位的發展速度與規模而使預算編制缺乏科學性、前瞻性。
目前的人員經費和日常公用經費采用的定員、定額編制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在編制期內退休、調動、辭職的人員,因預算編制過程中不需經人社部門或編制部門審核,這部分人員仍將作為基數編入下一年的財政預算,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偏差。
(三)預算執行不夠規范
年初預算下達后,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嚴格按照批復預算的支出功能分類和經濟分類安排支出。然而,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執行預算時過于隨意,有些活動盡管沒有預算,也安排了臨時性支出,或超預算支出,甚至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不作嚴格區分。例如,財政部門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每年的日常公用經費縮減5%,有的單位在缺少統籌規劃時可能出現日常公用經費不能滿足單位運轉需求的情況,基本支出擠占了項目經費,做不到??顚S谩R恍┬姓聵I單位迫于財政資金支出進度緩慢、資金可能被收回的壓力,在年底匆忙支出大量經費,與實際的項目需求或活動開展進度不符,也影響了財政資金的社會效益。
(四)缺乏有效合理的績效評價機制
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尚未建立完善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在預算績效指標體系建設、具體操作細節等方面尚未細化。這些單位由于沒有完善的績效評價機制的約束,或對預算績效評價的運用程度不高,使得績效評價對預算的編制、執行過程和執行結果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發生了問題也無法及時反饋或整改,難以通過定性或定量的評價結果作為下一年財政資金的安排依據。績效評價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獎懲作用,不能實現全面的追蹤問效,違反預算管理的行為也得不到追責,影響了預算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五)預算管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
行政事業單位從事預算工作的人員往往是財務人員,他們對于預算工作的重要性及相關政策可能缺乏敏感度,只將其作為一項上級安排的日常工作來完成。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從事預算工作的人員可能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素質和知識技能,無法高質量地完成預算工作。例如,在編制項目預算時,預算人員對于項目的績效目標和測算依據無法準確、詳細的編報,在預算執行時日常公用經費和專項經費的支出不作明確區分等,由此造成的預算執行結果偏差可能影響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阻礙單位相關活動的開展。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度
行政事業單位要充分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對單位整體工作的重要影響,要將預算管理工作放在戰略性高度,系統性、全面性地加以考慮。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在單位負責人的積極推動下,召開專門會議學習《預算法》和相關財政政策,使全體工作人員認識到預算管理工作的意義和必要性,了解每個人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的職責范圍。行政事業單位應成立包括單位負責人和各部門負責人在內的預算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預算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各部門的協調溝通,為預算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
(二)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信息化水平
預算編制是預算工作的起點,也是單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預算編制工作應建立在上一年預算績效評價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本單位預期發展需求和當地財政的負擔能力,由各業務部門進行可行性研究之后,得出準確的測算數據進行編制。預算的編制應采用零基預算法,編制出將所有財政收支包括在內的全面預算。全面預算要求各單位將直接或間接管理和控制的全部收入和相應支出都納入預算之中。
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本單位的預算信息庫,通過預算編制部門和業務部門的準確測算和溝通協調,及時調整更新信息,將不同的預算項目按政策依據、實施計劃、績效目標等進行細化和量化,全面準確地反映項目活動。單位建立的這種動態預算信息庫可以為預算編制提供更為科學、準確的依據。在預算的編制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也應與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及時溝通,充分保障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三)強化對預算執行過程的管控
預算指標下達到單位以后,預算管理部門應區分日常公用經費和項目經費,依據設定好的績效目標將預算指標分解落實到各相關部門和具體人員。預算執行應嚴格按照批復預算的功能分類科目和經濟分類科目進行,并對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作全程記錄。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預算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應定期召開會議,分析預算執行的進度,對比預算執行和預算編制的差異。對預算執行偏差的分析有助于及時查明原因進行調整,防止出現預算資金的鋪張浪費或被截留挪用,確保預算目標的順利實現。預算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對預算執行情況的日常管理和監督有利于合理規劃預算資金的支出進度,對防止年底突擊花錢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四)完善預算績效評價監督機制
完善本單位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賦予績效評價指標以不同權重,細化、量化績效評價流程和操作方法,形成對預算工作全過程的評價和監督。預算績效評價應以項目預算為重點,從預算的支出進度、目標的實現程度、產出指標、效果指標等方面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分析評價,使績效評價結果成為預算管理工作的獎懲依據和有力監督,同時作為下一年預算編制的重要參考。
政府預算公開透明是公共財政的本質要求,在保障社會公眾知情權、監督權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預算管理工作的規范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應每年在政府工作平臺公開財務預算,接受廣大社會公眾的監督。公開的信息應當包括預算的全部收支信息,預算執行結果,同時附有容易被公眾理解的解釋說明。
(五)提升預算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隨著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入和財政政策的完善,預算管理工作對所從事的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對預算工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更新工作人員對法律法規、財政政策的認識,學習本單位的業務知識,提高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培養預算管理的專業化人才。同時,可聘請預算管理方面的專家對單位的預算管理工作進行全方位的梳理和指導。預算管理工作具有全面性,行政事業單位的每一名工作人員也應接受適當的政策法規和相關制度的培訓,使預算管理工作在各部門之間數據互通、溝通協調更加順暢。
四、結語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要提高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度,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規劃,不斷完善預算編制、執行、績效評價和監督工作的全過程,為本單位社會公共職能的履行、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為邯鄲市圖書館)
參考文獻
[1] 倪靜文.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9(08):46-47.
[2] 謝振艷.淺析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9(13):129-130.
[3] 尹運芳.關于加強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相關思考[J].財會學習,2019(13):89-90.
[4] 趙映清.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9(2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