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校 思政教育 新出路
作者簡介:張穎旭,長江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05
學校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管理者,不僅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更好地讓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而且還要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真切關心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為本,解決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在信息龐雜、價值多元的時代,學生能在網絡上接收到各種各樣的資訊,這時候就必須有人幫助他們辨別真偽、分清善惡,引領他們的思想。而高校思政教育者應成為網絡思政教育的先行者,以學生喜歡的方式與他們對話,引導和陪伴他們成長。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復雜性,需要我們正視,探索方法,有效去應對。
(一)特殊性
由于高校學生還沒有形成系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極易受到外界思維的干擾,所以他們很難辨清什么對他們是好的,什么又是壞的,所以需要高校思政教育者引導其正確進行選擇,成為一個知識與思想并舉的人。
(二)復雜性
應對國內外復雜的環境,學生是一個極易被影響的群體。正如時下,香港越演越烈的暴力游行活動,參與的高校學生異常多,而這些學生便是沒有正確分辨思潮,被一些錯誤的、異端的思潮所洗腦,忘記了自己國家的歷史。所以,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明晰,開展思政教育不僅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形成價值觀,也對學校的全面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校教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還要提升學生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意志,最終形成學生的綜合發展。但令人遺憾的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發展上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這需要我們社會各階層引起重視,共同攜手解決難題。
(一)學生政治素質不高
將黨的最新思想以多種形式在課堂上與學生們進行分析探討,尤其是要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在課堂上講,在班會上講,在競賽上講,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始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最終促成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
(二)學生道德素質缺乏
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拼搏、積極進取、獻身精神,優勝劣汰的競爭意識以及公平民主平等的觀念,可以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協同能力,促進人際友善、調節心理情感、促進個體的社會化發展。而這些精神正是我們學生新型生活方式和道德準則建設的思想基礎。
(三)高校思政教師素質良莠不齊
從我國高校思政教育教師配備來看,基本上都由其它教師進行兼職,鮮少有專職的思政教師,有的高校將一些專業性不強的教師配置到思政方面的課程上去,有的高校則將一些快要退休的老教師安排到思政課程上去,這顯然對思政教育工作不那么重視,導致缺乏一支專業的思政教師隊伍,而這直接影響到了學生思政教育學習程度的好壞。
(四)教育方式缺乏創新
由于缺乏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視性,導致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上缺乏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以傳統的灌輸模式為主,教師通過書本知識直接“說教”給學生,學生被動接收,以至于學生對思政的學習興趣不濃。
在新時代環境下,各種各樣的思潮涌入大學,如果不好好進行引導,一些負面思潮的侵襲,將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影響。正如時下,香港越演越烈的暴力游行活動,參與的高校學生異常多,而這些學生便是沒有正確分辨思潮,被一些錯誤的、異端的思潮所洗腦,忘記了自己國家的歷史。所以,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明晰,開展思政教育不僅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形成價值觀,也對學校的全面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升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
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受個人、社會、家庭和校園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社會、家庭各學校要更加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對其的思想政治思維不僅不能打壓,還要進行鼓勵,要對新時代青少年倡導開放型的教育體系,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思想政治的內涵,使他們能夠形成正確的思政價值觀。
(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新時代背景下,每個國家的發展是人才的培養,因此,對學生的教育培養是偏向綜合性的,這是這個高校教育中必須非常明晰的一點。除了重視知識教育,讓學生擁有專業的技術知識外,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這樣才能保證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
(三)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輔導員作為新時代下,高校教育過程中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既是傳道授業的主體,又是學生思想壓力傾訴的主體,只有與學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才能夠讓學生覺得沒有距離感,在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四)為國家儲備高素質人才
高校既是育人的地方,也是人才輩出的搖籃。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在實踐活動中深入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的人文素質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強化,對學校發展、人才培養發揮積極作用。
當下各種文化的交融給當代的大學生的思想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就像一把雙刃劍,在給學生們帶來創新意識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我們要跟上時代革新的腳步,尋求出當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出路也顯得十分重要,結合當下時代發展的需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全社會要高度重視思政教育工作
要形成全社會重視思政教育工作的氛圍,作為國家層面而言,要加大力度支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并給予政策上的傾斜;作為高校而言,要真正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課對于強化大學生思想具有很重的作用,將它日常化,避免隨意占用大學生思政課程的現象。作為家庭而言,要以身作則,時刻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以己帶人,帶給孩子濃厚的思政氛圍,形成良好的學習教育環境。
(二)堅持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界有句話,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牢記于心,以其來引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大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文化凝聚力與思想向心力,提高自身民族意識與道德意識。承擔著育人責任的高校,要意識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學習最先進的思想文化,結合學生教育,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創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
當下是一個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機遇的時代。我們要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對當代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興趣。結合網絡發展的新時代,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互聯網進行有效地結合,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該采用現代的技術手段,為枯燥乏味的知識講解增添趣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同時,讓學生自主學習思想政治教育。
(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一項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輔導員更是要結合每個學生的特性發展,將日常管理工作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緊密結合,切實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在學生出現異樣苗頭時,就要及時進行糾偏,引領他們到正確的人生軌跡上來。
(五)優化思政教育外部環境
要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相對獨立性,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我們要在發展校園文化的同時,抵制和消除對校園文化產生消極影響的外在因素,創建和諧的思政教育外部環境,在和諧校園文化的基礎上不停創新,探索新形式方法,開展多種形式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在活動中親身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力量,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發展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新時代環境下,為了做好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僅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引導作用,而且還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最新思想動態,形成學生與校園各主體的良好溝通氛圍,使得學生能夠獲得一個好的成長氛圍。通過思政教育,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達到思想堅定、磨練意志品質的目的。同時,通過創新方式方法,并結合學生個性發展,利用多元化方式,提升大學生教育的有效性。通過上述的研究,高校思政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要認真面臨當前的形勢與問題,充分了解、仔細研究,才能對癥下藥、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繼續發揮思想政治在整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功能,充分抓住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將思政教育滲透進大學生的生活中去,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想素質,成長成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吳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政素質培養方法解析——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7(8).
[2]馬鵬.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學[J].知識文庫,2016(10).
[3]張中世,張曉林.新媒體環境下加強思政教師意識形態教育的思考[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9).
[4]陳艷.大思政視角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5).
[5]余應坤.傳統文化融合榜樣教育的高校思政課程開發與應用[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6).
[6]魏芳.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分析[J].山西農經,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