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教學模式 創新教學 線上線下 思政課堂 課堂教學
基金項目: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
作者簡介:吳曉芹,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211
思政理論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文化觀以及道德觀,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學習目標,將自身素質發展與國家社會的進程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白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提升自身素養,開闊自己的眼界,發現自己之于社會的意義,進而盡最大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思政理論課是一門非常具有社會實用意義的課程,但在傳統思政理論課課堂教學中不難看出,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無感,甚至感到厭煩,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大多以理論講授為主,照本宣科,教學形式單調、內容單一,導致課堂枯燥無味,學生興趣索然,教學質量低下。為了真正落實這門課程的價值,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本文結合“互聯網+”的時代新背景,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突飛猛進,對思政理論課采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這一新突破進行了探討。
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主要由“線上網絡教學”和“線下輔助教學”兩大部分組成。線上教學主要指利用網絡虛擬空間及互聯網媒介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其借助現代化技術,以“互聯網”為基礎載體,利用多個線上平臺,開展開放式、共享式的網絡教學,在豐富的網絡資源中篩選出思政理論課課程相關的資源,給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生動、具體的學習途徑;線下教學是相對于線上教學而言的,其主要利用現實物理空間開展教育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簡而言之就是課堂教學。其依附于課堂和教師,以言傳身教、現實互動等優勢為主,讓教學更具真實性和親和力,促進課堂教學氛圍的深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指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依托網絡平臺,將教學課堂的物理時空延伸到網絡的虛擬時空,把互聯網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先進學習工具和課堂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實現育人目的的一種新型混合教學模式。對于現今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的思政理論課課堂而言,這種模式具有較高的運用價值。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既保留了傳統教學中的“板書教學”“理論教學”等,又引進了現代化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式,讓思政理論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應試”理念中。
深入分析現今的思政理論課課堂教學情況,的確不太理想。除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以外,由于思政課本身的特殊性、嚴謹性,本就難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再加上教師的呆板老套的教學方法,更難以真正落實思政理論課程的教學;此外,很多學校將思政理論課隨意刪改,實行大班制授課,導致很多教師只追求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者身份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已經本末倒置。故此,本文依據種種教學現狀,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出了以下可供參考的運用策略。
(一)完善線上思政課課程資源
線上教學的實施載體就是互聯網中豐富的課程資源,思政理論課以理論基礎為主,提供學生“原理”以及“方法論”,指導學生明辨是非、哲學思辨。在運用線上教學模式時,教師要注重對課程資源的篩選和設計,尤其要注意完善線上思政課課程。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線上課前的準備和布置。在分配好線上學習任務后,學生組成對應的學習小組,通過網絡途徑分組實施任務,隨后將自學過程及自學結論上傳至指定平臺。在此期間,老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完成速度,還要重視學生的完成質量,要隨時督促學生按時完成線上任務;要對學生方向性的錯誤及時指出并引導學生改正,并且對遇到的問題、難題進行收集整理,留待線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予以解答。其次,教師要將線上教學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所謂的線上教學并非讓學生完全脫離課堂,最佳的運用途徑是將其引進課堂,幫助教師調整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對已學內容展開鞏固抽查,結合著線下任務的完成情況解決學生線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培養學生掌握實踐能力和知識遷移、應用能力。開展線下教學主要是為了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缺陷和不足,完善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運用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線下教學組建學習小組,在教學中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和課題,收集學生在線上課堂學習中所產生的問題信息,針對性地設計線下教學內容及形式。學生可以在學習小組中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即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給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開展課題講解,傳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心得。在這種互動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輕松自由地學習,還可以取長補短,迅速彌補自身的不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在完善線上思政課課程后,教師的教學不僅可以依托豐富的網絡資源,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在線上教學的指導下逐漸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增長見聞、開拓眼界。
(二)拓展線上思政理論課程內容
思政理論課主要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主,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著重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飛躍以及兩大理論成果。開設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政治素養,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國的國情以及我國政治的總體進程和轉變等。學習思政理論課,掌握基礎的政治學習方法才能形成正確的政治判斷。思政理論課課程具有較強的政治性、理論性,對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正確、嚴肅、嚴謹,這也是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設計的基本出發點。除了上文所提到的線上思政理論課課程的完善以外,線上教學的開展還必須基于充實的教學內容,因此,拓展線上思政理論課課程內容也是運用這一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首先,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利用在線教學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劃分成多個專題環節,從基礎環節到核心環節,再從核心環節到拓展環節,實現思政理論課程的有序推進。其中,基礎內容與拓展內容可以開展線上教學,由學生為主體承擔完成,核心內容則由教師把持,確保教學目標不會出現大的偏移。其次,教師在對內容進行設計和實施時要把控好時間,教學模式的設計涵括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時段,課前注重引領,課中強調領會,課后則強調消化吸收,確保思政理論課教學效果全程覆蓋。其中,課前、課后兩個時段可以通過線上途徑完成,課中則以線下的傳統教學模式為主。最后,教師要通過線上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具體的把握,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進度調整線上的任務分配,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跟上教學進程,以此實現高質量的教學。
對線上思政理論課課程進行拓展遷移后,教師在授課時不會再局限于課本教材之中,而是可以隨時引入資料和時政熱點來佐證思政理論,這不僅有利于知識的拓展、遷移、深入,還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政治意識。
(三)豐富線上線下互動交流
完善了線上教學模式所需要的條件之后,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如何將線上線下這兩種教學途徑有機融合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主要優勢就在于其能夠將線上的教學和課堂的教學無縫銜接起來。在思政理論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課程知識之間的邏輯結構、重點難點、歷史背景等問題進行深度講解,使學生對課程形成基本認知,但怎樣有趣地傳輸這些知識成為了困擾教師的難題,這種時候,線上教學的融入就顯得非常必要。教師可以借助線上平臺,以視頻、圖像等直觀生動的形式,將理論知識呈現給學生,創造出主題式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思政理論課的興趣。新時代進行的必然是新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培養綜合能力強的新型人才的教育大背景下,思政理論課創新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的引入既是必要也是必然,其針對素質教育中所提到的“全面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也有著重要的助推作用,線上的互動學習和線下的互動交流從不同方向培養學生的能力,比如,線上的任務分配后,教師只需要提供少量的知識信息,剩下的都交給學生去完成,在完成過程中,學生自成小組,每一名學生在小組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其能夠發揮的作用,展示其個性價值以及實力,任務完成后,教師能夠通過線上平臺對學生進行實時的指點和指導,幫助學生快速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此外,線下的交流互動也很重要,比如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一思政理論,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課堂討論,設置“有問必答”環節,也就是有問題的學生踴躍提出問題,教師和其他學生共同思考并及時給出答案,另外的學生可以完善或豐富答案。諸如此類的互動方式不僅僅能夠使學習的氛圍更加濃郁,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在頻繁的交流互動中,學生既能夠取長補短,又能夠互相交換思想意見。
豐富線上線下的互動交流,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讓學生在和教師、同學交流分享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政理論知識,并且積極運用到實踐生活當中。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學會的不僅是思政理論知識,收獲的也不僅僅是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收獲到了學習方法,掌握到了學習技巧,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教師在運用這一教學模式時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心態、學習情況,可以隨時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并且及時給出意見或建議,不再受時空的限制,既能全面把控教學進度,又能隨時隨地和學生展開交流探討,這一教學模式不但推動了思政理論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還推動了思政理論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總體提升。
總而言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基于互聯網平臺,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了開放式的在線學習和高效率的課堂教學的完美融合,促進了思政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線上的互動交流和線下的自主學習,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新背景下思政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對于傳統思政課堂教學而言具有極大的轉變作用,其多元的教學形式和多樣的教學方法促進了思政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孫露.“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微思政”研究[J].農家參謀,2019(20):260.
[2]續蔚一.線上線下互動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的實踐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9):50+100.
[3]姚秀偉,高紅.深度挖掘思政資源 線上線下混合育人[J].物理與工程,2019,29(S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