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吳丹
【摘要】目的:探討耳穴貼壓配合情志護理治療睡眠障礙患者的效果。方法:研究資料共98例,均為本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間收治的睡眠障礙患者,隨機分組各49例,對照組行耳穴貼壓治療,觀察組行耳穴貼壓配合情志護理治療,評價兩組療效。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睡眠指數明顯降低且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88%,顯著高于對照組77.55%,P<0.05。結論:針對睡眠障礙患者實施耳穴貼壓配合情志護理治療可進一步幫助患者改善睡眠障礙情況,延長睡眠時間,改善睡眠質量,護理價值較高。
【關鍵詞】耳穴貼壓;情志護理;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主要是指受到心理、環境、生理等多種因素引起的睡眠失調及睡眠相關異常行為表現的疾病,表現出睡眠與覺醒正常節律性交替紊亂。長期睡眠障礙對患者精神狀態,生活工作及軀體健康產生較大危害,需采取可靠措施幫助患者改善睡眠障礙問題[1]。中醫治療睡眠障礙可采用耳穴貼壓方法,起到制約心陽,心神安定作用,對改善睡眠有一定作用。為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可增加情志護理干預,關注患者情志問題,針對性排解和疏導,安撫心神[2]。為此,本次研究對耳穴貼壓配合情志護理治療睡眠障礙患者的效果進行了探討,如下。
研究資料共98例,均為本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間收治的睡眠障礙患者,隨機分組各49例,均表現出難以入睡、多夢、疲乏等癥狀,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不寐診斷標準[3]。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齡18歲至68歲,平均年齡(39.48±3.25)歲;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齡18歲至67歲,平均年齡(39.54±3.17)歲;排除精神異?;颊?、嚴重心肝腎臟器病變及系統性疾病患者等。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對照組采用耳穴探棒進行陽性點探測,明確心、神門、交感、皮質下、內分泌等耳穴,采用乙醇消毒穴位皮膚,準備王不留行籽及膠布,固定在耳穴上,逐漸用力按壓,促使患者產生酸麻沉脹痛等感覺。指導患者四次按壓,每次每穴2min,3d更換1次,持續28d。
1.2.2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配合情志護理,如下: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拉近護患關系,引導患者訴說內心壓抑情緒,評估其心理特征,是否伴隨急躁、焦慮、抑郁等情緒,針對性進行心理安撫,鼓勵其積極面對生活、工作及疾病。向患者展開健康教育,告知其心理問題對睡眠質量的影響,樹立正確的認知,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工作。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價睡眠障礙改善效果,分數越高,睡眠質量越差。評價兩組療效:痊愈為無需藥物恢復正常睡眠,睡眠時長>6h/d;有效為睡眠障礙明顯改善,睡眠時長至少延長1h;無效為癥狀及睡眠時間無明顯變化。治療有效率為痊愈率與有效率之和。
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卡方檢驗。統計值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分析表1可知,治療前兩組睡眠指數較高,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睡眠指數明顯降低且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表 1 兩組睡眠障礙改善效果(分,X±S)
分析表2可知,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88%,顯著高于對照組77.55%,P<0.05。

表 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中醫將睡眠障礙納入“不寐”范疇,病因為氣血虛、陰陽失調,需針對性調節氣血,平衡陰陽。如今中醫多采用耳穴療法治療,多選擇心、神門、交感、皮質下、內分泌等耳穴進行治療,留置王不留行籽按壓可起到治療失眠作用。心、神門耳穴主治神經官能癥,癔病等。交感穴位于耳輪下腳的末端與耳輪交界處,可改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諸證[4]。內分泌穴可調節大腦皮質及植物神經功能,清除病理興奮灶,抑制興奮。此外情志不舒,思慮過度也是導致睡眠障礙的病因,因此需加強情志護理,幫助患者疏瀉肝郁,調節心腎陰陽平衡,獲得良好療效。情志護理需具有針對性,依據患者心理特征展開,確保疏導負面情緒,提高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睡眠指數明顯降低且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3.88%,顯著高于對照組77.55%,P<0.05,提示開展耳穴療法配合情志護理可進一步改善睡眠障礙情況,促使患者有效恢復正常睡眠狀態,延長睡眠時間。
綜上所述,睡眠障礙作為常見癥狀表現,可采用中醫治療及護理,如耳穴療法配合情志護理對調節患者心神,改善失眠狀態有積極作用,治療價值較高。
[1]蒙雅群,付珍,張靜.中醫情志護理對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家庭功能的影響[J].四川中醫,2019,37(04):18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