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康華
【摘要】學生的道德品質遵循著“外塑——內化——內生——外化”的規律,“體驗”是學生道德發展的關鍵,盛豐小學近年進行了“德育小戲劇”課程建設探索,以觸發觀眾的道德體驗、引導觀眾進行道德思考為目的,按照“設置沖突點”“臺上臺下,戲里戲外,互動交融”的教育形式設計“代入情景——體驗抉擇——引導明理”三大板塊創編“德育小戲劇”,突破道德說教的藩籬,展現了德育的魅力。
【關鍵詞】小戲劇;德育小戲劇;創編要領;應用
學生的道德品質遵循著“外塑——內化——內生——外化”的規律,“體驗”是學生道德發展的關鍵,可惜的是小學德育長期陷入道德說教的泥潭,而“戲劇”是學生喜見樂聞的教育形式,戲劇中強烈的“沖突”又往往能觸發學生的情感與道德思考。因此,盛豐小學近年來以市級課題《小學德育小戲劇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為載體,致力于“開發德育‘小戲劇課程,促進小學生道德發展”的研究,效果甚好。
一、相關概念釋義
1.“小戲劇”:“小戲劇”指的是“小劇場戲劇”,它并非專業意義上的“小劇場戲劇”,而是因應學校的場地條件、時間限制而加以變化的教育形式,“小”表現在“舞臺小,空間小;劇情短小,一個劇本只設置一個沖突點;演員精干,能服務劇情需要即可;道具簡單,只要能輔助觀眾理解劇情、達成目標即可”。
2.德育小戲劇課程:指教師和學生根據“小戲劇”形式,通過對日常的德育痛點、學校的道德教育內容進行選擇、改編、整合、補充、創編、拓展,將戲劇的元素作為一種聯系生活、觸發生活經驗和道德情感的載體,讓學生置身于戲劇情景沖突之中,促進學生獲得道德體驗與道德生長的校本課程。
二、“德育小戲劇”的創編
下面,我們結合一則案例闡述創編要領。
時間:午飯后
地點:校園角落
人物:小華,“天使”,“魔鬼”
第一幕:
小華:哎喲,今天餐車怎么走得這么快?我的餐盒里油膩膩的,還有這剩飯,剩飯該倒哪里???洗飯盒又臟手,今天真倒霉。
“魔鬼”(跳出來):主人,那不好辦嗎?五樓樓梯轉彎位平時沒有人去的,你悄悄把飯盒放哪兒不就解決啦,反正這么干的又不止你一個人。
“天使”(另一邊跳出來):主人,千萬別聽它的餿主意,德育處余主任前天才批評了這種行為,你這么干豈不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小華很為難)
“魔鬼”:主人,現在老師和同學都已經睡覺了,沒人會知道的,沒有人會知道的……(小華終于聽從了)
“天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越是沒有旁人越是體現素質的時候?。?/p>
體驗活動:
主持(老師):小華現在面臨兩個抉擇——偷偷放下飯盒或是洗好方盒,如果你是小華,你會怎樣選擇?請拿出筆,寫在小字條上,注意,要寫出你的選擇,并說說理由,不用寫名字,一定要依照你的內心感覺寫,開始。
(學生寫好字條,匿名,放到箱子里,“小華”打開約10張字條現場讀,目的是讓在場學生代入“小華”的角色,體驗一場道德抉擇,學生說什么沒有關系)
第二幕:
(小華貪圖方便,聽從了魔鬼的話,飯盒放在五樓轉角位。5天過去了,飯盒發臭了)
“天使”(拿著發臭的飯盒,捏著鼻子):魔鬼,這是你出的餿主意,你來聞聞……
“魔鬼”(作嘔吐狀):別別別,別過來……(嘔吐)
“天使”(面對臺下觀眾,開玩笑似的):剛才誰給小華出過餿主意的也來聞聞(假裝到臺下給學生聞聞)……
主持人:看到發臭了的飯盒,小華有什么感想?誰來替他說一說(臺下學生說,主持人引導)有人在場,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遵守規章和公德,但如果只有你一個人的時候呢?其實只有你一個人的時候最考驗也最體驗一個人的素質,還有,最終你所作的惡會讓其他人去“埋單”,包括你自己。
1.“德育小戲劇”的編寫目的
“德育小戲劇”與一般的戲劇不同,其目的不是為了“表演”,而在于觸發在場觀眾的“道德體驗”繼而引導觀眾進行“道德思考”,最終形成正確道德觀。
2.“德育小戲劇”的編寫要領
(1)核心:設置“沖突點”,觸發在場觀眾學生道德沖突。如上案例,我們設置了“放還是洗”的沖突點,全場圍繞這一沖突點展開。一個“德育小戲劇”圍繞一個沖突點展開。
(2)形式:臺上臺下,戲里戲外,互動交融。與一般的戲劇表演不同,主角不是臺上表演者,而是臺下的“觀眾”,為了讓“觀眾”這一主角“入戲”——獲得道德沖突的體驗,就要把表演者和觀眾交織在一下,要把戲里的情景與生活的場景交織在一起。如上案例,在突出沖突點以后安排了一個全員參與的體驗活動,為免道德綁架,活動讓學生通過匿名方式寫下心里真實想法,被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觸發道德沖突,無聲無息地把“觀眾”拉近戲里。
(3)環節:代入情景——體驗抉擇——引導明理。如上例,第一幕是為了創設情景,勾起學生的生活情景,第二板塊的體驗活動是為了觀眾在情景中體驗道德的抉擇,當學生有了道德的真實體驗后,最后板塊的安排就是引導學生明晰道理。
三、“德育小戲劇”的應用
1.適用于“班會課”:寫好劇本,安排班上同學簡單準備即可,操作簡單便捷。
2.適用于“大型集會”或“大型主題活動”:大型集會和主題活動因為觀眾人數眾多,“體驗”的環節需要根據內容而做變化,比方可以改成是辯論、采訪、換位模擬等。
3.“廣播劇+采訪”的形式:可以與校園廣播相結合,開辟“校園之聲”欄目,把德育小戲劇改編成“廣播劇”形式,而當中的“體驗環節”可以有三種變通方式:第一種,提前采訪同學、教師、家長,節目中播報同學的觀點;第二種,邀請同學、老師、家長現場做客,現場談觀點;第三種,拋出問題,稍后采訪,稍后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