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飛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有了很大提升,對于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重視。環境監測工作中,鍋爐廢氣監測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對鍋爐廢氣監測質量產生一定影響。本文主要對鍋爐廢氣監測過程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 鍋爐廢氣監測;問題;探討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鍋爐廢氣監測工作是越來越重視。在鍋爐廢氣監測中,已經有成熟的測試方法,但是在鍋爐廢氣具體監測中,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對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很大影響,所以需要加強對鍋爐廢氣監測過程中相關問題的探討,對于更好的保證生態環境有重要意義。
1高濕低硫條件下二氧化硫
在鍋爐廢氣監測中,濕法脫硫因為效果好,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經過濕法脫硫處理以后的煙氣濕度比較大,導致用電位電解法監測儀器對二氧化硫進行測試有很大難度,不能很好地對高濕低硫煙氣進行監測,所監測出二氧化硫濃度受濕度影響比較大,不能很好地反應煙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對于這種情況需要采取措施來進行解決。一是在鍋爐廢氣監測中,選擇一套對煙氣進行預處理的裝置,把濕度比較大煙氣變成干煙氣,然后在進行監測。二是在鍋爐廢氣監測中,為了更好地對二氧化硫進行監測,可以選擇非分散紅外煙氣分析儀,這種監測儀器具有測量精度高和使用壽命長的特點,可以更好地對高濕度低硫條件下二氧化硫進行有效監測[2]。
2濾筒的選取
在鍋爐廢氣監測中,為了更好地提升監測的準確性,濾筒的選擇是非常重要一部分。濾筒的質量對于監測結果有直接影響。在對濾筒進行選擇中,需要進行篩選,對于濾筒的完好性和均勻進行嚴格控制,如果所選擇的濾筒筒壁比較薄,就會導致監測中出現破裂,如果筒壁比較厚,在進行采樣的時候阻力比較大,對于塵粒捕集造成影響。
3間斷排放的采樣時間
在鍋爐廢氣監測中,鍋爐廢氣排放基本為間斷性排放。在鍋爐廢氣監測中,如果排放時間小于一小時,需要在排放時間段內進行連續監測。如果排放時間大于為一個小時,需要連續一小時的采集獲取平均值,從而更好地保證鍋爐廢氣監測的準確性,提升鍋爐廢氣監測質量[3]。
4高負壓段樣品采集
在廢氣監測中常遇到煙道內負壓>15kPa的情況,這時采樣抽氣泵必須克服煙道負壓和采樣系統本身阻力才能采到樣品,為使采集的樣品具有代表性,應按照以下方法操作。
4.1 降低采樣系統阻力
對用于干燥的硅膠要篩分,除去粉末狀和粒徑較小的膠粒,以增加干燥器的透氣性,減少系
統阻力,防止細小硅膠吸入抽氣泵,降低泵的性能。采樣過程中應避免皮托管憋管使系統阻力增大[4]。
4.2 選擇采樣嘴
采樣嘴大小決定了抽氣泵所需的動力,采樣嘴越大,等速采樣的流量越大,泵所需的動力也越大。目前所使用的煙塵采樣器有自動選嘴功能,現場監測時可在此基礎上選取1~2mm的采樣嘴,采樣流量介于25~35L/min 之間進行等速采樣。
4.3 把握開關泵時機
應先啟動抽氣泵,再迅速將采樣管插入煙道內,移動采樣時從遠端向近端方向移動,采樣臨結束前,要迅速將采樣嘴背對氣流抽出采樣槍,以避免煙道高負壓倒抽出塵粒,在取出濾筒前,應用鑷子輕輕敲打管嘴,使附著在管嘴內的塵粒落入濾筒中[5]。
5負值問題
在燃氣(油)鍋爐廢氣的采樣中,由于廢氣塵濃度很低,濾筒集塵很少,而采樣過程中濾筒本身的玻璃纖維必然會有些損失,造成有些樣品濾筒為負增重,或者正增重小于全程空白濾筒衡重時質量的波動,導致修正后的結果為負值。因此,對這類塵濃度很低的排放口采樣時,可減少濾筒的個數和增加每個濾筒的采樣時間及采樣體積,同時注意盡量避免濾筒的物理損失。
6排氣筒問題
6.1 排氣筒高度要求
鍋爐的排氣筒最低允許高度應按照共用該排氣筒的裝機總容量相應的高度要求執行,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1]對鍋爐排氣筒高度進行了硬性規定,必須達到標準中規定高度,這比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提出更嚴格要求,取消了老標準中:“鍋爐排氣筒高度達不到規定要求,其煙塵、SO2、NOX最高允許排放濃度,應按相應區域和時段排放標準值的50% 執行”相關要求。
6.2 共用一套處理設施
根據從嚴控制原則,按照不同生產設施廢氣標準中最嚴格的一種執行[6]。
7結束語
鍋爐廢氣煙氣監測是一項艱苦復雜的工作,也是環保部門最基本的監測內容,監測人員不但需要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還需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要使鍋爐廢氣監測結果真實反映鍋爐污染的排放狀況,就必須做好監測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工作,保證鍋爐監測結果的正確性、科學性、準確性,為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2] 鍋爐煙塵測試方法:GB5468-199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1.
[3] 黃海嘯.煙塵樣品分析的實驗室質量控制[J].中國環境監測,1999, 15(1):45-47.
[4] 陳凱.論燃煤鍋爐煙氣煙塵監測中一些技術問題[J].北方環境, 2011,20(11):78.
[5] 邵峰.鍋爐煙塵煙氣監測質量控制探討[J].能源環境保護,2006, 22(3):45-46.
[6] 王福偉,邢巍巍,姜峰,等.鍋爐煙塵監測主要技術環節探討[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6,41(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