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對國內銀行和券商財富管理方式進行全方位研究,總結了目前國內財富管理機構的異同,并對銀行和券商做出了優劣對比。
關鍵詞: 銀行;券商;私人銀行;財富管理
一、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和國民生產總值的攀升,國內的社會資本和個體收入顯著增加。在中國,高凈值財富擁有者人數日益增加,進而使得財富管理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強
所謂財富管理,在中國市場上的定義大概是:通過了解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針對其資產投資需求與風險偏好為其設立財富管理目標,提供財富管理方案,進而為客戶達成其財富管理目標的一種金融服務。
一方面,各家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券商開始提供財富管理這項新業務,成立各種財富管理中心、私人銀行等業務部門為客戶提供服務;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財富管理不光可以為客戶提供財富增值服務,更是對社會資源的進一步合理利用,充分豐富活躍了市場經濟大環境,為社會提供了發展動力。
二、銀行和券商財富管理對比
2.1組織架構
2.1.1私人銀行
2004年,銀行首推理財產品,發展到現在,銀行理財市場已經到了激烈競爭期,而理財產品也漸漸進化成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這種業態。
從主體上來說,銀行基本上都設立了財富管理中心或者對應的業務部門,而其不同點只是取決于是否由財富管理部門獨立運營。
而私人銀行,是銀行專門面向富裕階級的一種銀行服務方式。其為富人提供財富投資及資產管理服務,一般來說,私人銀行的申請門檻至少需要賬戶上有一百萬美元的流動資金。私人銀行最重要的是提供財富管理及投資,它會根據客戶需要提供精準服務,亦可通過設立信托、離岸公司等形式為客戶服務。私人銀行這種多樣化的、定制化的特殊服務為私人銀行帶來遠高于其他金融服務的利潤率。
2.1.2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組織架構
從財富管理業務合作架構來看,由金融市場部、個人銀行部、零售業務部、私人銀行部進行業務協作;從財富管理業務執行架構來說,分為個人銀行部和私人銀行部。個人銀行部包括產品研發室(由產品研發團隊和管理團隊組成)和業務管理室(主要是銷售與業務團隊),而私人銀行部則擁有自己的私人銀行理財團隊。
2.1.3券商財富管理業務的組織架構
跟銀行相比,券商財富管理部門設置相對簡單,直接由業務部門負責。券商的財富管理業務由總部發起,然后通過營業廳垂直開展業務,組織架構更為簡單高效。而而券商財富管理業務的完成基本是多部門合作完成。
2.2銀行和券商的財富管理產品
2.2.1銀行的理財產品:
商業銀行因其規模較大,并且自帶客戶渠道,所以在財富管理市場中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各大商業銀行總行設立有私人銀行部,各分行支行設有財富管理中心。
而縱觀各大銀行的財富管理產品,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對其有一個總結:
㈠短期增值,產品時限為一個月之內,主要投資方向為貨幣類、現金拆借等,收益率略高于銀行活期利率,流動性好。
㈡固定收益類,時間一年期以內,投資方向為國債、可轉換債券等固收類證券,收益率穩定,具一定的流動性。
㈢信托產品類,時間一年期以上,投資方向為信托產品,收益率略高于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基本無流動性,能夠保障基本收益。
㈣集合理財產品,時間一年期以上,投資方向為股票,PE等,風險高,此類產品基本由財富管理中心或私人銀行負責。
2.2.2 券商的理財產品
券商理財代表性產品:
券商所發行的理財產品大多是集合資產管理。投資范圍一般是兩種,一種是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產品,另一種是非限定性的。 前者主要投資國債、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債券型基金、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債券以及一些信用度高、流動性強的固收類產品;如投資方向為股票等權益類證券及股票型基金,則金額不得超過該計劃資產凈值的百分之二十。而后者的投資方向由具體資產管理合同條款約束,不受前者規定約束。
2.3盈利模式
2.3.1銀行機構的盈利模式:
銀行機構利用下面幾種方式盈利:
銀信合作模式下:前端銷售手續費、信托保管費、理財與信托產品之間的利差、信托產品的超額收益;
理財產品模式下:理財產品管理費
私人銀行模式下:資產管理費、代理費、咨詢費、產品代銷手續費。
除此之外,銀行還會獲得可觀的間接經濟利益:通過多渠道多元化的理財產品提升客戶忠實度,間接使其信托資金留在銀行,不會影響存款數額;通過理財產品變相攬儲,既保障了存貸比,又能賺取利差。
2.3.2券商的盈利模式
相比銀行來說,券商的盈利模式并無新意:“傭金+收益提成”。其中信托產品盈利方式包括:理財產品和信托產品的利差、前端銷售手續費、信托產品的超額收益。 集合理財產品的盈利方式包括:理財產品管理費用、理財產品投資超額收益。
2.4 銀行和券商各自的優勢和不足
2.4.1銀行機構的優勢
1.理財產品在銷售之前需向監管部門報告,而無需經過審批。銀行在銷售前10個工作日內向監管部門報告,而銀行分支行需在發售前5個工作日內向監管派出機構報告。
2.理財產品發行的渠道優勢突出。商業銀行在國內有無與倫比的客戶渠道優勢,其星羅密布的網點與客戶渠道對理財產品銷售是巨大的幫助。
3.銀行的客戶資源具巨大優勢。銀行在之前的業務活動中積攢了極其龐大的客戶數量與豐富的客戶資源,對于客戶來講,其對銀行是一種信任關系。而這有效的降低了銀行的獲客成本。
4.銀行產品體系完備,各種不同產品優勢互補,可滿足不同種類及風格的客戶需求。
2.4.2銀行機構的不足
1.銀行產品及服務較為單一,創新不足。國內商業銀行在金融創新領域受各方面因素制約,大部分理財產品雷同,服務層次不夠多樣性。
2.銀行理財產品風控工作完善度不足。對于銀行而言,風控技術層面儲備不足,不足以支撐其理財產品的風險控制;對其理財產品而言,信息披露不足,甚至有些產品出現虧損現象,損害了客戶權益。
3.銀行理財產品銷售存在盲點。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對其熟練從業人員的素質及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大部分銀行銷售從業人員并無豐富經驗,缺乏風險意識,在銷售過程中不規范,不夠專業,對銀行自身產品不夠了解,以致于出現各種風險。
4.專業高素質人才的缺乏,是銀行一大弱項。高凈值人群的理財業務往往意味著高要求,作為專業理財師,必須對銀行產品、資本市場、金融領域具有深刻認識,且需要具備實踐經驗和真誠溝通能力。而這正是銀行所缺乏的。
2.4.3 券商的優勢
對于券商而言,找準自己的定位是最重要的。券商財富管理的優勢在于其專業性。所以券商需要合理利用自身的研究能力、風控水平、產品體系創新、資本運作及專業從業人員。
國內券商均設有專業的賣方研究機構,其團隊成員除了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同時也有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其團隊可利用其跟蹤上市公司資本市場表現,對金融市場持續關注,并輸出原創性的資本觀點。在為公司產品設置及經營提供意見與建議的同時,針對不同人群設計不同產品,對其進行精準服務,而這恰恰是銀行缺乏的。
券商擁有專業的風控管理架構。對于券商來說,一般董事會下屬設有風險管理委員會、管理層專業委員會、內控部門,而這些部門組成了完善的風控架構。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從業務發端設立、決策到執行和監督層面,都有完備的風控機制。這點來看,券商優于銀行。
相比銀行,券商的產品體系創新能力更有優勢。銀行的理財產品,絕大多數是變相攬儲,其主要通過存儲之間的利差來獲得收益。而券商可以利用多種類的金融衍生品對沖風險,在投資股票類產品時,更是具有銀行不能比擬的資本市場信息優勢。其專業的團隊和豐富的資本市場運作經驗,將幫助券商獲得更高的產品收益率。
2.4.4券商的問題
第一,法規政策障礙
對于券商來講,其主營業務均面臨著監管部門的政策監管。在市場競爭中,財富管理業務不免會有創新的需求,而券商的創新是否成功需要看監管部門是否有政策指導。作為監管部門來講,他們最重視的是系統性風險,因此對于業務創新就會相對謹慎,從而導致創新審批過程過于漫長。待創新推出之后,監管部門對其運作的限制和控制也會相對嚴格。 這使得券商的產品創新水平不能及時滿足客戶需求,其市場靈活性受到大大限制。
第二,同質化嚴重
券商的業務特性決定了他們的產品體系不夠豐富。 券商產品主要是權益類產品,輔之以固收類產品,相比來講,產品的差異度很低。 券商產品線的相對單調,不能夠完整覆蓋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
第三,投資理念缺失
券商的客戶群體大多數是中小投資者,其投資理念還不夠成熟,經常出現投機行為,以致于影響券商業務的開展。
2.4.5結論
與國內銀行相比,國內券商在財富管理的市場份額和收益率都遠遠不及銀行。銀行因其天生的規模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在財富管理市場占據大片江山。但是券商作為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專業的研究機構和資本市場操作經驗將為其擴大市場份額提供巨大的助力。券商可靈活利用手中的不同金融工具,設立不同類型的針對精準人群的創新產品,以滿足客戶不同偏好的要求。券商應在高端客戶市場發力,向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發起有力的沖擊。
參考文獻:
[1]恒天財富 :2011銀行理財產品分析百度文庫2011 http://wenku.baidu.com/view/158e6a7702768e9951e73882.html
[2]中信證券經紀業務發展管理委員會: 銀行理財產品分析報告 百度文庫 2011
http://wenku.baidu.com/view/5e45708ea0116c175f0e48a6.html
[3]招商證券: 資產管理行業專題報告 證券研究報告 2011
[4]吳艾泓等:我國商業銀行產品分析 西南財經大學2011
[5]工商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報告 上海證券交易所2012
[6]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年度報告上海證券交易所2012
[7]元湉偉等: 券商行業通道業務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探討中國證券201259-63
作者簡介:
張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學位:本科,職稱/職務: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