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海云
【摘 要】美術是現代小學藝術素養教育中的主要教學項目,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在注重學生專業理論豐富、藝術敏感力符合相關標準的基礎上,還應當注重學生作品欣賞能力的增強?!巴ぁ笔且豁棳F代新型教學模式,重點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狀態,將教學項目、藝術畫作以童趣化的手法進行體現,調動學生藝術情感、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和欣賞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欣賞能力
在為小學生實行美術教學中,所開展的作品欣賞環節會體現出明顯的獨特性。一是學生在面對指定作品時,會感受到來自畫作給予的藝術情感;二是小學生普遍都具有專注力不高、心理定力不堅固的特征;三是每個學生的審美觀點都不同,所以每個學生的了解觀和審美取向也就會有所不同,而且,每個學生的心理空間都有一個充滿童趣的世界。那么在基于欣賞能力發展,實行美術教學時,需要從這童趣世界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根本上進行創新,是需要教師高度重視的問題。
1.美術欣賞應關注“童化”世界
真正意義上的欣賞更多時候都是以指定畫作為鑒賞內容,是以藝術情感和即時主觀感受所激起的心理活動,其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對現實條件的了解、審美觀點等有直接的關聯。那么學生在畫作欣賞環節中,也會受到其中內容和含義的影響,不僅如此,也會受學生趣味點、喜好等方面的影響,那么在具體畫作欣賞中,倘若師生都處于相類似的情境中,教師就可考慮向學生發出以下問題,或適當合理的點撥、一是:“同學們,請你們先觀察……多么熱烈的色彩啊,看這樣的構圖多么有趣啊?!倍牵骸巴瑢W們,當你們看到這幅畫時,你們首先關注到了……你們覺得作者為什么使用這種色彩?同學們覺得這樣的構圖你們能接受嗎?”在第一個提問中,體現出了教師明顯的感性化觀點,教師將其本身的觀點和感受確定為學生畫作鑒賞所要實現的典范性標桿,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拓展。在第二個提問中,既體現出了合理化的陳述,也促使學生在如此合理地陳述中,完善本身的表述。在此環節中,教師必須要從綜合角度上輔助學生,如在合理鑒賞角度上的色調、勾勒、框架等,也可能是心理和思想上的近距離交流、溝通、合作,在溝通合作中,逐步合理化學生畫作欣賞結論。在輕松融洽的課堂氣氛中,可有深切的欣賞感受。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還應當時刻關注學生所感興趣的情境,知曉從學生的立場觀察和欣賞客觀事物。鑒賞和分析是學生對畫作基本構架、色彩基調、樣貌等元素的評判,是被畫作所激發的心理感受和藝術情感,所以畫作鑒賞與教師點撥、學生審美觀點和價值取向存在直接性的關聯。例如在《瓢蟲的花衣裳》畫作欣賞中,教師就需要從學生童趣化的角度出發,向學生進行發問:“請同學們描述一下你認為的瓢蟲的樣子、形狀與顏色”“你認為是‘瓢蟲姐姐‘瓢蟲叔叔‘瓢蟲阿姨還是‘瓢蟲 妹妹呢”等問題,鼓勵學生借助語言表達說出本身所見瓢蟲的樣貌,然后教師可以再結合學生思路風格繼續發問,促進學生在具體表述中確定表達關鍵點和界限。這樣,會有利于教師在后續的畫作欣賞中,多維度地指導和輔助學生,與學生進行學術性的研討,促進學生具備科學的欣賞方法、強化藝術鑒賞力和欣賞力。
2.美術欣賞應尊重“童化”認識
通常來講,美術教學中欣賞環節結束后,都會有藝術創作環節的開展,將孩童式觀點融入到藝術作品中意味著欣賞能力的強化。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須對以下兩個模式進行選擇:其一是把學生的原創美術作品進行統一的展覽,讓全班學生進行欣賞,以激發學生成就感,使其愿意充分表述畫作中所包含的孩童式觀點。其二是教師作為大人不能以個人觀點的角度,來對學生的興趣進行評說,而是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或生生評價,促進童化觀點得以充分體現。其三是尊重童真、注重發展,異域國家有名人曾經指出“思維空間的拓展比理論學習更重要,固有理論會有不同程度的局限,而思維拓展會涉及到天下的所有事物”在美術創作中呈現富有個性的創造,是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的體現,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有益的。學生的欣賞是建立在自身認識的基礎之上,無論素材與創作,“童化”認識永遠伴隨著美術教學活動。小學生都具有較強的創造力,他們可以把水果畫成人面,可以把人物手腳隨意彎曲。教師在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學生的創造體現了學生現有的認知與能力,這種認知和能力表現在美術欣賞中具有了獨特的“童化色彩”。小學美術教師要學會欣賞小學生的兒童視角,尊重兒童的認知。學生對事物的想法與表達不拘一格,能夠對美術作品進行創新,從而形成更多不同的表達形式,如“水果娃娃”“隨意扭曲的小動物身體”“云朵姐姐”等。教師在基于孩童角度實行教學時,要想有效促進學生藝術欣賞能力的提升,就應當真正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學生對現實事物所持有的認識觀點,以賞能的角度對待學生所展示的原創畫作。例如在《太空里的植物》作品欣賞環節中,教師就需要引用童化的曲子和短片,營造太空情境,促進學生有如身臨情境中的感受,還可為學生分發塑料管、宣紙等工具,鼓勵學生通過思維的拓展,切實體現童趣,無束縛的聯想大空環境所會存在的綠植,并結合本身的趣味點、畫出新的畫作。如此充滿童趣的情境式教學是對學生孩童式的認知形式給予了高度尊重,保證學生能夠自由聯想、自由創新。這樣不僅為學生創建了自然發展的條件,而且更重要的是,調動了學生創新意識,開闊了學生知識視野,以此促進學生欣賞能力的提升。
3.美術欣賞應關懷“童化”情緒
真正意義上的欣賞是由藝術情感而激發的心理活動,也可以說由人類趣味點和感性觀點所激發的心理活動,這兩個藝術情感和感性觀點會關系到畫作欣賞品質結論的總結。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沒能對此進行考慮和注重,使得畫作欣賞環節中,人與畫作間在趣味點上存在明顯距離;也可能把具體教學確定為專業技術的講解,更可能把應屬于學生的欣賞轉變為教師對畫作感性賞析的活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旁觀者等等狀況。如此不合理教學的開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學生藝術情感的抒發,也會妨礙學生對于情感認同點的尋找和欣賞。想要轉變這樣的局面,教師就應當進一步關注學生在具體教學中的情緒,觀察學生之于童趣的感性領悟,將學生的情緒表現確定為美術教學的要求。那么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就應當基于學生情緒表現之于畫作欣賞的影響,來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緒進行實時性的觀察,知曉學生情緒與畫作欣賞之間的關聯性,鼓勵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畫作賞析中,例如在《金色的浮雕》課堂欣賞中,教師就應當在切實了解和知曉“童化”現實作用的基礎上,拉近學生個體與畫作間的情感間距,為學生準備和展示具有關聯性的資料或畫作,促進學生結合本身興趣點,來選取相應的資料、畫作進行欣賞、分析。在此前提下,教師再為學生提供充分地想象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將思維進行拓展。最后,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分發名信片、泡沫板等,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研討,組員間相互表述本身之于畫作的觀后感和所持審美觀點,并再畫出本身想象中的畫作,以此將藝術賞析轉變為藝術創作,促進學生藝術欣賞能力的明顯提升。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為小學生實行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專業素養、進而為學生欣賞能力的提升創造條件。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教師就應當為學生創建自由發展、學術性、創造性的文化氛圍。并從童趣化的角度設置和融入教學項目和美術作品,并且還應借助關注、尊重、重視等手段,加大對欣賞能力培養的重視,提升小學美術教學質量和水平,強化學生欣賞能力,從而為小學生在美術方面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江蘇 南通 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