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燕
摘要:基于供給側改革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可以推進高職英語教學的良好教育改革和發展。英語是全世界通用的主要語言,高職院校需要不斷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技能,從而幫助高職院校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和職場對人才技能知識的需求。通過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探討教育供給側改革對推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從而得出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勢在必行的結論。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高職英語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3-0199-02
供給側這一概念來自經濟學,但其用途并不僅限于經濟學,供給側可被廣泛應用于教務服務、人才培養、科研項目等領域。供給測結構性改革說的是在不斷優化質量的基礎上,用改革的方式促進結構調整,優化結構配置,擴大影響效果,加大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影響力和適應力,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的增長。供給測改革包括經濟領域改革與社會領域改革。
我國高職院校作為社會人才輸出的主要場所,需要重點關注英語教學。由于大部分院校囿于傳統教學觀念,不能結合新課標對高校人才教育的目標,調整教學模式,導致英語教學水平低下,同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不符等問題長期存在。很多學生在高職院校中學習了兩年左右時間的英語課程,但是步入社會后,卻發現所學的英語知識無法滿足職場需求。
現如今,高職院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然無法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改變英語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我國高職院校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以下將從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發展的現狀入手,結合社會發展趨勢,探析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明確教育目標,調整教育模式,提升我國英語教育水平。
一、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1.現有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職業需求
高職院校生源較為廣泛,一部分學生來自對應的中等職業院校和技工學校,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普遍知識水平相對于高中生而言比較欠缺;另一部分學生來自普通高中,這部分生源也存在學習能力較弱,知識水平偏低的情況。而就當前來看,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上,每班人數都在50人以上,甚至高達百人。由于英語課堂上學生人數過多,師生互動難以開展,課堂語言實踐機會較少。
高職院校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整合校園資源,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借助幕課、微課等形式,提升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硬件設備過于陳舊,并不能滿足信息化教學的要求,如果不能配置與之相匹配的設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多媒體教學的效果。此外,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給學生大量灌輸英語單詞和語法知識,著重講解考試內容和題型,而忽略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高職英語教育不切實際,學生步入職場后,發現所學的知識不能應用在工作中,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導致高職英語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2.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
高職英語教學在課程設置、教學制度和專業建設方面都需進行創新與改革,尤其是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多數是由高校畢業后直接上崗,盡管這部分英語教師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但缺乏實踐經驗,導致英語課堂與實踐結合能力欠缺。根據相關規定,我國高職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管理能力,英語教師也應如此。高職院校英語教師不但需要備課,還要撰寫學術論文,參與職稱評定,壓力較大。此外,部分高職院校還會在社會上聘請專業技能過硬、實踐能力出色的企業人員來校任教,但這部分人員沒有扎實的學科理論知識,因此教學中有可能犯錯。
二、教育供給側改革對推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高職教育供給側改革可促進高職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使受教育者獲得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的教育資源,在完善自身的同時,還能符合社會發展需要。
1.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需求設計“英語+專業”等多種教學模式
根據受教育者的學習需求,將教學理論與受教育者的學習需求聯系起來,并根據學習目的和社會需要設置高職英語教學目標,以適應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科的教學需要。高職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高職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掌握必備的英語語言技能,提高崗位競爭力。當前的高職英語專業課程與公共英語課程未建立有效連接。為了改善這一教學現狀,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應與學生需求緊密聯系,設計“英語+專業”的課程教學模式,并提供實踐平臺。
首先,利用英語教學課堂時間的一部分來講授基礎知識,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其次,在講授專業知識時,將知識點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創設知識使用情景,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最后,當學生正式進入社會開始工作后,學校可跟蹤調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使用狀況,做好調查記錄,幫助高職院校完善英語教學工作。利用這些方式,可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高職院校的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更加突出。
另外,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還應不斷完善自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熟練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例如翻轉課堂、微課等,并利用微信、QQ等公眾平臺強化課后學習。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在課后積極主動地學習,老師作為引導者和監督者,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
2.建設“雙師型”專兼職教師團隊
高職教育想要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還要做到校企結合,通過學校、教師、企業的共同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標準,教師要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學校需要建立獎懲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教學熱情。學校在聘請教師方面要注意聘請有豐富理論知識和相關實際操作能力的教師,建設“雙師型”專兼職教師團隊。學校要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踐場所,學校為企業提供人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供給測改革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更利于滿足現代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根據社會需求進行高職教育改革,企業、學校、老師三方共同努力,為社會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金露,黃國清.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評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8(7):52-56.
[2]王維佳.供給側改革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船舶職業教育,2018,6(5):30-33.
[3]盧春林,崔紅梅.教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9(3):49-51.
[4]李建成.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以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育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2):49-50+65.
[5]陳紫薇.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高職師范專業英語口語教學困境及對策: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12):132-133.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