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迪
摘 要:本文意在探討圖書情報的源起以及發展現狀、發展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也悄悄嵌入了情報學知識的應用,軍隊院校圖書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只有對圖書情報工作繼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實踐,發揮每個圖書館員的智慧和開發潛在能力,推動圖書館從圖書館服務模式向高端服務方向發展,繼而推進圖書館事業進入一個新里程碑。
關鍵詞:圖書館;情報學;圖書情報;個性化;學科
1 圖書館學的發展
1.1 圖書館學的源起
圖書館學源于圖書館的發展。我國圖書館的歷史一般從古代藏書樓、皇家圖書館算起。19世紀中后期,隨著科技的發展,文獻信息數量激增,受過訓練的圖書館員的增加,圖書館學校的誕生,極大推動了圖書館的發展,同時也推進了“圖書館學”的誕生。圖書館學的研究客體是客觀知識、知識集合、知識受眾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中國大百科全書》定義:圖書館學(library science)是研究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組織管理以及圖書館工作規律的科學。目的是總結圖書館工作和圖書館事業的實踐經驗,建立圖書館學的理論體系,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高圖書館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圖書館以往是以館藏為軸心工作的,對閱覽者提供原始文獻的服務,文獻資料以保存、收藏和加工資料、報刊、圖書等以紙張為媒介的文獻為主。顯然,這些已經不能滿足這個現代的讀者需要,如今,積極地為社會迅速而準確地傳遞知識信息已成為網絡時代的圖書情報部門的第一任務。因此,圖書館管理部門必須從服務理念、服務方式、文獻收集、技術手段和優勢互補加強合作等各方面創新圖書情報部門的服務工作。
1.2 圖書館的發展
從圖書館發展史的角度,國內、外提出了三代圖書館的說法,中國科學院白國應教授通過對三代圖書館進行比較,從名稱上概括為:第一代叫藏書樓;第二代叫圖書館;第三代叫現代圖書館,或者文獻信息中心;第三代多了一個情報職能,即傳遞信息和開發智力資源,要求服務多樣化。在現代圖書館諸項職能中,保存文獻的職能已經降至次要位置。圖書情報工作者們著力于變“知識寶庫”為“知識噴泉”,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為滿足讀者的文獻情報需求而搜集、提供各類文獻情報而嘔心瀝血。顯然,第三代圖書館已含有圖書情報的職能。
圖書館學在不同歷史時期其概念的核心概念會有所演變、有所進化,在圖書整理時代是“圖書”,在經營管理時代是“圖書館”,在信息技術時代是“信息”,在未來知識社會則將是“知識”。這種演變其實就是一種研究范式的轉移,服務方式的進化,未來的圖書館學研究重心轉向知識領域既是其自身學科邏輯理性的發展也是社會發展推進的必然結果。
2 情報學的發展
2.1 情報學的定義
情報學是研究情報的產生、傳遞、利用規律和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手段使情報流通過程、情報系統保持最佳效能狀態的一門科學。它是一門研究情報的特性與活動,以及為保證情報的有效利用所必需的加工技術的學科,是在融會許多學科成果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交叉學科。
情報是指經過分析后得出的信息,是為決策服務的,是信息的增值,基本屬性包括共享性、針對性、動態性和競爭性等。1959年情報學一詞問世,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情報學本身是介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之間的綜合性邊緣交叉學科。它不同于文獻學、圖書館學等學科,分為理論情報學和應用情報學。理論情報學主要研究情報以及作為一種過程的科學交流特性,情報用戶及其利用、情報系統的情報過程及評價、情報系統環境的各類問題;應用情報學研究知識交流的技術問題,即情報的表達、情報系統、情報產業等的發展。
2.2 情報學的發展歷程
不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我國,情報學的形成與發展都同他們的情報活動、情報工作的開展緊密相聯系。分別經歷了:1)萌芽與形成階段。2)初期發展階段。3)發展與壯大階段。
3 圖書情報的結合與發展
情報學的發展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既遇到了機遇又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情報學的研究和應用領域擴展,加速了情報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融合。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的關系:學科目錄中“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為一級學科;現實中“圖書情報是一家”,圖書館、情報所行政歸屬上雖分離,但是在業務上共性很多,八十年代曾提出圖書情報一體化,1995年10月上海情報所與上海圖書館合并;國外有“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S)一詞,中國有“圖書情報”或“圖書情報學”;研究內容有側重但很難完全區分。
隨著當前教育體制改革、專業方向確立、培養目標設定、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等等的不斷發展與提出、踐行,圖書館學與情報學(即圖書情報)服務模式也不斷浮出。圖書情報是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重要職能之一。它根據學科教學科研的需要,將有價值的信息篩選出來,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情報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交流和利用,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圖書館學情報研究的革新與發展受信息技術影響較大。現代圖書館情報職能的強化和圖書情報事業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決定圖書館的工作內容和服務方式出現了愈加明顯的情報化傾向,在圖書館工作特別是讀者服務中開展情報服務已是大勢所趨。在此種形勢下,冷靜地分析一下圖書館開展情報服務的優勢所在及存在的問題與障礙,可以幫助我們揚長避短、興利除弊,從而促進圖書館情報服務工作的開展和推進。
4 圖書情報的發展趨勢和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圖書館事業從服務對象的擴展、服務內容的增加、服務手段的提高、服務方式的進化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改變,不管在基礎設施、工作模式,還是在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和技術手段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紛紛探索服務轉型的途徑,實現圖書館服務和深化知識服務內涵,激發圖書館的創新活力。推動圖書館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圖書館模式的轉變,不僅是適應院校教學模式轉變的需要,也要在新的數字信息環境和科研形態下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方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定時期圖書情報機構知識化服務的進展與趨勢,也深刻反映出圖書館工作者對知識化服務問題濃厚的研究興趣和探索實踐。
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信息技術相比,信息的記錄方式不再是模式的、線性的,而是數字化、非線性的。數字信息媒體可隨機存取檢索,可交互式組織再現,可快速遠程傳遞等卓越優勢。這種區別是本質的,不僅改變了信息載體的表現形式和信息形成方式,決定了圖書館采取的信息工作方式,同時也極大地活躍了信息交流,增強了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體現了圖書館學、情報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日益緊密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與圖書情報理論的緊密結合,創造了交叉學科的發展優勢。信息產業是知識經濟的支柱,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與日俱增,反之社會的進步又促使信息生產量的飛速增長,網絡的普及和電子出版物等新型手段使得信息的發布和使用更加便利。從圖書存儲信息的度量單位由KB、MB到GB、TB至PB的巨大變化就是一個網絡圖書館擁有海量存儲的例子。網絡圖書館的存儲介質由傳統的紙質轉變為多種媒體、數字信號,可以處理多種媒體的信息如文字、聲音、動畫三圍體、虛擬空間等。目前常用的電子圖書的文件格式有TXT、DOC、PDF、HIML、SGML、XML、WAV、GIF等。數字化資源是圖書館的數字表現形式,是現代圖書館的一部分,必須具備圖書情報學方面的知識,包括一次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所以,有些媒體信息僅對其數字進行處理是不夠的,需要圖書專業人員進行信息內容加工,使其之間各種關系相互關聯,讀者更易找到自己要用的數字資源。
2000年起,國內圖書情報研究開始向技術性研究及相關領域擴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網絡信息的內容的組織、管理、存儲方面,這些研究工作對我國的數字圖書館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技術保障。幾年來,國家支援的幾個建設項目已形成,將對我國圖書情報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我國圖書情報建設中存在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網絡圖書的理解還存在誤區,國內不少建設項目把網絡情報工作片面化地理解,如某網絡圖書情報僅是館藏圖書的數字化。第二,網絡圖書館建設相對單一,尚有待于各方面的支持與密切合作,還需要計算機界、通訊網絡工程界、出版界、圖書館界及其他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協作。第三,我國圖書情報側重技術的解決,其相關法律問題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我國網絡圖書情報工作在規劃上比較豐富,但尚在起步階段,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應用有限。因此,比較偏重于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而對法律、政策問題涉及較少。第四,人才、技術、合作是網絡圖書建設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我國人才短缺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不僅表現為技術人才短缺,知識理論型人才也奇缺。
舉辦圖書情報活動,宣傳圖書館,普及圖書館學、情報學知識,讓廣大讀者認識圖書館,了解圖書館,特別是了解圖書館的情報職能,與讀者進行互動,在讀者心目中樹立全新的圖書館形象,吸引更多的讀者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的各種資源,特別是更好的利用圖書館的圖書情報服務。深入開展用戶(讀者)教育,增強情報意識,提高情報能力,掌握利用圖書館情報機構中各種資源的本領。
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無論網絡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如何發展,它都是圖書館的一種表現形式,只是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并不影響它的本質問題,他們的共性就是,為讀者提供資源,不管是紙質的還是數字的,知識和信息都是不變的,重要的是我們作為圖書工作者的一員,必須更新服務理念,超越世俗和強勢文化傳統、激揚讀者和研究者的智慧,打造一個尊重知識、崇尚學習,會讀書、會學習的知識化時代氛圍。“理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成敗”這句名言告訴我們理念的重要性,有什么樣的理念,將有什么樣的結果,而圖書情報就是圖書館學中圖書館服務的一個理念,是一種有著豐富內容和重要意義的工作。服務方式靈活多變,個性化服務也是精細化服務的一種,它具有與眾不同的服務風格,是人性化服務,高品質服務,超值化服務,創新式服務。
實施學科化、個性化服務,使圖書館在文獻信息保障新環境中煥發生機,催生新的活力,取得新的經驗,是未來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發展的趨勢,也是各大院校圖書館致力于保持圖書館發展優勢的方式,但在軍隊院校圖書館,由于其使命任務和自身固有的特點,能否推廣或者說有效實施學科化、個性化服務,仍需認真研究和論證。圖書館對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的文獻保障支撐是圖書館服務保障的本質核心任務,是職責應用之一,是生存發展之基。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傳統圖書館保障模式已很難完全適應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要求,這就要求圖書館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把學科化、個性化服務融入到學科建設和院校教學科研中去,融入機關決策咨詢、融入部隊教育訓練,變被動為主動,由粗放到精細,不斷提升對院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發展的貢獻力和貢獻率,不斷發揮更大的作用。圖書情報是圖書館事業從根本服務上升到智慧化、知識化服務的一個新層次,必將沿著時代的需要繼續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圖書情報事業發展研究》,楊沛超著,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08
[2]《情報學基礎教程》,葉鷹、潘有能等編著,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
[3]《軍隊院校圖書館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集》,2010.06
[4]《適應院校教育轉型提高信息服務保障能力探索》,中國圖書館學會、軍隊院校圖書館委員會,2011.06
[5]董紅曉,新信息技術對圖書情報系統的影響及應對策略,《今日科技》2011年第08期。
[6]《情報資料工作》,2012年第05期。
[7]柯坪,重定義圖書館,南開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圖書館》,2012年第05期。
[8]http://wenku.baidu.com/view/4a1babe4524de518964b7dcd.html
[9]http://wenku.baidu.com/view/4a1babe4524de518964b7dcd.html
[10]http://wenku.baidu.com/view/3d8d67d349649b6648d74709.html
[11]http://baike.so.com/doc/5512543.html
[12]http://wenku.baidu.com/view/3d8d67d349649b6648d74709.html
[13]http://wenku.baidu.com/view/51287f89a0116c175f0e48f2.html
[14]http://wenku.baidu.com/view/0150ba926bec0975f465e21c.html
[15]http://wenku.baidu.com/view/d90563cf8bd63186bcebbcce.html